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頁
2023-09-30 21:22:44 作者: 三春景
就她所知的,竇嬰表舅在外祖母剛剛去世的那段時間是重返了朝堂的——本來表舅離開朝堂就是因為建元新政為外祖母打壓,他這個建元新政核心人物自然受到波及。
隨著外祖母去世,劉徹舊事重提,重新開始了自己對這個國家的設計。理所當然的,原來那一批大臣得召回來。
陳嫣猜測,劉徹不見得希望表舅返回朝堂…事實上,那會兒他正在清除朝堂上的竇氏一系,準備開啟自己的時代。這個時候把竇嬰弄回去算怎麼回事兒?那不是讓那些打散了的殘黨自發聚集在他身邊嗎?從來都是散兵游勇好對付,一旦擰成一股繩後就麻煩了!
之所以要召回表舅,原因也很簡單。一個,他為組織立過功,他為天子流過血…咳咳,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吧,勞苦功高唄!當初建元新政,他和其他人一起頂在最前面,為劉徹衝鋒陷陣。考慮到當時太皇太后的態度,這無疑是有政治風險的。
為此,有的人付出了性命,而背景深厚如竇嬰、田蚡,都被從三公的位置上免職,自此踢出朝堂。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政治上很多事情都是講究一個默契的!
打個比方來說,幾個皇子爭奪皇位,下面的人站隊。等到贏家登位,那些早早跟在身邊的人肯定要提拔起來。哪怕這裡面有的人其實並不那麼討新皇帝喜歡,甚至覺得這個人根本沒甚才德!
這是因為政治本來就不是一件以個人喜好為傾向的事情,即使身份是皇帝也不能例外!
身處其中,人必須做合適的事情。
既然這些人支持了自己,這個時候就得給予一些『回報』,這既是提高『帝黨』的忠心,也是為了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領導班子。同時也是做給其他人看的…皇帝其實是一種必須『施恩』才能維護自己地位的存在。
就像是歷史上的宋代,就是因為對士大夫無比寬厚,所以才能在最後關頭得這些人以命相陪——這種『寬厚』合理不合理先不說,但類似的道理確實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
那時劉徹等到了太皇太后自然消亡,成為大漢政壇真正的主宰者。那些因為他的建元新政而受害的人,這個時候自然要好生對待,不然怎麼讓其他人有感於『天子恩德』,對皇帝更加忠心耿耿?
另外,也是考慮到了竇嬰算是竇氏的叛逆,竇氏一系不見得能向他靠攏…
不過說到底,劉徹是根本不想用竇氏一系的人了。即使他手下很缺人才,竇氏一系也不乏可用之才,但政治鬥爭是嚴肅而殘酷的,劉徹需要的是一個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朝堂,不需要有人在其中摻沙子!相比之下,手頭人不夠用倒是小事了。
這華夏大地上別的或許不多,人卻是極多的。身為皇帝,只要表示自己求賢若渴,自然多的是人通過各種手段冒頭。
人才的缺口總會存在,但這始終不會是什麼大問題。
正是因為如此,雖是重返朝堂了,竇嬰表舅的存在感卻很低。一方面是劉徹待他冷淡,另一方面似乎是他自己也有些灰心了。
陳嫣當年與他說的那些誅心之語到底還是產生了影響,他沒能對天子、對朝堂徹底死心,但心中的陰影卻是揮之不去。
太皇太后薨了後,他重新被召回朝堂,他沒有推拒——他到底還抱有一絲幻想…這並不奇怪,從一開始,這個少年時代就名滿長安的王孫公子其實一直就是個理想主義者。
他從來離權力中心無比接近,但總對此抱有某種天真的熱忱。
對天子的忠誠、對國家的責任,他是真的是受一種很高尚的情感驅使,這才投身政壇的。即便到了現在,他還有某種程度的幻想,幻想一個忠心耿耿、有才華的臣子必然會受到重用。
就像古時那些賢君賢臣流傳的故事一樣。
然而故事終究只能是故事,竇嬰之後在朝堂上的冷遇說明了一切,那時候他再也不能自欺欺人了——所以他也灰了心。
陳嫣收到的情報里,對於這位表舅並沒有提過太多。畢竟陳嫣的情報系統傳遞的都是長安發生的、會影響這個國家的事,這會幫助陳嫣調整自己的事業。最多就是多多注意一下陳嫣的母親,還有兄弟姐妹這些人,哪還能去窺探一位失意的前任丞相?
而陳嫣也不可能和這位音樂老師通信…這是為了保護她自己,她現在可不能輕易出現在長安任何人的視線中。為了這個,她甚至不能和母親、姐姐聯繫,更不要說竇嬰表舅了。
就她所知的,竇嬰表舅在灰心之後就安安分分在朝廷中做起了隱形人。
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陳嫣鬆了一口氣,她知道,似竇嬰這樣的理想主義者,有的時候是不聽勸的。所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說的就是他們了。
那種時候,性命不足惜!重要的事自己的理想…相比起理想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命通通不值一提。而當理想消亡,即使他們還活著,也是死了,那個時候一心求死也不奇怪!
所以表舅最終選擇了失望之下心灰意冷,然後退一步,而不是生無可戀,抱著自己已經死去的理想陪葬…這是讓陳嫣很『欣慰』的。
在陳嫣看來,性命沒有了就什麼都沒有,此後這個世界就算還有千萬種可能,也和你無關了。只要活著,所謂的心灰意冷說不定也是一時的,很多人直到晚年還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