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2023-09-30 12:39:22 作者: 寐語者
時間越來越晚,人群越聚越多。
歌手們舉起酒瓶,所有人一起歡呼。
花白鬢髮的歌者微笑低頭,漫不經心撥了撥弦,嘆息從手指間滑落,緩緩唱起一支蒼涼的歌。人們都安靜了。
他唱得很慢,一聲聲,在講一個故事。
也許不同的人,聽出不同的qíng節。
我聽出綿綿而固執的思念。
「哀傷的歌。」
來自身後的聲音,低沉柔和。
我回頭,目光與一個男人微笑的眼睛相遇,穿黑長大衣的金髮男人。
歌詞是捷克語的,我一個字也聽不懂。
「那麼我告訴你歌詞的意思。」他的微笑中也有憂傷,「一個戰士將要遠征,他對戀人說,即使我死亡,即使軀體被埋葬在他鄉,天上的雲會把我的靈魂帶回你身旁,森林的風會把我的靈魂帶回你身旁,河裡的水會把我的靈魂帶回你身旁。」
夜色深如海。
燈光和火光jiāo映變幻的明暗中,這個年輕男人跟著歌者低聲哼唱,直到這悠長的歌唱完。
人們鼓掌,歌者放下琴,仰脖喝酒。
我的耳邊回dàng著一句句綿綿復復的吟唱。
無論如何,我會回到你的身旁,無論多遠,我會回到你的身旁。
我轉身離開,穿出人群,獨自沿著小巷往前走。
街燈下有一家挨一家的酒館,風裡雪粒打在臉頰,轉過一條又一條巷子,走回了查理大橋的橋頭。寒風裡,我駐足,遙望對岸綽綽燈火。
你不在別處,你在彼岸。
我不在別處,我在他鄉。
第三章掌聲中的布拉格葬禮
yīn冷的12月22日傍晚,從德勒斯登坐火車沿著鐵軌旁漸深積雪,窗外的村莊有暖燈亮起,遠處山脊上一半破敗一半唯美的城堡,與近處溪流一樣仿佛已靜止了千年。冬日山村滿目蕭瑟,被寧靜的力量籠罩。偶爾停靠的小火車站讓人想起中國北方那些被遺忘在紅色記憶里的工業小城。長椅漆色斑駁,鐵花站檯燈柱的鏽跡被常年雨水沖刷到地面。老化的車站設施,堆積的木材貨箱,小站台上的人,抽菸、等車、送人,呼出白汽和煙圈,厚圍巾下輪廓凌厲的東歐面孔,慣於嚴寒的忍耐表qíng……這一切,與德國東部重鎮德勒斯登隔開了不僅數百公里,更像有二十年時間的距離。
變弱的手機信號顯示這裡是,捷克共和國,Czech。
我在這樣的暮色里昏昏入睡,直至到站布拉格。
布拉格老火車站,一半摩登一半古舊,高拱的穹頂繪滿斑駁壁畫,畫上或神或人或動物的無數雙眼睛,凝視著每個造訪者與過客。走出車站還是yīn霾密布的huáng昏,當計程車穿過幾個巷子,陽光重返,長街盡頭輝光撲面而來,車窗外擦身而過的恢宏建築、瑰麗街燈與遠處城堡、教堂高高低低的尖頂,夕陽下的查理大橋,被魔法喚醒的金色布拉格,在這一刻輕易扭轉了時光之軸。
一上車就在與我jiāo談的計程車司機,在陽光出現之際沉默,我們不再講話,安靜凝望這夕陽下的城。司機減緩車速,慢慢行駛。轉入下一個狹而蜿蜒的巷子,我問他,在布拉格多久了。他回答,快有一輩子了。
「你真幸運。」
他笑起來:「是的,沒有人不愛布拉格。」
然後他繼續他的講解,每經過一處歷史悠久的建築、一座漂亮的老店鋪,他都用那種平穩、自持,自豪感卻從每個詞裡溢出的語調,向我這個遠來訪客打開這傳奇之城的一小扇窗。
