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2023-09-30 21:22:44 作者: 三春景
    陳嫣今天要拜訪的人物是如今臨淄最有名氣的學者之一,胡毋生!

    此人在學界輩分極高,臨淄絕大部分的學者,不論是哪一家的,基本上都是他的後輩。他還曾經做過當今天子的博士,後來年老才返回臨淄,專心於修書和教學。

    胡毋生是個儒生,而且還是儒家的公羊學派。在此時,儒家還沒有真正崛起。儒家內部幾個學派更沒有分出高低,所以作為公羊學派最為直系的傳人,胡毋生的地位還不怎麼顯得獨特。此時他出名的是學問與德行,前者不必說,都是學界大佬了!關於後者則是由多人背書,其中大多數是學界其他人。

    陳嫣則直接從她天子大舅那裡得到了情報,知道這位胡毋生是真正意義上德行出眾的人,而不是某些表里不一,只是為了作秀,裝出一副道貌岸然樣子的學者!

    儒家、公羊學派、胡毋生、董仲舒…陳嫣腦子裡轉過這幾個關鍵詞,最終頗有些感慨地搖了搖頭。恐怕此時就連儒家自己的人也不能料到,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儒家將迎來最重要的時機!

    董仲舒會以自己的觀點說服天子,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而這一執政理念也會從此時開始,延續兩千多年,比大漢王朝要長久,比歷朝歷代加起來更要長久!

    而董仲舒正是公羊學派的學者!他和胡毋生的關係大概是同輩,但並沒有太多交集。不過此時的學術圈子狹窄,兩人真的要往上數師承的話,多少還是能論出一個師兄弟的關係的。

    正因為董仲舒屬於公羊學派,接下來的大漢文壇、政壇,公羊學派興盛也就可以預料了。

    當然了,公羊學派遠沒有儒家那樣持久。在一個儒家不動搖的前提下,儒家內部到底哪個學派占優勢,一向是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直到後世,學派彼此廝殺、合流、交融,變得再也不重要了,這才消停。

    不過那個時候『黨爭』依舊存在,只不過是換了個形式而已。

    儒家公羊學派在未來的漢武帝一朝會相當輝煌燦爛,不過這不是陳嫣今天來拜訪胡毋生的原因…她來此拜訪更多是聽從了天子大舅的意見,來給自己找一個家庭教師。

    呃…也不止是天子大舅的建議,也有太子宮一干博士老師的建議。

    她前往不夜縣度夏這段時間就不能接受博士教導了,博士們一方面覺得一個女子而已,學習什麼的也不怎麼重要。另一方面又很是口嫌體正直,覺得她像個瘋丫頭一樣整日在個窮鄉僻壤鄉下地方傻玩兒(眾博士腦補),這似乎很浪費璞玉一樣的本質。

    聞知她要經過臨淄,便推薦她在臨淄找個不錯的老師,再加上自己自學…也勉強過得去了。

    不過在臨淄到底能找到一個什麼樣的家庭教師呢?這誰也說不準!

    幾個臨淄出身的博士都不一定能說清楚!畢竟他們離開臨淄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家鄉的情況也不能說了解。說不定有些不錯的外地學者跑到臨淄去搞學術去了呢?又或者臨淄本地出名的學者去遊學、去諸侯國做官了呢?

    這些事情都是說不好的!

    所以博士們便讓陳嫣到了臨淄先去拜訪胡毋生…以這位老先生的地位、年紀,自然是不可能給陳嫣做個小小家庭教師的。但人家在臨淄學界也是很有地位的大拿了,學生也多,又是一位忠厚長者。

    讓他幫忙推薦一個靠譜的家庭教師,這應該是挺容易的事情。

    而且通過胡毋生來找家庭教師還有一個好處,能省陳嫣不少麻煩!

    陳嫣確實地位很高,但這不代表一些心高氣傲的學者就一定會買她的帳,願意給她做家庭教師…她也不可能做強買強賣的勾當!所以為了免去一些尷尬的場面,乾脆請胡毋生幫忙就是了。有這位老先生從中說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總會給面子來做這個家庭教師的。

    而陳嫣能堂而皇之地約見胡毋生這位學界泰斗,主要是兩封『介紹信』。一封來自出身臨淄、和胡毋生有過交往的博士,另一封來自劉啟。

    前者就真的是很普通的介紹信了,大概說明一下陳嫣的情況,『不忍明珠蒙塵,煩請胡毋生尋一師…』這種。

    後者則少提陳嫣,主要追憶一下往昔胡毋生在長安做博士的事情,稱讚一下胡毋生的才學。直到最後的最後,才提了一個『小小要求』。

    雖然現在的胡毋生已經是閒雲野鶴了,但當年也和天子是君臣關係的。這中間雖沒有君臣相得的佳話,但也算是平平順順過來了。現在天子寫了這麼一封信,就算胡毋生對給一個小姑娘找老師一點兒想法也無,也得辦成這件事了。

    事實上陳嫣在臨淄多停留幾天,除了因為想見識見識這個時代最大的城市,就是因為要找老師的事情了。

    而陳嫣抵達胡毋生的府邸的時候,胡毋府早有準備,既沒有故作清高地以平常之禮對待陳嫣,也沒有為她專門鼓搗出什麼排場。就是家中來了比較尊貴的客人時常用的禮節…這倒是讓陳嫣自在了不少。

    心中對這位胡毋生也有了更多的好感——不愧是那麼多人都蓋章過的,光是這份行事坦蕩的氣度就不是什麼人都能有的了!

    「不夜翁主請隨在下來,老師已經在院中待不夜翁主了!」一個儒生打扮的男子,估計是胡毋生的學生吧。此時的學生侍奉老師還是很有先秦遺風的,老師有事,弟子服其勞,很多學者的生活瑣事實際上就是由弟子照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