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2023-09-30 15:53:17 作者: 袖側
    張雅女士和科索先生自身就是優生者,他們兩個基因等級評分都是優等。在繳夠了五年社保,提交了房產證明和收入證明等一系列相關材料後,又辛苦排隊等搖號等了快一年之後,他們兩個人通過政府的「優選育兒計劃」系統匹配上了對方。

    在經過接觸和考察之後,兩個人都對對方感到滿意,於是成為育兒夥伴,合作生育了張瑪麗。

    育兒也算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這一次生育,無論過程還是結果,張雅女士和科索先生都感到非常滿意。

    但在優選育兒計劃中,政府有一項強制的規定,合作育兒的雙方各享有長達一年六個月的育兒假,並在孩子三歲之前必須生活在一起。

    這同時意味著,當孩子滿了三歲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合作育兒的雙方,就可以不必再繼續生活在一起了。

    離開的是科索先生。因為在張雅和韋恩·科索簽訂的合作協議里,早就約定好了姜妙三歲之後由張雅來撫養。

    姜妙上了幼兒園之後,科索先生和張雅女士的育兒假已經休滿,有了幼兒園的看護,兩個人都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狀態了。

    一開始,科索先生偶爾一兩天不回家。然後漸漸的,他不回家的時間變成了幾天、幾周,很快就變成了一個月會回來看望姜妙一次。

    他雖然會經常和姜妙通視頻電話,會因為在視頻里見到她可愛的臉蛋兒高興,會開心地問她今天在幼兒園都做了什麼,但作為成年人的姜妙依然清楚地感受到了科索先生與她「脫離」的這個過程。

    緩慢卻清晰。

    姜妙有一些難過。

    並不是說誰離開誰就不能活,但只要是個活的能喘氣兒的人,就會有感情。姜妙穿越到這裡,從身體軟得連翻身都做不到,到能跑能跳,整整三年的時間都受著這個人細心的照料,當然會不可避免的產生感情。

    考慮到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這種感情就是俗稱的親情。

    姜妙雖然明白這個時代的社會結構跟地球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但真正面對的時候,還是會感到難過。

    她忍不住問張雅女士:「爸爸以後都不回家了嗎?」

    「這裡不是他的家,瑪麗。」張雅女士冷靜又耐心地解釋,「科索有自己的家。」

    姜妙才知道,原來她從出生以來一直居住生活的這個家,其實是張雅女士的房產。

    和科索先生比起來,張雅女士的生活更精緻,生活中的瑣碎物品更多,要她搬入別人的房子中生活,是一件較為麻煩的事。而科索先生就簡單多了,他拎個包就能入住。

    所以兩個人經過協商,選擇了張雅女士的房子作為生育、撫養姜妙的居所。

    現在,政府強制要求的三年同居期結束了,科索回去自己的家裡,過自己的生活去了。

    當然,他會按時、按約定的金額支付姜妙的生活費,也會定期地來探望姜妙----這些都是法律規定的必須盡到的責任和義務。

    但顯然,無論是他還是張雅女士,對這種分離,都沒有姜妙所體會到的那種傷感。

    姜妙在成長過程中,漸漸意識到包括張雅女士在內,這裡的人們更注重自我,親情相對淡泊。很少有人結婚,大多數人都獨自生活。

    情侶若是相愛,最多只是同居,據說愛到至深的表現體現在遺囑上,一個人的遺囑上留給誰的資產最多,就意味著最愛誰。

    但說到生孩子,即便是相愛的情侶,依然會另尋基因更合適、更匹配的人來合作。

    姜妙作為穿越者,一開始還想小心翼翼的遮掩,唯恐被別人發現她「早熟」,結果直接被現實打臉。

    她進入幼兒園後就發現,這些基因優選的孩子在幼兒園就完成了她那個時代小學的課業。

    她震驚之下,悄悄查詢了家裡的智腦,才知道這些基因優秀的孩子們在初級學校的六年時間裡,會修完差不多地球時代高中水平的課業。七年級開始進入中級學校後,課業的難度已經達到了地球時代的大學水平。

    這個時代的基因水平和科技水平都遠超地球時代,姜妙終於回過味來,她在這裡或許根本就不需要遮掩----基因優選計劃下,常常會出生一些智力格外超常的孩子,這個時代的人都習以為常。

    甩開了穿越者這個包袱的姜妙,於是無所顧忌地努力起來。

    姜妙在地球時就是學霸。讀博士的她,為了躲開家裡的催婚大軍,春節的時候都不回老家,躲在學校的實驗室里做實驗。誰知道發生了爆炸事故,一下子給她炸得重新投胎到了六千年後的星際時代。

    但不管什麼時代,姜妙都會努力學習,畢竟早努力早成功。

    在這個沒人會催你結婚的時代,姜妙對未來的生活還是充滿了憧憬的。

    第004章 改名

    姜妙在幼兒園中班的時候通過了測試,直接跳級去了初級學校讀一年級。

    這時候她才知道社會上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有一個公民綜合考察評分體系,囊括了智商、健康、學業、社會信用等方方面面。

    她的這一次跳級,顯然使自己得到了一個不錯的加分,並且惠及了她的父母。

    張雅女士很高興地給科索先生打了電話,科索先生在一個不是探望日的日子裡特意上門,三個人一起去餐廳慶祝了一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