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頁
2023-09-30 21:22:44 作者: 三春景
至於專賣本身的難度,這更是客觀存在的問題。既得利益群體可以慢慢說服,說服不了,偶爾強推一回也不是不行。但客觀存在的問題存在就是存在,不是本人不樂意面對就可以不面對的。
事實上,華夏歷史上的國家專營也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專賣本身的一些固有問題。
以鹽業為例,鹽價、鹽的質量、私鹽…這些問題都沒有解決過。
原本並非官方經營的時候,食鹽非常便宜,而官方經營後,食鹽價格立刻飆升,甚至一度達到原本的百倍之多。雖然說不是吃不起(畢竟食鹽不是糧食,消耗量並不算大),但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也有不小的負擔了。
鹽價上漲的如此厲害,一個是官方要賺錢。如果不是因為缺錢,也不會想到官營這種招數了,這個時候自然得多撈些。另外,就是成本上升也是實實在在的。
雖然說,官營和私營都是一樣生產,但是大家都知道,前者的成本肯定會比後者高…即使是在國營企業規章制度做的那麼好的現代,國企也只能在某些特殊的產業上占據優勢(有些產業私人不能做,有些則是做不了,這些只能由國企來做)。
而在很多小而靈活的產業上,公家單位就是干不贏私人——不是誰優誰劣的問題,而是各自不同的做事方法造成的必然結果。
還有官鹽的質量,這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誰都知道官鹽既貴,質量又不好。畢竟鹽成為官方經營的之後,就沒有競爭對手了,沒有競爭對手會帶來什麼,這是正常人一想就明白的事。
而且對於生產食鹽的官員來說,這甚至不是自家生意,這就只是一份工作而已。生產的食鹽好壞,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這種情況下,還狠抓質量做什麼?那不是平白增加自己的工作難度麼!
私鹽…這更不用說了,不然國家多麼強力禁止私鹽,私鹽始終都存在,並且活的非常好。為了保護官營鹽,私鹽販子都是罰的很重的,基本上抓住就要砍頭(處罰力度趕得上現代毒販了),然而這沒有什麼用。
正如《資本論》里說的『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就會活潑起來;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販鹽的利潤擺在那裡,自然有人敢於豁出命去干!
歷史上還有不少的私鹽販子,比如說元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私鹽販子張士誠就是一時豪傑。
私鹽販子做的大了,也就不低調了,堪稱要錢有錢,要人有人。
官營本身的問題有很多,強推官營要遇到的障礙也相當棘手…但依舊阻擋不住想要去做的人,比如歷史上數年之後就要推行鹽鐵專賣了。這說到底還是一個利益使然,從這件事裡得到的利益要超過推行它遇到的麻煩了,人就有動力去做這件事。
而蔗糖官營的問題就在這裡了,不值得啊!
蔗糖很賺錢,可真的收歸官營,遠達不到鹽鐵專營那種程度的利益。為此要搞定那些既得利益者,克服經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困難,這實在有些下不了決心——更別說,蔗糖本身也沒有鹽鐵專營那麼好的條件。
怎麼說呢,專營確實是有門檻的,不是說什麼都能夠專營。如果是這樣,國家為什麼不做糧食專營?真做起來,利潤壓倒鹽鐵不是輕輕鬆鬆?畢竟人是不可能不吃飯的啊!
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只要想想其中的困難就讓人想要放棄了。
鹽鐵能夠官營,那是有特殊的條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生產地有限,很容易控制。
鐵就不說了,控制住鐵礦,一切好說,官營起來輕輕鬆鬆。至於鹽麼,井鹽和鐵礦一樣,海鹽要麻煩一些,但麻煩的也有限。
無邊無際的海岸線看起來讓人覺得頭疼,但事實就是不是所有的海邊都能夠煮海作鹽!首先,不可能把海水運出去煮鹽,只能就地作業。而就地作業就涉及到一個燃料的問題(這個時候還沒有曬鹽,而且曬鹽也只是讓鹽的濃度上升,不可能做到純靠曬和風吹就出鹽)。
煮鹽要用的燃料可不是老百姓家裡燒一頓飯,隨便哪裡都能搞到…實際上,老百姓家裡常年做飯需要的燃料也不少了,很多人地區因此有吃冷食的傳統,就是為了省柴薪。
普通老百姓家做飯、取暖尚且如此,大規模煮鹽就更別說了!消耗的燃料更是一個不可計數的規模。
光靠樹木是不可能的(這個時候也沒有速生林,而且速生林可能都禁不住這麼糟踐),而且海邊就算有山林,也不可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煮鹽很快會將這些消耗殆盡。
而從遠處運,這太不划算了,俗語說『百里不賣糧,十里不販薪』,就是因為某些商品利潤低,如果販運距離太長,運輸成本就會把利潤吃掉!
一般來說,採取的辦法是燒蘆葦之類的…這些燃料可以在灘涂上生長,而且割完一茬長一茬。更妙的是,蘆葦林很深,裡面很適合藏人!煮鹽可是個人力密集型工作,私鹽被禁止的年月里,也不可能光明正大地組織人手,可不是得把人藏起來麼!
所以說,海岸邊適合煮海為鹽的地方也不多。而合適的地方就算沒有被國家占下,私人想要做私鹽,動靜也太大了。瞞過中央可以,畢竟古代中央對地方的監控力度也就是那樣,但是想要瞞過本地方的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