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頁
2023-09-30 21:22:44 作者: 三春景
這種玻璃的難點在於必須儘量使玻璃顏色清澈,並且減少氣泡。後世看到的玻璃往往澄澈透明,也沒有氣泡的存在,甚至比天然的寶石更加完美。但那是技術進步後的結果,最早的玻璃可不是那樣的。
早期的玻璃,各種原材料都非常『雜』,不是純粹的化學元素。比如用石灰石吧,它能是純粹的碳酸鈣?其他的原材料也大抵如此。另外,就算是原料中純粹的那些化學元素,也有影響,因為他們會與其他成分反應,使玻璃帶顏色,但這種顏色又因為不可控的關係,很多都不那麼美好……
至於氣泡,那更是困擾了數千年的問題!在古代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得到解決。玻璃工匠往往只能通過提高自身的技術,儘量減少氣泡地產生。只是這種辦法終究沒有普適性,更會耽誤生產,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減少氣泡上下了那麼大的功夫,效率自然會降下來。
造玉璧的玻璃得呈現出綠色,而且得儘量保持通透、減少氣泡,這在這個時代也算是頂級的技藝了。
真要說的話,比造蜻蜓眼還有技術難度。當然了,賺的也更多。
因為國內有這樣的技術基礎,陳嫣其實不必從最基礎的做起。相比起自己從最基本的玻璃窯爐慢慢起來,在原本的基礎上做改進怎麼也容易一些。從無到有,或者做改進工作,怎麼選並不難判斷。
不過在經過一番考慮之後,陳嫣還是決定自己另起爐灶。
一個方面,玻璃作坊在此時雖然有,但還是太稀罕了!且不說她尋訪不尋訪的到,就算能找到,人家又肯拱手相讓嗎?手握著玻璃製造技術和作坊,等於是躺著賺錢了,怎麼可能甘心讓給別人。
若是讓陳嫣以勢壓人,那她又覺得沒意思了。
另一方面,此時的玻璃製造是個什麼水平,她是知道的。水平低還在其次,她也沒指望這個時代的玻璃製造水平高…當然了,西方世界裡玻璃工藝已經不錯了,現在應該正好是腓尼基敘利亞玻璃的黃金時代,羅馬玻璃則是蓄勢待發,等到腓尼基敘利亞玻璃衰落,就能接位…估計也就是幾十年內的事情了。
可是西方玻璃做的好對陳嫣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遠水解不了近渴。
重點在於此時國內的玻璃作坊規模極小!可能是生產方式導致的,也可能是不想泄露技術?反正從產量推測規模,應該是小的可憐了。
這么小的規模,她就算收編了他們又能怎樣?工匠得不到多少,甚至可能會和她弄出來的新技術格格不入。技術積累倒是有點兒用,但就為了點兒技術積累費這麼大的勁,根本不划算。
乾脆自己上吧……
既然要做就做好,她也不指望像小說里的主角一樣了,知道一個化學方程式就能造出透明澄澈的水晶玻璃。她只希望能夠超出現在的西方玻璃工藝水平,領先一些。
說起來現在西方世界中玻璃器的市場已經被培養起來了,貴族們使用的玻璃器十分精美。相比起瓷器,玻璃器外銷顯然容易很多。當然,前提是她弄出來的玻璃能夠比此時西方玻璃更好。不然的話,實在是競爭不過,因為從大漢運送玻璃,漂洋過海的,運輸成本是很可怕的!
另外,玻璃的好處可不止這麼點兒!相較於商業上的好處,陳嫣更看重玻璃在另一方面的作用。畢竟,好的商品雖然稀罕,但也是非他不可,陳嫣手下的好商品也有不少呢。
另一方面的作用和學術有關。
製造出澄澈透明的玻璃就可以弄望遠鏡、放大鏡什麼的,說不定比較原始的顯微鏡也可以嘗試一下——雖然水晶也可以,但想要找到天然透明澄澈的水晶,其實也非常困難,最多就是給頂級貴族造一些『玩具』而已。想要真的推廣這些東西,玻璃才是最終解答。
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對於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絕對有著重大意義的!正是通過這些,人類才能更好的觀察世界,從而促進科學技術進步。陳嫣也不指望造出這些東西就能等著科學自己進步,她只是對華夏傳統的想問題方式不自信,總覺得那是走偏了路線……
她甚至擔心,擔心在自己弄出一大堆超出時代的產品後,因為這些東西背後沒有科學技術的積累,沒有完整的理論基礎,是強行點亮的科技樹。最後,她人死了,國家經過朝代更迭,其中有嚴重的戰亂,於是技術就散失了,甚至消失了。
這並不是什麼不切實際的瞎擔心,因為歷史上並不乏這樣的事情。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黑科技』還少嗎?那種不理解原理,本來就是誤打誤撞弄出來的超級科技,光是知道消失的就可以列個長表格了。還有一些不知道的呢,後世連一點兒蛛絲馬跡都沒有,所以連他們存在過都不知道。
這種情況陳嫣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想著促成東西方交流,引入一些此時古希臘、羅馬的東西。另外,就是笨辦法了,儘可能多留下一些好東西,這樣普遍撒網,總能有一些流傳後世,然後發揮應有的作用吧?
後人自有後人福,她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為了玻璃,陳嫣想了很多,一開始還是整理瓷器的想法呢,這一會兒早就跑偏了。只能拍拍臉,清醒一下,早點兒把關於瓷器的工作做完。
關於瓷器的想法整理完畢,她沒有去休息,而是趁著這兩天圍繞著瓷器、玻璃想了很多,正是腦子裡思緒亂飛的時候開始弄起玻璃相關的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