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2023-09-30 06:39:40 作者: 董無淵
    嘴裡還有木姜子的膩氣,張三郎咂了咂嘴,「當晚帶著你去秦王府,你不知道呀,爺這顆心是七上八下的!就怕秦王不應,還好還好,秦王不僅應下了,還辦得妥妥帖帖的。」

    含釧垂了垂頭,擋住羞赧的面容。

    當時...她壓根就沒想到向徐慨求助來著...

    徐慨就住在隔壁的隔壁,她也沒有想過他...

    也不知道為啥...

    或許是當時,不認為徐慨會為了她殫精竭慮地救人吧...所以才會捨近求遠,舍強求弱,去求張三郎...

    含釧頭埋得低低的,嘴角彎起,露出兩個淺淺的梨渦。

    張三郎一本正經,「你得好好謝謝秦王才是。」

    謝了,咋沒謝?

    這謝禮可是她的一輩子呢。

    含釧想著那人,臉就有些紅,胡亂擺擺手,想把這話題岔過去,「哎呀呀,知道了。您自個兒好好念書吧!尚姑娘年歲也不小了,您若是明年考不過,難道叫人家姑娘再等你一年嗎!?這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人姑娘遲早要換人嫁!」

    「呸呸呸!」張三郎趕緊把含釧的話呸掉,「烏鴉嘴別說話!」

    又想起家裡那四個凶神惡煞的先生和做不完的卷子,張三郎一邊哀嚎一邊收拾東西往家走。

    ......

    說實在話,含釧沒想到推出的三拼鍋子,竟又在北京城掀起一道不小的風潮。

    含釧以為,北京愛吃涮羊肉,對各方各地的吃食也包容善待,多種鍋子合併推出會引起食客的好感,這點她是預想到了的,卻沒想到受歡迎的程度竟比先頭的「蟹宴」還盛。

    小雙兒裹緊新制的棉衣,望著窗欞外呼嘯而過的北風,還有被風吹得瑟瑟發抖的樹杈,發自內心地說了猜想,「...因為天氣冷,吃鍋子最暖和吧。」

    含釧對這個猜測深以為然。

    想了想,又斥巨資——十兩銀子,請匠人在廳堂里挖了一個壁爐,又在了樓頂的瓦片上開了個煙囪,壁爐里隨時都燒著柴火,一走進廳堂,便暖氣撲面而來,熱氣騰騰的樣子,嗯,很像「家」。

    可漸漸地含釧發現,胡同口排隊的人少了些。

    許是胡同里排位,一邊排一邊被北風颳著,人冷,便不願意多等。

    這也沒辦法。

    總不能在胡同里搭個屋棚燒爐子吧?

    十月初,含釧獨個兒一人看望了白爺爺,從鐵獅子胡同往回走,剛過寬街,便見巷口的留仙居往外冒著熱氣兒,一股一股白霧似的煙從窗欞縫隙、門框爭先恐後地往外鑽。廳堂、門廊和二樓的遊廊里滿滿當當坐著人,店小二肩頭搭著帕子在門口叫客,一說話便哈出白氣來。

    熱熱鬧鬧的,看上去生意好極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菜包

    倒是有些驚訝。

    留仙居是百年老店了,掛爐的烤鴨做得爐火純青,幾款京菜和魯菜也做得有些腔調,是北京城裡首屈一指的大食肆,用餐人數、規模和「時鮮」也是不能比的——人家上下兩層樓,一層樓就有十來張桌子,第二層雅間便辟了十間,和含釧一個晚上五張桌子連台都不翻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過,留仙居規模雖大,容客量廣,卻也不是走的平民百姓路子,餐錢並不便宜。

    含釧之前來看白爺爺,晌午懶怠做飯,帶著老頭子來吃過一餐。

    點了個招牌的鴨子、一碟萬字扣肉、一碗白灼青菜心,便吃了含釧一兩二錢銀子。

    那隻鴨子就算了八錢銀子。

    當真是不便宜。

    如果按照「時鮮」的配菜與菜式,又按照留仙居的價錢,含釧定三兩至五兩一個餐位,是完全沒問題的。

    價錢高昂,限制了食肆的容客量,每餐有七八桌的客人已是很高的上座量了。

    如今留仙居高朋滿座,含釧反倒吃了一驚。

    含釧見夜色漸暗,又記掛「時鮮」的營生,急著趕路,便也未曾進留仙居一探究竟,再過了兩日,便將此事徹底拋在了腦後。

    還是一個老食客的提醒,叫含釧把這事兒重新記起來了。

    「賀掌柜的,您這銅鍋子,外頭有幾間食肆有樣學樣,抄了個七七八八的,您鍋底有六種,他學著您湊出了七、八種鍋底料子,菜品也大差不差。」

    老食客對這種復刻抄襲的行為嗤之以鼻,都是千年的狐狸玩兒什麼聊齋?

    北京城數得上名號的食肆就這麼幾家。

    各家都有各家的特色和招牌,不說別的,就衝著這百年的名號,也不能做出抄襲復刻的事兒來!

    這是砸自家招牌!

    老食客不贊同地說,「他們家鍋子也按人頭算錢,一人半錢銀子,菜管夠,一人一個小鍋,連小鍋都能雙拼...這生意著實是好了不少,錢也賺得老多。」

    含釧陡然想起了那夜看到留仙居人聲鼎沸的樣子,默了默沒說話。

    銅鍋子多好抄啊。

    都是不太需要手藝的,勝就要勝在菜品新鮮、菜的樣式多且新,鍋底要夠新派,最好是北京城的人兒沒見過沒聽過的,才會懷報著獵奇和熱鬧的心態來吃吃看——含釧做這鍋子跟鬧著玩似的,等過了熱潮,含釧就要把鍋子收了,推其他的新菜了。

    有人學就有人學唄。

    這風潮,也算是「時鮮」引領起來的。

    若是有人為北京城的吃食店家著書立傳,在這個秋冬,「時鮮」必定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