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頁
2023-09-30 21:22:44 作者: 三春景
當時陳嫣說,是用來聽雨聲的……
大概他們真的不是一類人吧…當時的王溫舒甚至想像不出來,聽雨聲算是怎麼回事…要理解,這畢竟不是『雨打芭蕉』已經成為一種經典文化意向的時代。
但今天,在他反覆被陳嫣吃東西的聲音轉移了注意力,專心不能的時候,他忽然有點兒明白過來了。
這一天兩人都沒什麼一定要做的事情,只是各自做著各自的工作,甚至可以一句話不說…他因為她吃東西的聲音有點頭痛…這種場景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更別說印象深刻、盪氣迴腸之類的形容了。
但、但這也沒什麼不好的。王溫舒淡淡地想。
雨聲『嗒嗒』的,比他聽過的許多樂器好聽,像極了這平凡無奇而又動人的一日又一日。
再次低下頭去工作,他沒有再被陳嫣吃東西的聲音牽扯注意力——不是說他不再在意了,只能說,這就像是一個人的習慣,習慣成自然後就不再心心念念了。
不過他沒有因此而輕鬆,因為王溫舒沒有一刻比現在更清楚了…他正陷入一個相當危險的境地。
萬劫不復。
陳嫣並不知道在她的身邊,正發生著命運轉折這種事…每個人的思維就像是一個又一個飄蕩在虛空中的小漩渦,自成一體,和其他人的那個小漩渦是彼此不會相撞的。
這個時候她在整理關於瓷器的想法,同時心裡也開始盤算起了之前暫時被放到一邊,但實際上並沒有真的不管的『玻璃』。
這不是她貪心不足蛇吞象,瓷器還沒有真的吃透,然後推廣開,就開始打起玻璃的主意了。而是很多東西就是這樣的,一環連著一環,既然想到了燒瓷器,那麼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燒玻璃啊!
說起來,瓷器表面的釉本來就是一種玻璃晶體吧?她回憶著初中時期的化學,有些不太確定了。她是個文科生,文理分科之後就沒怎麼花心思在化學上了,很多知識淺薄又模糊。
不過陳嫣始終還是記得的,玻璃這種東西,有天然存在的,那就是黑曜石。就是火山噴發的時候溫度達到了,可以融化石英,於是得到玻璃!也就是說,黑曜石就是一種玻璃。
而和人工有關的玻璃,外國不知道,但是華夏民族的玻璃還真和陶瓷有點兒關係…燒瓷的時候意外得到一些亮晶晶的副產品,或者窯爐內有些地方變得亮晶晶的,這都是有的,那就是玻璃溶液凝固後形成的。
當然了,是不是由此誕生了燒制玻璃的技術,那就有待商榷了。感覺上華夏的燒玻璃技術很有可能來自國外,因為最早的一批玻璃製品,就是仿製外國的玻璃珠子…而在此之前從來就沒有玻璃製品。
總不可能是看到舶來玻璃後,只看個樣子就發明了一套玻璃生產工藝吧?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她現在能燒瓷器了,順便弄一下燒玻璃的活兒,這很難嗎?就像她之前就已經明白的,這個時代很多技術都處在初級階段,不同方向還沒有分流。她是怎麼搞出燒瓷器的窯爐的?是先從燒磚做起,培養了技術和工匠……
現在瓷器也有門兒了,想想玻璃,『得隴望蜀』一番,難道不是應該的?
她也不怕步子跨的太大…某些事情對於別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但是對她來說就不一定了。雖然她不可能像一個精通這些東西的理工科大佬,立刻安排出一套工藝,難度只在具體操作上。可她還是比一般強,至少她有那些『零零碎碎』的指引。
第174章 有女同車(7)
相比起瓷器, 其實陳嫣對玻璃的工藝更加了解,這是因為她最喜歡的一個UP主就是專門做玻璃藝術品的。看的多了,當然也會有相當的了解——甚至因為同為UP主的關係,兩個人私下有聯繫。
陳嫣受其影響,對玻璃的種種工藝是很有興趣的。
而在現代社會, 知識是向普羅大眾敞開的, 只要肯學, 真的很難有學不到的!因此, 她確實了解了很多關於玻璃的知識,雖然這些都是理論性質的。
首先,如小說中寫的那樣,只是石英砂(二氧化矽)加上純鹼(碳酸鈉)或者石灰石(碳酸鈣),然後經過高溫得到鈉玻璃或者鈣玻璃——這是完全的理想狀態, 照搬化學方程式得到的!現實生活中想要靠這麼點兒東西就造出玻璃,不是不可能, 只是太難了!
首先就是高溫環境, 玻璃的燒制溫度實在太高了!比瓷器還要高不少,古代工藝條件下是很難達到的。所以需要使用助熔劑, 讓玻璃燒制的溫度降下來。一般是蘇打或者芒硝。
據說最早玻璃誤打誤撞造出來就是因為蘇打不小心和砂子混到了一起,又經過了燒灼。
不然的話, 一般情況下誰能將砂子燒化了?
其次, 有了助熔劑得到的玻璃依舊相當粗糙, 只能是很原始的玻璃…最早只能燒色相很渾濁的玻璃球來著。
這是現在的工藝都能達到的…就陳嫣知道的, 國內就有玻璃作坊, 會早玻璃珠子。貴種一些的有『蜻蜓眼』,這個有技術含量,得會調製不同顏色的玻璃液,還得有手藝,弄出同心圓或者偏心圓的圖案來。
相比之下,米粒珠、管珠什麼的就要簡單多了。
還有另一種造玻璃的方向,也屬於比較高端的,那就是用來仿玉器。雖然這個時代玻璃難得,可大塊可以用來造玉璧的玉更難得!所以有人就想出了玻璃玉璧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