第307頁

2023-10-01 01:39:20 作者: 席禎
    盈芳嘿嘿笑了兩聲,離馮軍達遠了幾步。

    上船時,她藉口馮軍達幾個手上行李不多、能幫她把倆籮筐挑到學校,沒讓向九繼續送。

    目的達成,何必讓人特地花半天工夫、破費往返船票跑一趟縣城?

    反正有小金在,這點分量對她來說,壓根不在話下。

    馮軍達幾個,看她挑得這麼輕鬆,以為擔子不重,提議要幫她挑被拒絕後,就隨她了。畢竟他們手裡也都有東西。被鋪、爐子是沒有啦,但有個把月的口糧。

    城裡孩子上學,揣著錢和糧票。

    農村孩子上學,背著一日三餐的口糧。要不怎麼說讀書能把家給讀窮了呢。缺壯勞力的家庭,還真供不起一個讀書郎。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這個年紀的男生正是胃口大開的時候,一個月米麵省著點吃都要十幾二十斤。加上紅薯、土豆之類的雜糧、瓶瓶罐罐的醬菜、醃菜、各種菜乾,扛肩上沒一會兒就要換手。還沒盈芳走得輕快呢。

    碼頭距學校有點距離,不過人多話頭也多,一會兒嘮這個、一會兒嘮那個,像過年前後火車站被封鎖啦、海城某大人物丟失了某件重要東西啦諸如此類的話題,也重新被拿出來炒了一遍冷飯。

    不知不覺就到了學校門口。

    寧和縣人口少,又處於特殊時期,學校招生要求貴「精」不貴多。即使拋開這一點,願意送子女上中學的也不多。

    古往今來,家裡出個讀書人,經濟壓力要大很多。再者,如今的社會,根本看不到書讀得高的優勢。相反,知識分子還被一個個地下放到各偏僻的農村呢。高中畢業照樣和目不識丁的農民一起下地種田,誰家還願意送孩子念書啊。念幾年小學、能大致識幾個字在他們看來就足夠了。

    因此全縣就這一所中學,含高中部和初中部。大門開在一塊兒,內部還是有劃分的,高中部教室在東區,初中部在西區,中間隔著一塊長方形的試驗田,田裡種著的蔬菜,是食堂伙食的來源之一。

    另一處來源位於城南鄉下的試驗田,那裡就大了,足有三十畝,小麥、水稻、高粱、玉米、棉花等幾類主打作物輪著種。幹活的是學校師生。

    打從上中學需要推薦後,各學校的教育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除文化課,學生還需務農,需要到學校實驗田或是掛鉤公社參加各類勞動。如無特殊情況,基本是上午上課、下午勞動。可一學期的學時總歸那麼多,導致學習強度遠沒以前大了。

    盈芳停學前才念完初一,雖說從收購站淘到初高中教材後,一直都有認真自學,不懂的問師傅,師傅也不懂的寫信問師兄或是向剛。總之,現行教材的初二、初三知識點,對她來說,大致都已學過。十成沒把握,八九成還是有的。要她跟著馮軍達直接念高一,也不會太吃力。

    但學校不認可啊,由公社推薦重返校園後,照例給她分到了初二年級。

    十八歲混初二,在班上可以說是大姐大的存在了,周圍一圈十五六歲的小姑娘。

    得知她之前是公社衛生院的護士,一幫小姑娘成天圍著她問當護士好不好玩、每天要做什麼……大概是想著初中畢業後也能混個護士噹噹。

    「只要不下地,讓我幹什麼都行。」

    「我也是。下地太辛苦了。」

    大部分人都抱著這樣的想法。

    這年頭,能有個初中文憑很不錯了。工廠招工優先錄用、公社的出納會計,也就這點文化水平。

    和盈芳一個宿舍的女生,十個里有八個準備初中畢業就回家,不再往上讀了。

    「我媽讓我回家嫁人。初中畢業虛歲十七了,考得上也不讀了,高中畢業二十歲,找對象困難了。」

    「我媽說女孩子讀那麼高沒用,反正嫁出去了也是給別人家生娃掙工分,她也不讓我再往上念。」

    「我家城裡的,上頭兩個哥哥都是工人,家裡不缺我讀書的錢,但我兩個嫂子有意見。為了家和萬事興,念完初中不讀了。反正初中文憑夠找工作的了。」

    「我也不讀了。讀的高有啥用?沒看到那些知青,被下放到農村,和一堆沒文化的一起起早摸黑地下地,我可不想變成那樣。」

    「……」

    剩下兩個,一個家裡兄弟姐妹多,勞動力不缺,父母也比較開明,讀不讀高中由她自己決定。

    再一個就是盈芳了,初接觸學堂的她,愛死了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的感覺,哪捨得讀完初中就撒手?

    反正家中沒大人,只要向剛不反對,她就一路讀下去。

    向剛高興都來不及,怎麼可能反對?來信即說:「讀!想讀就讀,不用管別人怎麼說。我支持你!」

    盈芳心更定了,笑眯眯地對等著她表態的室友們說:「我家人支持我繼續讀下去。讀到我自己不想讀為止。」

    「你家人真好!」

    「這會兒說說的吧,等畢業就不這麼說了。」

    「我也這麼覺得……」

    「……」

    盈芳隨她們說。反正說說又不會少塊肉。她用心享受著來之不易的校園生活,認真上課、踏實勞動,一個月下來,一躍而為初中部最受老師歡迎的學生,沒有之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