直至他再度沉默,在我們駛經一棟大樓時,看見門前垂懸下巨大的黑旗。
冬日的風裡,黑旗揚起一角,我們的車從飄揚的黑旗下駛過。
「你知道為什麼城裡掛了這些黑旗嗎?」計程車司機語調平淡地問我。
「因為有重要的人過世了。」
「是的,我們的前總統,哈維爾先生。」他點點頭。
「我在德國時看到了報紙上的報導。他是個重要的政治家。」
他點頭,沒說話,此後一路上我們沒再提及這個話題,轉而談起城中值得嘗試的餐館。
到酒店門前,幫我取下行李,道謝和道別的話都說過了,他發動車子,轉頭對我說:「明天早晨會舉行葬禮,在聖維特教堂,離這酒店不遠。走路就能到,會有很多人進不去教堂,但能在外面看。酒店會告訴你路怎麼走。」
他像是自然而然地覺得,那是一場重要的公開葬禮,每個人都將到場,哪怕是過路的旅者。
酒店前台擺放的花束是白色的,旁邊用玻璃杯子放了一隻小白燭,及一個很小的木頭相框。相框裡眉頭深蹙,表qíng嚴峻的哈維爾仍在燭光里凝視他的布拉格,他的捷克。
工作人員道歉說今明兩天不能播放音樂,因為是在哀悼期間。
的確,當夜的布拉格,聽不見一絲音樂,我在冬夜瑰麗的老城裡穿街過巷,步行了兩個小時,這座被無數傳奇音樂家致敬過的城市此夜卻是沉寂的。
黑旗隨處可見。餐館、商店、民舍……有的只是一小面斜斜cha在窗台花盆裡,有的懸掛在店門口。
在咖啡館裡我問年輕的侍者,是每間店都要掛,還是隨自己決定?
他聳起眉毛笑:「當然隨自己,如果你討厭政治,討厭這個人,你可以為此gān杯。」
次日清晨的布拉格,小雨,薄霧瀰漫,格外的冷與靜。
布拉格的冷不像德國那麼凜冽直接,這裡霧雨相間,yīn冷慢慢滲到骨頭裡,呵氣成霜。
因為冷,我放棄步行,叫了taxi。
這位司機不似前一位健談,一路沉默。
去往聖維特教堂的路上,沿街掛滿了黑旗,風裡起起伏伏的黑旗,裹在布拉格的白霧中,並不刺目,也不突兀,這裡的氣場足以包容幾個世紀的動dàng悲喜,乃至任何凡人的生死離合。
路上車很少,行人寥寥,接近聖維特教堂時開始看見成群結隊的行人,都緩緩去往教堂方向,或是扶老攜幼的一家人,或是挽臂而行的老夫妻,或是獨自一個的年輕人。
行人不知不覺多起來,窄巷小路,人們沉默著結隊而行。
有人手持白玫瑰,有人拿著一小面國旗,有盲人牽著他的導盲犬。
有些是和我一樣身在布拉格的外國人,一手拿著捷克國旗,一手拿著本國國旗。
前方路口的警車和禁行路標,表示已進入葬禮現場區域,僅限步行入內。
計程車司機望著遠處聖維特教堂的尖頂和飄揚的黑旗,沉默地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
外面極冷,我裹緊大衣,打了個寒戰。
道旁的警察審視我,伸手示意方向,低聲道:「謝謝,請這邊走。」
轉過路口,眼前是豁然開闊的聖維特教堂廣場,一眼看去,全布拉格的人仿佛都在這裡了。
黑壓壓的人群肅立在寒風裡,在教堂外,在一片廣袤的靜默中。
葬禮已經開始,通過廣場前豎立的巨大屏幕,可以看到教堂內葬禮的直播。
回dàng在教堂內的哀悼曲調,管風琴嗚咽的低音,主持葬禮的教區主教正在念誦教皇給逝者的悼詞,沉緩語聲從擴音器中傳出,有一種悲而不傷的安寧能量籠罩在廣場上空。不僅僅是安寧,更有沉甸甸的分量,令人屏息,令人忘卻寒冷。
