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2023-09-30 21:22:44 作者: 三春景
竹簡上除了篆書的《左傳》原文,還有一些隸書批註。這竹簡可不是後人抄錄的,不,其實也是抄錄的,但卻是更早以前的人抄錄的,用的還是篆書!
但早就習慣這種文字的陳嫣並沒有什麼吃力的地方,只是指尖撫過隸書批註的時候忍不住又出神了。
這原來不是她的藏書,是大舅留給她的。
兩月之前天子駕崩於未央宮溫室殿,這是天大的事,但因為早有準備,再加上政權交接的問題上沒有什麼可做文章的,所以一切波瀾不驚。
等到一切的流程走完,陳嫣就搬到了陽陵邑,對外的說法是為大舅守孝,當然,實際上也是守孝。
一起來的行李是她過去在未央宮的所有東西她去不夜縣的時候也是不帶這些東西的,因為沒有必要,回來的時候反正要接著用。但這次她想,以後就用不著了。
而除了這些,大概就是一些『遺產』了吧。
第104章 碩鼠(2)
一般來說, 普通人會覺得皇室和國家應該是家國一體的, emmmm,怎麼說呢, 至少在財務上這個說法是很有問題的。
皇室能夠將自己的私庫錢財用在國家上著固然很美好,可是怕就怕在家國一體了, 皇室反而能夠很方便地將國庫的錢用在自己身上。
所以皇室的財務和國家的財務分開就是一個很重要、很嚴肅的事情了!歷代都有皇帝想要向國庫伸手,大多數都失敗了,少數成功的也不見得是真的成功。因為做出這種事即便是再昏聵無能的君王也會心虛,日後說話都不大聲了, 再加上史書的字字如刀, 文人的口誅筆伐……
對於皇室來說, 少府就是一個大管家, 少府維繫著以皇帝為核心的皇室成員的正常生活。但是,這不是說皇帝、太后這些人所有東西都在少府了,實際上他們還有一個私庫。
這個私庫更加私人一些,基本上就是老爹的私庫傳下來, 自己當皇帝這麼多年收藏的奇珍異寶, 然後少府進貢的東西越來越多肯定是輪著用的, 用不著的就會被收進庫房…
如今已經駕崩的孝景皇帝,當然也是有東西留給身後人的。
私庫里絕大部分肯定是給了劉徹這個繼承人, 另外其他人也多多少少分了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值錢不值錢倒另外說,能讓天子專門留東西的,一般不是皇親國戚,也是肱骨之臣了吧。留下這些東西主要還是一點兒念想, 象徵意義大過其他。
這些人裡面,除開劉徹這個繼承人,陳嫣分到的東西是最多的。怎麼說呢,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吧。
真要論起來,陳嫣是什麼人,天子外甥,根本不姓劉!一個『外』字就足夠道盡兩人宗法中關係的疏遠了。這一點從陳嫣給劉啟守孝,按照法理是最低等的,就很清楚了。
不過考慮到劉啟有多疼愛陳嫣,他給陳嫣留多少東西都不會有人奇怪!
劉啟給陳嫣留的東西多且雜,首先從自己私庫中分出了一部分值錢珍寶之物。這自然比不上劉徹繼承的多,但基本上適宜女孩子的都給分出來了。然後就是長安周邊的果園田產、長安城內的商鋪什麼的,這些其實都不是私庫裡面的,而是他生前安排少府劃撥的。
另外,劉啟將自己的私人藏書一分為二,一半給了劉徹,一半給了陳嫣——說陳嫣有心向學又聰敏伶俐,令長公主勿要浪費了她的天資,又讓劉徹繼續帶著她讀書。
最後則是一份嫁妝,一份完完整整的嫁妝。
漢代當然還沒有形成後世那種十里紅妝的嫁妝文化,不存在連個棺材板都要陪嫁,講究個從生到死不用夫家一針一線(當然了,這種講究也只有富家貴門才能有)。但是,嫁妝這種東西起源於先秦時代,從周天子時諸侯嫁女會攜帶青銅器、車馬、奴僕,還有妹妹、侄女兒(媵妾),到了漢代時早就發展地相當成熟了!
漢初時國家一片蕭條,講究不上這些,而經過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民間也有錢了,於是漢初的簡樸之風也就基本上消失了。與之相對應,流行的是互相攀比、炫富的風氣。
若說喪事要花費重金,這還可以解釋為漢代人特有的死後觀念,以及『孝』的影響。那麼婚事上,高昂的彩禮和嫁妝並行,並且風氣從富豪之家流行到了普通百姓家庭,使得老百姓願意借貸準備彩禮和嫁妝,這就很說明此時人的心理了。
一般來說,普通百姓(窮的吃不上飯的不在此列)給女兒妹妹置辦嫁妝時東西尚不算誇張,基本上也就是衣服被子木屐,日用品之類,大約花兩三千錢——聽著挺多的,但換算購買力就知道其實並不多,能買四五匹一般的絲帛吧。
不過如果是糧食換算,以西漢最為主流的粟米來看又挺多的了,小地方糧價大概是一百錢左右一石,如關中的話迫近兩百錢,甚至兩百多錢一石也不奇怪。至於長安、臨淄這種大城市的糧價屬於極端情況,換算起來並沒有太大意義。
十幾石的粟米呢,六七畝地的年產量了——可別以為以漢代人均耕地之多,六七畝地不算什麼。關鍵是十幾石的粟米是『淨含量』,而一般的田地出產是得交各種稅賦的!而古代的稅賦可是很高的,就算有的天子提出『三十稅一』『永不加賦』什麼的都沒用!換成現代人理解的,大概就是從今以後就不征甲稅種了,但應該會酌情增加乙丙兩稅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