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頁
2023-09-30 21:22:44 作者: 三春景
匈奴民族善戰不假,但他們到底是人,大家的心理都是差不多的。
而現在的大漢,顯然還沒有經歷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沒有重新建立起對匈奴的自信心,這個時候的大漢還沉浸在曾經的白登之圍帶來的失落當中。
劉徹根本不懂這種情緒,因為從他有記憶起,白登之圍已經很遠了,遠到就是竹簡上的故事,遠到和夏商時期的神話故事沒什麼兩樣。而他長大之時,這個國家強大而富足,他本人也是順風順水長大。
對於他這樣的青年來說,要承認自己的失敗是很難的!面對匈奴,他首先想到的絕不是曾經的失敗以及失敗帶來的恐慌!而是洗刷這曾經的失敗,洗刷這種恥辱!至於會不會失敗?他是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失敗的。
怎麼可能失敗!
而在這一點上,陳嫣和他可以說是一拍即合!關於這個,陳嫣的原因還要複雜一些。首先,陳嫣知道這一場漢匈戰爭必然要打,而且大漢贏了!而且她從後世學到這段歷史的時候,教科書上的評價都是正面的,認為這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為中華民族贏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間,鑄造了華夏民族的脊樑——民族脊樑這種東西,並不是在民族沉淪中鍛鍊出來的,是要有不斷的成功才行鍛造。
只有這樣,將來民族危亡之時,所有人才能不甘於沉淪…過去的歷史讓這個民族永遠記得這是一個閃耀的民族。相反的話,一個習慣灰暗的民族,根本不能指望他們會對艱難的生存環境有什麼太大的反應。
關於這場戰爭的主流定論無疑是影響了陳嫣的判斷的,即使她知道這場戰爭勞民傷財,即使她很清楚遊牧民族這種存在根本就是打壓下去一個就會有另一個!這場戰爭的實質性好處很有限。但…但那又怎麼樣?問陳嫣一百遍,這場戰爭要不要打,她會回一百遍:要打!
另外,陳嫣從小接受的是愛國主義教育。在她出生成長的時代,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沒吃過苦的。陳嫣從小生活條件算差的了,父母雙亡,只能和爺爺一起生活在鄉鎮…但真要說的話,她並沒有什麼物質上的缺乏,也沒有說別人有的教育機會,她沒有。
物質的極大豐富讓她這種條件的小孩也過上了不錯的生活。
從陳嫣有記憶開始,她所在的這個國家就是富強的、蒸蒸日上的、永遠在創造奇蹟的!或許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讓人發自內心去愛、去自豪的國家!
而且他還有那麼悠久燦爛的歷史!
這種經歷直接體現在了陳嫣他們這一代人的心態上——寬廣宏大,確確實實認可著自身種種,願意為國家做出犧牲(別小看這個,願意為自己的國家做出犧牲,這本身就是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極大成就)。
『別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要問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說出這種話的背景一定是一個壯志凌雲的時代!換成是這個國家衰敗時,說出這樣的話只會讓人嘲諷為『假大空』『虛偽』『虛無的民族主義』之類。
這種國家情懷在陳嫣身上始終是有體現的,即使現在這個國家已經不是原本那個國家了!
匈奴是大漢外部的敵人,這樣一個縱使在邊境搞破壞的存在,像陳嫣這種熱血青年能忍才是怪了!
有些東西不能假裝,實際上陳嫣也不是個善於假裝的人,上輩子不是,這輩子也不可能突然變成是。所以從劉徹的角度,他可以很透徹地看穿陳嫣——有的時候她真是天下頂頂聰明的人,但她本身又是一個過於簡單的人。
她的家國情懷在劉徹眼睛裡一覽無餘。
劉徹當然愛自己的國家,相對而言,朝堂上的很多朝臣就要差得遠了。這些人當然也愛國,但是站在他們的位置,擁有的太多,也就無法全心全意去愛這個國家了。很多時候他們要考慮家族利益,個人利益,這些利益會壓倒他們對國家的熱愛。
劉徹就知道,邊疆一帶,多的是與匈奴交往甚密的官員和商人。這些人會販賣給匈奴武器,甚至大漢的情報——這當然會損害大漢的利益,但他們因此獲得了好處,這就夠了!
劉徹喜歡年輕人,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年輕人擁有的太少,反而能全心全意地為這個國家著想,而不是計較個人在這些事中的得失。
陳嫣說到這個國家方方面面的時候簡直眼睛都在發光,有的時候劉徹甚至覺得,對這個國家陳嫣比他更有信心。
兩個人在關於國家、關於漢匈戰爭的事情上是如此合拍,以至於兩人常常會討論一番漢匈戰爭該怎麼打。就在上次討論的時候,陳嫣隨口提了一句軍棋推演戰爭的具體邏輯。
她沒有想到,劉徹就把她的隨口之說記住了,還讓人真的弄出了一套像模像樣的軍棋。
和後世用來進行推演的軍棋差別很大,但其實更適應這個時代的戰爭,用來使用的話,足夠了。
一塊皮革的棋盤,鋪在書案上後,兩人又一起將各種各樣的棋子拿了出來。看著這些,陳嫣有一種和小夥伴玩飛行棋的錯位感!她很快將這種想法趕出了腦子:想什麼呢!這可是很嚴肅的戰爭推演!
考慮到參與者之一是這個國家的首腦,說不定推演的過程會影響到將來戰爭計劃的制定!這麼一想,陳嫣覺得肩頭的擔子重了不止一星半點兒!
劉徹堂而皇之地占了正面位置——這個方位是『漢方』,也就是說,他扮演的是漢軍這邊。陳嫣倒是無所謂,坐到了另一邊:「行叭…扮演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