肅穆的,充溢著尊重的力量。
後面抵達的人陸續朝前聚攏,沒有人擁擠,前面的人群嘗試給後來者讓位,給老人讓位。
主教宣讀悼詞之後,各國政要陸續致辭,如希拉蕊、柯林頓夫婦和默克爾等,各自的致辭,皆簡短而富深意,共同哀思與敬意的表達之下,微妙措辭的差別,透著耐人尋味的立場。站在我身側的一個年輕男子,聽得極其專注,嘴唇無聲翕動,跟著複述致辭內容,似乎想從他國政要的言辭中,去更多地了解那個被稱為他們共同的「父親」的人。
哀悼人群中,年輕人和老人的面容神qíng顯著不同。
年輕的qíng人手挽手依偎在一起,看著屏幕上的葬禮畫面。
帶著孩子的父母,低頭親吻孩子,悄聲安撫,清晨寒風中和大人們一起步行而來的孩子凍得臉頰通紅,緊緊牽著父母的手,懵懂地張望人群,還不明白這個清晨的特殊,安安靜靜並不吵鬧,即使被抱在懷中的幼兒也沒有哭鬧。
卻聽見身後一位老婦人的啜泣。
穿黑長大衣,銀髮裹在頭巾下的老婦人,低頭拿手絹拭淚。
有位老先生拍了拍她的肩,同樣面容哀戚。我以為他們是一對伴侶,後來葬禮結束,人群散去,他們沉默離開,各走各路,甚至沒有道別,才知也是陌生人。
老人們大都脫下帽子,耳朵通紅地肅立在布拉格寒冷的清晨,很多人不時拭淚,那種哀傷與年輕人是不同的,與教堂內沉睡在靈柩中那個人一起被帶走的,或許亦有他們共同的歲月和熱血。一個時代,又一個時代,一代人,又一代人,來的來,去的去。
聖維特教堂廣場上被雨水浸潤的青色地面,被無數顯赫與平常的足印磨得越來越光亮。
屏幕上最後一位致辭者的講話結束。
整個廣場寂靜。
然後聽見響亮的掌聲,來自我身後一位穿灰色大衣的老人。
他噙著眼淚在笑,用力鼓掌,掌聲一下一下仿佛驚醒了周圍被哀傷籠罩的人們……很快,四面八方的掌聲席捲了整個廣場,起初緩慢,漸次有力,如鼓點,如有節奏,如有一位偉大的指揮家在無形中將所有人的心跳與鼓掌的節拍連在一起。
不同年齡,來自不同地方,甚至不同種族、不同立場與qíng感的人們,都在鼓掌。
任何一個置身於這làng濤般掌聲中的人,都會永生難忘。
這是致敬的掌聲,也是送別的掌聲。
這葬禮上千百萬人的掌聲,是最好的悼詞,最好的安魂曲。
掌聲里的力量震dàng人心。
靈柩中的逝者,廣場上的過客,教堂上空掠過的飛鳥,這一刻都被籠罩在溫暖、感激、希望與凝聚的力量中。
布拉格不需要眼淚,一如千百年來飽經動dàng的捷克人,以熱愛自由與音樂的天xing,以對抗寒冷與風波的堅韌,以淚光,以微笑,以掌聲,驅散哀傷,送別逝者,送別歷史。
2011年12月23日這一場捷克國葬,以清晨響徹全城的哀鳴警報和一分鐘的全民致哀起始,以音樂聲里靈柩悄然被衛隊護送離去而終,並不冗長。
護送靈柩之後,儀仗隊與白袍僧侶魚貫而出,肅立的人群慢慢散開,各自離去,不到十分鐘內,聖維特廣場上黑壓壓的人群都散入附近街巷,廣場上還有些媒體和安保人員在工作,人群自始至終,聚散都出奇安靜、克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