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頁
2023-09-30 21:22:44 作者: 三春景
很多人覺得宗教是一種落後的存在, 其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意義…這顯然就有失偏頗了。事實上, 在人們探索能力還很弱的古代,正是依靠宗教才建立起了最初的國家秩序。
在華夏,封建社會並沒有受到『神權』的多大影響,『皇權』一直凌駕於一切之上!但並不能因此說,華夏的社會穩定就是自己自發如此的了。事實上, 神權依舊在發揮作用, 皇權則更加強勢…而思想文化本身也是社會□□的一個方面。
一個封建朝代, 思想文化大興, 本來就是繁榮盛世的象徵!而標誌性的事件往往就是修史、編書之類。
如果可以的話,當權者都是很願意組織這種事的。只要能夠順利完成,這些參與這項工作的讀書人不免要說皇帝的好話…總不能在這一代皇帝之下完成了這樣重要的工作,回頭就罵老闆兼贊助人吧?
而這些人往往也是古代社會裡最有話語權的一群人,他們的評價不僅可以在當時發揮作用,還可以留在歷史上, 在長久的未來依舊發揮作用。
另外, 就算不說這些人, 只說文化工作本身。如果成果做出來了, 肯定是要宣傳的,史書上也是要記一筆的…這些都是發著金光的功績啊!說來有些不公平,或許拼死拼活和敵國打仗、在國內搞各種民生建設,也比不上搞思想文化工作有存在感呢!
別以為皇帝就沒有『績效』壓力了,實際上是有的!
且不說身為一個人,多少都有點兒上進心,想要做出一番事業證明自己。就算從非常實際的角度出發,人也是希望自己的各種待遇能夠好一點兒的。皇帝活著的時候待遇由自己說了算,只要沒有玩兒脫了,丟掉了祖宗江山,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但是死了呢?即使是皇帝,死了也是『人走茶涼』。
諡號是好還是壞,有沒有廟號,歷史上的評價…這些全都看活著的時候的表現!
特別是現在還是漢代,諡號且不說,至少廟號是非常嚴謹的——到後來,基本上是個皇帝都有廟號,且因為諡號越來越長,很多皇帝乾脆以廟號稱呼了。漢代皇帝的廟號卡的非常嚴,共同開創了文景之治的兩代皇帝,漢文帝有廟號,漢景帝就沒有…
人家實行的是名額制…
現代人或許可以灑脫面對,不在意一些身後事,但對於古人來說,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還有,思想文化工作做的好了,是非常有利於社會進步的。
做這個工作的過程,其實也是知識分子確定一個『標準』的過程。不管怎麼說,有標準總比沒有標準要好。
總之,做思想文化工作是個好處多多、收益多多的事,如果有可能的話,稍微有點兒想法的皇帝都會在這方面下功夫。歷史上的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扶持公羊學派上位,其實也可以歸類到這一類工作裡面。
只不過,這種工作也不是想做就做的。特別是陳嫣所言的『編書』的工作…這讓劉徹想起了當年的稷下學宮。
當年稷下學宮建立,有大量的學界巨擘參與其中,於是一時之間天下英才匯聚。在這個過程中,也做了相當多的學術思想整理工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一次編書、匯總。
稷下學宮舊事是怎麼做起來的?第一,得國家富強。當初如果不是齊國這樣的東方大國倡導,換成是一個小國,有幾個大佬會搭理?恐怕還要擔心這個小國會不會在學宮建立的過程中消失呢!
第二,得有相當有威望的人領導此事。當初的稷下學宮也是這樣,如果沒有一個有威望的人主事,如何能糾集天下英雄?如何能在天下英雄到來之後壓制的住這些人?這個時代還是一個因人成事的時代…事實上,在具體事情上,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說是『因人成事』。
第三,這件事得有足夠的資金…聽起來很俗氣,但這就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學宮本身得有一個建築群,用來上課、居住、收藏書籍、舉行祭祀活動等等,這和一個宮殿群的工程量相比並不差什麼人(如果要做的好的話)。這還只是一個方面,實際上辦教育就別想賺錢,這是一個需要不斷貼錢的過程。
第四、第五、第六…太多太多的條件了!
事實上,在大漢建國之初根本來不及考慮這些問題!也就是到了劉徹這一代了,這才變成不得不考慮的事。
之前劉徹也想過要在思想文化方面下功夫,但一直沒有想好下手的角度,這才一直遲疑,現在聽陳嫣說到編書,倒是真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切入點。
陳嫣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劉徹賣安利:「這一大套叢書,可以分出經史子集四部,待到書成之日,可以說是雄哉偉哉!」
這種將天下書籍匯總,形成叢書的想法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想想就知道了工程量會非常大。然而一般越是困難的任務,完成之後獎勵也會越豐厚。劉徹只要想一想就知道了,這會是一場文化盛會!
真的做成了,他就算是想不名留青史都很難!
「此事聽來倒是不錯…不過請來各家名士,此事不易。」說是這麼說,其實劉徹已經很心動了。請來各家名士是很困難,即使是劉徹這個皇帝,面對這些人也常有吃閉門羹的時候。但這次手握編書這樣一張王牌,可以說是豎起王旗後,自有豪傑來!
說到底,這些名士的力量哪能和國家對抗?如果國家以後就以編好的這一版作為標準了。就算個別名士還可以堅持自己的那一套,也會在將來被主流所淘汰!個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和時代的洪流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