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2023-09-30 14:42:34 作者: 我想吃肉
當日,兩妃是帶著格格們去了,但是卻是她們先進去,挑得玉貴人厲聲喝問兒子哪兒去了,這才把女兒領進去。九格格年紀小,加上舒貴妃刻意引導,對她已經沒什麼深刻印象了,嚇得直哭。七格格倒是記得額娘,可沒想到額娘只記著問弟弟,都不問她,更兼玉貴人已形容枯槁、顏色憔悴,遠不是當日溫柔美麗的模樣,看著實在悽厲,七格格幼小的心靈受到極大打擊,對比慶妃的溫柔可親,七格格心裡的天平搖擺不定了。
第104章 乾隆的打算
七格格與九格格自有舒貴妃與慶妃擔心,鍾茗有兒子傍身,也不須擔心再有誰跳出來鬧事了。妃子想生事,總要有皇子作倚仗,滿宮上下的妃子再沒有人能有什麼辦法接近皇子了。也就是當年令妃那樣的,仗著受寵,又有當皇子伴讀的親戚,才能與五阿哥合成一路。
舒貴妃與慶妃的心思現在分成兩半兒,一半兒是把半路領回來的閨女養熟了,另一半兒是琢磨著怎麼生個屬於自己的阿哥。格外賣力討好,慈寧宮與坤寧宮的請安禮數周全,把七格格與九格格養得白白胖胖,比親娘想得還周到。老佛爺與乾隆是樂意看到這樣的情形的,這兩位的心情直接體現在了賞賜上。
鍾茗冷眼看著宮裡形勢,知道兩妃有些著急了,明年又是大選年了,雖然以兩妃如今的位份,新人很難對她們構成嚴重威脅,到底是又多了一批來分皇帝用的女人,人家比她們年輕、身體好,懷孕的可能性更大些,當然要抓緊時間。鍾茗也不點破,只管做她自己份內的事情。
永璂接觸俗務的計劃沒有操作成功,因為乾隆另有安排。自從永璂在避暑山莊的時候逛了一回街,回來就生出許多問題,從為什麼有人會乞討到百姓吃不上飯要怎麼辦再到什麼時候大家都能飽暖,從官員不稱職到為什麼不派稱職的人去,從兩文錢能買一個包子到自己的碗碟能換多少包子養活多少個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師傅在他眼裡是不敢說話的呆子,問題只能堆到乾隆跟前。乾隆幾乎要被問得老羞成怒了,畢竟永璂的問題都是直指他的統治失誤。最可悲的是,正要發火,正對上一雙渴望知識的大眼睛,一副『我很信任你,你一定會教給我辦法的對不對?』的眼神,乾隆又啞了火,他早些時候打一主意,先教導一下永璂,看看深淺。此時只能耐心地講解,別的都好說,有災賑災,天災難免,只要咱們用心去治理還是沒問題的。錢的事兒,乾隆自己到現在也不甚清楚了,不過官員的選派是他的長項。
就有如下對話----
「當然要選賢能。」
「什麼樣是賢能?」
「會辦事的。」
「可是承德那裡的官員就沒辦好事,他們就不是賢能了吧?」
「對。」
「那當時是怎麼選的?難道選官的標準當時不是選賢能而是選不賢能?」
「……」靜默一下,開始講吏部選官授官、考核的流程,然後說明『樹大有枯枝』,所以咱們還有御史。
「御史是幹什麼的?為什麼之前沒有發現?三年一考核,怎麼也考不出來?皇阿瑪到上書房考我們的功課,怎麼就能考出對錯來?嗯,是他們比皇阿瑪笨!」
即使這是在誇他,乾隆也沒覺得高興。「……」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了,乾隆低下頭,看著沒他肩膀高的永璂,永璂還在那兒等答案,一面等一面自己分析,「跟上書房師傅一樣,都不干正事兒,光說些沒用的,浪費俸祿,」想起被關到上書房裡聽師傅念經的悲慘經歷,「空耗時間,聽他們整日念經,還不如出去走一趟知道得多。太祖太宗也沒讀多少書,崇禎讀書倒是勤快……」
「……」乾隆初時很想發火,然而童言無忌,生氣都氣不起來了。聽到後來,臉色嚴肅了起來,乾隆最欣賞的皇帝是誰,這個答應未必清楚,然而他一力模仿的一個人一定是康熙。康熙是個文武雙全、文理科全面發展的人,乾隆極為羨慕,所以也一力推崇康熙的諸多做法,忽地聽永璂這麼『無忌』地一說,似乎也有道理,怎麼越到後來,讀書越多的皇帝反倒越昏庸了呢?
