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頁
2023-09-30 21:22:44 作者: 三春景
他就不是干那事兒的料子!
所以這個時候劉徹了解了一下印刷術具體怎麼回事兒,一部書是怎麼出來的,就和陳嫣離開了印刷作坊。
緊接著,就是讓少府丞來上林苑見他。不同於別的官員,少府官員更像是家奴的感覺,所以說差遣就差遣,劉徹是一點兒心理負擔都沒有——少府的官員也沒有任何反抗的意思,做少府官員有做少府官員的好處,既然得了這好處,其他不如普通官員的地方就得受著!
少府官員來了,見到了印刷出來的書籍,明白其中的情況之後立刻驚為天人!
具體的事情就不是劉徹或者陳嫣和他商量了,自有陳嫣手下的人會幫助少府將印刷做法弄起來…事實上,真的讓陳嫣這個大老闆去和他說,或許還不如手下的人說呢!畢竟這是手下的人親手弄起來的,他們更清楚其中的具體情況!
這印刷作坊的事情既然已經安排上了,編書的事情自然也就抬上了日程。
編書也不是什么小事,劉徹轉頭先和自己的心腹商量了一番。一是為了將這件事裡面的小細節補充完全,細化安排。二是為了招人敲邊鼓,一般來說,皇帝就算有什麼想做的,也不會直接說出來,而是會讓自己屬意的人先在朝堂上說出來。
這裡面的原因也是明擺著的的,大老闆都開口了,其他人是同意呢,還是不同意?基本上來說,不同意是不行的,那就只能同意了。但這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有的人其實是不服的。
其實皇帝也不在乎底下的人服不服,反正不管服不服,最後都只能一切遵從上意。但關鍵是這樣說出去不好聽,留下一個專斷獨行、肆意妄為的名聲又不是什麼好事。
另外,借下面的人開口,也是一個緩衝。如果有的人真的頭鐵,即使是皇帝的想法也想反對,那朝堂上就不太好看了。反對的人肯定不會太美妙,畢竟在漢代政治(整個古代政治也大抵如此)之下,典型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是沒有錯的,反對起來又是幾個意思?然而這種時候,皇帝的臉面就好看了嗎?
若是對方稍微有理有據一點兒,大家表面上不說,留給後世的史料也會給皇帝打上不好的標籤!
中間由代理人開口,事情就好處理的多了,至少能控制影響。
就算有人不滿意,那也是和提出這個想法的人爭論,皇帝甚至可以從始至終都不下場,最後達成目的。
於是大概半個月之後,經過完善的編書計劃就由公孫弘、張湯等大臣提了出來。大家一看:好麼,都是天子心腹,妥妥的是天子授意啊!於是在這件事上沒有利害關係的,很快就『附議』了。
至於其他人,也沒有什麼反對的…畢竟這種事怎麼說都是好事,有利於教化,也顯得的如今正是太平盛世呢——如果不是太平盛世,誰折騰這些啊!
就算有些人心裡不是特別贊同這件事(比如有些人和學界關聯很深,他們看出了這個做法很有可能擊垮現今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這是損害他們這個群體利益的),但他們不贊同也沒用,甚至不好說出來,畢竟這個事情聽起來就很符合政治正確的道理。
這個時候跳出來反對,都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說辭!
唯一真心對這件事有反對意見的大概就是管錢的官員了,這幾年國庫的負擔越發重了。如今又來這麼個大工程,看著是光鮮好看,但實際上卻是讓他們這些人有苦說不出!出錢的時候是爽快了,但日後別的地方要用錢的時候沒錢了,天子還是朝他們這些人發火!
不過這一次他們也沒有堅持多久,因為很快就有經辦此事的官員來商量了——開頭一筆啟動資金還是得找他們,不過也就是這樣了,後面的錢少府會想辦法。
雖然還是得出錢,但這樣的結果已經很好了…本來就沒有硬扛資本的官員們很快就妥協了。
而就是從這個時候,天下震動!
真的是天下震動!朝廷要組織天下有學之士編書,將自古以來的書籍都重新收集整理、總結編纂、做註解釋一番,這種事情一聽就是搶占各家發言權的大事啊!誰能落於人後?
人家官方也說了,編寫好的書會印刷出版,他們一開始並不知道印刷出版是什麼,但長安世面上很快出現了《詩經》的印刷本,以及一種名叫『日曆』的印刷品。價格極其低廉,每一本都是模子裡印出來的。
隨著長安的書籍出現在各地學術大佬的案頭,大家還有什麼不知道的呢!
這個時候,大家就更要來長安參與到編書工作中了。
有眼睛、有腦子的,誰看不出來,這就是要為這些書籍樹立一個『規範』!就像當初的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一樣,編好後的書籍就是學術領域的標準!而這,意味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誰家的觀點被採納,誰家的觀點就會成為『正統』,如此一來,日後的讀書人都是這種觀點的信徒。
對於一生都致力於推廣自家學說的學術大佬們,真的沒有比這更有誘惑力的事情了!而印刷出版,更是會將這種影響力擴展。說的殘酷一些,等到書成之日,就是贏家通吃,輸家一無所有的日子。
過去沒有統一的規範,各家按照各家的觀點教導學生是可以的。日後有了統一的標準,就算各家依舊可以像以前一樣教導學生,也得學生自己願意,並且不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啊——周圍絕大部分的人都用標準的觀點的時候,難免不受影響,難免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