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2023-09-30 21:13:20 作者: 李思危
然而,就在丹國軍隊搭上雲梯企圖爬上城樓時,遼陽府兵視線盡頭忽然塵土飛揚,馬蹄聲驚得金彌迅速回頭,只見與天相接的地平線上,數不清的人馬奔騰而來,而那些明黃色的旗幟顯然不是丹國所有。
城樓上有遼陽府兵大喊:「那是我們大明的旗!」
馬嘶人吼,越來越近,夏侯楓遙遙喊道:「我是永定侯世子!率河關大軍來援!」
再沒有比這更動聽的聲音。
「援軍來了!是世子!是永定侯世子!」
「我們得救了!」
城中不少百姓聽得消息,都朝著京城的方向叩拜,口中三呼萬歲。
金彌見勢不妙想要撤退,李參將看出他的意圖,清點城內五千兵,統一集結,他拔出腰間長刀,一字一句道:「開城門。」
又是熟悉的機械聲,城門緩緩打開。
「給我殺——」
「殺!!!!!」
如此前後圍堵,丹國軍隊的結局可想而知。
——王子金彌被俘,幾千騎兵零零散散地逃回去一千不到,大明斬首一千八百餘,俘虜四千餘人,可謂是近十多年來的一場大捷!
百姓們夾到歡迎河關府兵入城,韓鴻雪也終於見到了他的妻子。
兩人在人來人往中對視一笑,道盡一切相思。
等夏侯楓入城,便以欽差身份處理城中一應事物,李參將向他請罪時,他不但沒有半句問責,還表示一定會將他與遼陽府所有將士、百姓的功勞上報朝廷。有這樣的國民為朝廷流血流汗,朝廷也要愛惜他們的英雄。
「你們所有人都是英雄。」
他對著軍漢將士們如是說道。
當然,遼陽府某些臨陣脫逃或是延誤戰機的官員也都被拘押,只等朝廷處置。
韓鴻雪與秋晚離開那天,夏侯楓特來送行。他希望韓鴻雪能留下來為朝廷效力,但韓鴻雪卻拒絕了,他說:「報國恩各有其道,而我,已找到了我的道。」
他與秋晚繼續前行,足跡遍布大明國,達人所未達,探人所未知。
他們沐浴過塞北晨曦,遙望過大漠孤煙,又四年秋葉飛霜,當春天融化了冬峰山脈第一滴雪水,他們終於來到了晉江的源頭。
整整十六年,他們終於看遍了這個錦繡壯闊、江山如畫的國度。
而韓鴻雪的隨行手札又多了十餘本。
他根據縣誌或是親自考證,記錄了各地的地質地貌,山脈河道變遷,還包括當地風土人情、歷史傳說,以及城址城名的遷移變更,當然,也繪盡了世間百態——
凌源州山區里一個貧困的村子,村長為了讓村中後輩能識字,每日帶他們翻兩座山去其它村村學讀書。那兩座山極為陡峭,有段山路僅有半尺寬,一側懸崖、一側峭壁,所有人都得貼著崖壁而走,他們堅持了十年,十年間村子裡竟出了三個童生,一個秀才。
嶺東荒漠,一位獨臂老人自十二歲起便在荒地上種樹,四十年足足種下兩萬棵,獨自打造了一頃綠地。
沿海宜化縣有位婦人,丈夫、家人都被倭寇所殺,她便組建了一支娘子軍,將和她一樣遭遇的女子聚集在一處。永安七年,倭寇再度侵襲宜化縣,她率領八百娘子軍,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幫助當地官府打退了倭寇,守住宜化縣,可本人卻因傷勢過重而犧牲,當地人為了感謝她,便在海邊為她立了一座碑。
卓爾雪山有一道奇景,每年六月初六,只要天氣晴好,雪山底都會湧現茫茫白霧,將雪山大半部分山體遮掩,只余山巔,那山巔是七彩之色,就像浮空在山上的仙島。
靈武縣的鬼節。
月府的東湖。
西山縣的醉蝦和桃花酒。
青村的六面繡和水煙錦。
……
他們何止走了萬里路?
漫天細雪,極目之處冰花玉樹,迷漫一色,兩人相攜看這天地美景,心中滋味難辨。
不知過了多久,韓鴻雪輕聲道:「該回京了。」
……
永安十一年,也是韓鴻雪和秋晚從桃源村離開的第十七年,一對中年夫婦乘著馬車來到了京城。
這一日,吏部尚書劉北平府門外像往日一般車馬如市,劉大人下朝回來,不經意掃視一圈,瞬間就注意到等候的人群中有位儀容不俗,舉止合宜的男子,那人穿著一襲青衣,看起來約莫三十多歲,但整個人卻有種歷經風雨又回歸寧靜的氣質,更關鍵的是,他看上去有些面善。
劉北平停下腳步,招來門子:「那是誰?」
不用劉大人細說,門子已猜到大人是想問誰。那位男子的確與眾不同,他雖衣著樸素,還背了個大書簍子,就像不知打哪兒來的窮書生,可奉上的見面銀子卻不少。門子帶他入院後,他就靜靜地坐在位置上,也不主動與人交談,有人見他面生,跟他打聽點兒什麼他都老實回答,被人得知他全無背景,還受了幾句奚落,可他神情坦然,風度一直很好。
此時,門子恭敬道:「回大人,他叫韓鴻雪,說是在靈武縣曾與大人有過一面之緣。」
這也是門子會放韓鴻雪進來的原因,誰都知道,他們家大人是在靈武縣立下大功,之後得了皇上青眼被破格提拔,僅僅十一年已是一部尚書,可想而知,靈武縣在大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劉北平心中一震,猛然想起來對方是誰,徑直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