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頁
2023-09-30 21:22:44 作者: 三春景
陳嫣並沒有為了增加利潤空間,又或者因為別的目的,在這個數據上造假。也沒有必要,等到日後,這些事情都是明擺著的。
「二百錢上下,差不多就是一石米糧了。」劉徹點了點頭。
劉徹雖然貴為天子,但他並不是那種會說出『何不食肉糜』的皇帝。事實上,作為一個皇帝,只要還在處理政務,整天就要和錢糧這些東西打交道。或許別的不清楚,但一石米糧的價錢卻是要知道的。
不過劉徹口中的二百錢上下,指的的是全國正常光景下的普遍價格。遭災了地區,糧價漲到天上去都有可能,一萬錢一石米糧,這種事又不是沒聽說過!至於長安這種大城市,米糧價格更是長期維持在普遍價格之上!
說實話,一石米糧也不少了,對於這個時候的普通人來說不是隨隨便便能開銷掉的。不過這種消費要看對應什麼人,對於紙張的潛在消費群體,兩百錢根本不算錢——至少大部分如此!
別看漢代一些名臣,說自小家貧云云。實際上,除非是有什麼特別的際遇,不然的話,真正的家貧哪能讀書啊!讀書要給老師交束修,還有各種讀書人的開銷,筆墨、竹簡等等,另外,讀書一開始的時候並不產生收益,反而是一個得完全脫產…在古代,一般的家庭可供不起一個脫產的成年人!
這種事情,在古代是普遍存在的,而在知識分子更少,讀書成本更高的封建社會早期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說,那些說自小家貧,吃不飽飯、點不起燈的漢代名臣,大抵上和現代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人民的子弟』的社會名流差不多——真要說起來這個時候點得起燈的,本來就是有錢人。
能讀書,這個家庭的底線都得是個自耕農,而且是自耕農中比較富裕的,更進一步就是中小地主了。
雖然說,在這個時代,他們的日子確實清貧,但那是和後世的地主相比。而和同時代真正的普通百姓相比,他們已經算很好很好的了。
兩百錢一百張紙,一張紙大概就是兩錢。算不上多便宜,但一張紙能夠寫的內容可比竹簡多多了,貴一點兒,就省著點兒用。就像用竹簡的時代,也不見誰是打草稿一樣,在竹簡上隨便亂寫亂畫。
正常情況是,只有正經需要寫東西的時候才會用到竹簡。
這樣一看,紙張的用量也不會太大…紙張對於原本使用竹簡的人來說,不僅不會增加開支,反而會減少開支。
劉徹對於這個賣價非常滿意——他沒有再追問造價了,因為他意識到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好問的。不同的人去負責造紙,造價本來就會有差異。如果人選的不對,一個上好的生意,最後虧錢了,這也不奇怪。
造價這種存在,上報的時候就很奇怪了。
像是同樣的東西,同樣的質量,少府生產的和外頭商人生產的,前者成本要高出一截,劉徹說過什麼嗎?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不用再說了。陳嫣提賣價而不提造價,就是因為這上面她無法為別人做保證(劉徹這個時候自然明白,她不會獨吞這門生意,不然的話這個時候也不必來找劉徹了),她只能保證自己的賣價。
不過劉徹不知道的是,陳嫣自己其實對這個賣價並不算滿意…還是太貴了。劉徹考慮消費能力,考慮紙張的價值,並不覺得這貴。而陳嫣,對於自己在現代時使用紙張的感覺,自然覺得這很貴!
那個時候 ,誰會因為多用了一個草稿本心疼嗎?
後來還是下面的人把一切成本列的清清楚楚了,陳嫣才只得承認…時代不同,一切根本無法混為一談。在純手工製作的年代,談機器製造的廉價,這就是胡鬧了!實際上陳嫣不知道,即使是明代這種手工造紙業已經非常繁榮、成熟的時代,紙張也不是『廉價品』。
一刀紙半兩銀子很正常,再便宜的不是沒有,但那就不太好用了。而那個年月普通的三口之家,十幾兩銀子就能過一年,還不是苦哈哈地過,至少溫飽是沒有問題的。這樣一對比就知道了,紙這種東西,在進入工業時代之前就沒有真正便宜過。
只不過是從『貴』到『沒那麼貴』。
所以白紙取代羊皮紙,取代竹簡布帛。
「紙並非是銀鏡、香水,若是售賣,其中有許多計較之處,所以特意來與陛下商談。」陳嫣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不用她把話說透,劉徹也是懂的。能夠搞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種操作的天子,他顯然也是很懂思想文化控制這種工作的。
現在紙擺在眼前,就算他還沒有把事情考慮周全,也能抓住其中的關鍵點了。
「你且說,如今你是作何打算?」劉徹點了點頭,原本因為陳嫣到來的輕鬆之色沒有了,現在的他完全就是處理政務時的狀態。嚴肅、敏銳,以及多多少少的冷靜(劉徹從性格上來說其實是個很情緒化的人,處理政務的時候也無法避免這一點。然而,相比起平常,那已經收斂了很多了)。
陳嫣已經計劃了很久了,這個時候說來當然順暢。
首先,生產白紙,她可以生產,少府也可以生產…她會派人告訴少府技術,並且幫忙建立起第一座作坊。另外,也可以讓其他人也跟著生產,陳嫣不要錢傳授技術也是可以的。
當然了,這要看劉徹怎麼想。如果他想多點兒收入,就可以少府和陳嫣壟斷這門生意。如果他想紙張的價格進一步降低,推動普及,方便沒什麼錢的知識分子,那就向外擴散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