乾隆匆匆打發掉永璂:「你還小,說了你也不明白……」完了,他要再問為什麼『年紀小就聽不明白』怎麼辦?只好發火攆人了。
永璂這回倒理解:「就像跟妹妹講《詩》她一句也聽不懂一樣?」
乾隆抹了一把汗:「皇阿瑪慢慢教你,你就懂了,好了,朕閒下來就重新訂一下上房書的規矩,你現在去給你皇瑪嬤、皇額娘請安去吧。」
永璂告退之後,乾隆細細一想,上書房教授的內容果然是文不對題,怨不得孩子都教笨了。轉臉就召來了莊親王允祿,允祿接到聖旨的時候心裡咯噔一聲,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揣摩著乾隆這回是不是要問永琪的事情了。當皇帝的人,心思總是難猜的,當年聖祖也曾兩立太子,誰知道現在這個侄子皇帝心裡在想些什麼。允祿打定主意,乾隆問一句,他答一句,不加任何評判。
心裡七上八下,臉上還要裝得平和。進了養心殿,意外地發現侄子皇帝一臉急切地等著他,臉上帶笑,笑得不同尋常,似乎有一點點討好的意思?允祿心裡更加發毛了,皇帝現在對你笑,搞不好下一刻就要讓你為他肝腦塗地了。
「十六叔,朕此次離京,十六叔辛苦了。身體還好?」
「謝皇上垂問,一切都好。」
「朕有件事,要跟十六叔商量一下……」乾隆搓搓手,踱到允祿身邊,先誇讚了一回允祿,「十六叔精數學通樂律,承聖祖指授,與修數理精蘊,性情忠厚,先帝在時也極倚重,更兼宗室長輩----」
允祿越聽乾隆誇他,越覺得事情要壞,皇帝怎麼會隨便誇人?一定沒好事,果然----「這些天來朕琢磨著,皇子整日拘於上書房,不知庶務,長此以往保不齊要出個『何不食肉糜』了。所以朕想讓十六叔多與永璂親近一下,如何?也沒別的意思,朕只是想讓永璂多懂一點兒東西,光這麼讀書,人都讀傻了,那孩子還問朕,兩文錢一個包子,那一個金瓜子兒能換多少個包子……」
允祿其實很羨慕永璂的生活,多太平,多好啊,平平安安地就能混到開府建衙的年紀,出宮去過自己的小日子,就算是天天劃拉著自己能買多少個包子,那也比在宮裡自在啊。想當年,聖祖朝的上書房,那是個殺人不見血的地方,現在乾隆家的上書房,想湊齊人手打群架都是個不能完成的任務----大阿哥的兩個兒子以及八阿哥眼瞅著到了成婚領差使的年紀,都不用在上書房混了,上書房裡再過一年,頂多就剩下兩個皇子了,真是清閒的地方啊。
「皇上,奴才通曉的都是些末技,聖賢之書才是正道。上書房讀書,好比打基礎,總要知道完了道理才好做事,若因一事而不重學,那是矯枉過正。皇上想阿哥們知道些世故,也不用太改動規矩的……」
乾隆道:「十六叔說的朕何嘗不知?只是想起朕的兒子如果不走一遭居然不知人間疾苦,不免心驚。十六叔只與永璂分說世情就是了。」
允祿不敢再推辭,只能硬著頭皮接下了差使,對乾隆的旨意大為不解,不知道這分說世情,指的是哪般。只能採取中庸的辦法,只管對永璂就承德所遇的事情,展開一點講解。
