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頁

2023-09-30 21:59:31 作者: 爻灮
    王醒從不仗著自己大權在握,以權謀私,拉幫結派。

    正因如此,王醒才能深得陛下信任,在陛下面前說話才很有分量。

    也正因如此,後宮與前朝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與王醒結交,請王醒在必要的時候,幫著他們在陛下面前說上幾句好話。

    張逍心裡有數,憑他和王醒之間的交情,他若開口去求王醒,並非不近人情,反而是很重感情的王醒,必定不會拒絕幫他。

    王醒很珍惜他們之間的交情,他也一樣。

    因此,他才不能冒然請王醒出手。

    他必須要找出證據,讓王醒相信,他博衍老弟的確是被奸人冤枉,讓王醒心甘情願,毫不勉強的幫他出手救人。

    張逍聽聞,他博衍老弟結黨營私,私相授受的罪名,是由與博衍同為大理寺正的魏忠明檢舉揭發的。

    張逍認為,這個魏忠明要麼就是那幕後之人的爪牙,要麼就是無辜被那幕後之人利用。

    總之,這個魏忠明很是可疑。

    於是,張逍便派親信暗中盯梢魏忠明。

    在小心且仔細的盯了數日後,派去的親信並未在魏忠明身上發現任何可疑之處。

    而正當張逍即將斷定,魏忠明是無辜招人利用之時,他派去盯梢的親信突然來報,說是魏大人趕在休沐日,前去城郊一處別院,見了當時還是順嬪的當今皇后秦佩蕊的兄長秦佩藍。

    魏忠明與秦佩藍是同年進的太學,既是同窗也是私交甚篤的好友。

    好友私下裡相聚本來並沒什麼可疑,可怪就怪在魏忠明出門的時候,是偷偷走的後門,且乘坐的馬車也不是自己日常出行乘坐的那輛。

    魏忠明如此小心翼翼,掩人耳目,去城外秘密私會秦佩藍,說兩人之間沒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怕是也沒人相信。

    於是,張逍又派出一波親信,前去盯梢秦佩藍。

    別說,還真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聽長年給秦府送炭的老翁講,他曾在一年多前,在秦府見過趙文和趙武兄弟。

    要問那送炭翁為何記得這般清楚,那是因為他撞見趙氏兄弟那日,正好趕上京都城降下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

    雪天路滑,板車難行,兄弟倆見他老弱,便好心上前來幫他推車。

    聽說他是要去秦府送炭,兄弟倆只道好巧。

    路上三人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趙氏兄弟說他們原本是在坊市和碼頭間做苦力的,聽聞秦府在招護院,便來試一試,看能不能被選中。

    做護院可比做苦力好多了,單是管吃管住這一點,便能省下不少開銷。

    省下來的這些銀子,又能捎回老家,為爹娘多換些救命藥。

    那送炭翁記得,那對兄弟模樣雖生得不俊,但也算周正,體格高大健壯,一看就是很可靠的人。

    最重要的是兄弟二人心腸特別好,在幫他把板車推到秦府以後,還不嫌髒不嫌累的幫他把炭都從板車上卸了下來。

    臨別前,他特別真誠的與兄弟二人說:「你們兄弟一定能被選中做秦府的護院。」

    兄弟二人笑得憨厚,說借他吉言。

    後來,他再去秦府送炭,原以為一定能見到那兩兄弟。

    在他看來,像趙氏兄弟那樣身強體壯,又憨厚老實的孩子,不被秦府選中留用才怪。

    可他卻沒有見到趙氏兄弟。

    於是,那送炭翁便忍不住向一位與他頗為相熟的秦府小廝打聽,問他府上選護院,趙氏兄弟沒被選中嗎?

    那小廝撓頭,說不知道什麼趙氏兄弟。

    送炭翁心裡雖然覺得奇怪,卻也沒再多問什麼。

    時隔一年多,再提起趙氏兄弟,那送炭翁還是讚不絕口。

    他認定張逍派去打探消息的那個親信,一定是趙氏兄弟的熟人,便向那親信打聽趙氏兄弟的近況。

    那親信終究沒忍心告訴那送炭翁,趙氏兄弟已經被人害死了,只道了句很好。

    送炭翁欣慰極了,很好就好。

    第352章

    在聽過親信帶回的消息以後, 張逍斷定,在靜波湖浮屍案以及安博衍被誣告這兩樁案子中,魏忠明絕非無辜,而秦佩藍也脫不了干係。

    秦佩藍, 或者說秦府秘密抓人去試毒,待那毒試成以後,秦家人預備將其用在什麼人身上?

    投|毒自然是為了殺人。

    他們究竟想要殺誰?

    顯然, 他們要殺的一定不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否則,那些人也不必花費那麼多心思,並冒著那麼大風險,耗費近一年的時間, 抓了人去反覆試毒。

    在下|毒之前, 他們必須要確保萬無一失,保證無人能驗出他們要害的人是中毒而死。

    一旦出了絲毫差錯,他們全族都將萬劫不復……

    那日在靜波湖, 張逍甫一聞到那毒|藥的氣味, 就覺得有些似曾相識。

    好像很久以前,曾在哪裡聞過。

    而當他鬼使神差的去扒開那屍體的手掌,發現那兩具屍體的手心都泛著不正常的紅色, 他突然猛地想起許多年前,某個大人物的死狀。

    那位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大人物。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是大夏國的未來, 也是大夏國的希望。

    當年他還很年輕, 也還不是太醫院的院判, 因此,那位大人物身體有恙,還輪不到他一個小小太醫來醫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