乾隆的意思,是讓永璂多接觸一下皇宮以外的世界、省得容易被人蒙蔽了,永璂雖然聰敏,但似乎被養得太好了、經的見的太少了,偶遇一事就放心不下,嗯,不能在宮裡圈養著了,『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對於男子漢的成長來說,絕非好事。乾隆打算讓永璂以未來多接觸一下外界,允祿說得也對,皇子不可以不讀書,但是書是個怎麼讀法,這其中就有深意了。
乾隆有意培養永璂,就想往某一條路上引導,先是允祿介紹一點兒世情,允祿開府已久,經歷三朝,見識應該不淺,更兼是宗室長輩,不像臣子那樣因為顧忌太多而不敢說話,即使有所避諱,也比臣下能夠告訴永璂更多的事情。由允祿開個頭,然後讓永璂多與真正的棟樑大臣接觸、一步一步地接手辦差,慢慢的感受其中的奧妙。
靜思一下先帝,辦差是從戶部等地方開始的,乾隆自己也是很早就幫忙處理政務,才逐漸通曉各處關節的。不免深悔在永琪事件上的失誤,整日裡樂得看到永琪讀書習武,得意於兒子『文武雙全』,卻忘了教他分辨事理,才使永琪思慮不周,過份看重內闈自毀前程。文武雙全頂個屁用?不管是誰,總要先做人,再做事。做人的道理都不懂了,其他的知識懂得再多又能如何?
有句話是怎麼說的?「文足以飾非,智足以掩過」,做錯了事,還偏能強辭奪理,顛倒黑白。心不正了,再多的本事,也只是助紂為虐,讓他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腦袋靈活是件好事,但是一手按著親爹的腦袋,一手往上頭戴綠帽子,還能找出理由來,這就不美好了。
痛定思痛,乾隆堅定了要親自把永璂打造成心目中合格繼承人的想法。怎麼著也要試一下,如果這回還不行,乾隆就直接認命了。剩下的兒子,要麼年紀已長,都已定型了,要麼是比永璂更難改造,最小的十五阿哥,乾隆下意識地排除了他。
----------------------------------------------------------------
永璂到慈寧宮請安時,鍾茗正在與老佛爺說話:「皇額娘,紫薇的孝期已滿了,該備嫁了,再拖下去,可真就晚了。」
老佛爺掐指一算:「紫薇今年有二十(虛歲)了吧?」
「正是,所以在承德時就讓她除服了,女孩兒的年紀耽誤不得,再等下去,年紀相配的都該婚配過了,挑不到合適的人了。」
老佛爺道:「也是,晴兒大婚的日子似乎訂在正月?過後就準備紫薇的事情吧,如今最可擔心的,卻是要選個什麼樣的額駙!」
這倒是了,高不成低不就,正是紫薇的現狀。鍾茗道:「滿蒙八旗里,世家,似不大妥,低一些的門戶又配不上紫薇。」
老佛爺知道鍾茗話中的含義,不管怎麼說,紫薇的出身都不甚光彩,而滿人是最好面子的。
「你的意思,看漢軍旗?」
「請皇額娘示下。」
「你看著辦吧,漢軍旗里,有什麼配得上的人家麼?皇帝可是重視紫薇的婚事的。」老佛爺對紫薇沒什麼深厚感情,雖說是親孫女,到底來路不正,相處的時間又不很長,紫薇雖然是個小心謹慎的人,無奈身邊有一個更可意的晴兒。老佛爺對紫薇的事情就不如對其他公主上心,然而也不能折了皇家的面子,老佛爺倒也會關心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