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頁
2023-09-03 04:29:47 作者: 夏天的綠
等在書房裡的都是禎娘興業錢莊的乾股所有者,除了禎娘自己這個大股東之外,就是山西那邊當時一起做錢莊的,然後數的到的有松江身家、泉州方家、廣州龍家等。這樣就再明顯不過了,禎娘準備了十多年的錢莊計劃,總算能看到一線曙光了。
第167章
關於錢莊, 禎娘確實是有相當深的執念的。事到如今,甚至遠遠超過了十年。自她沒嫁人起就想過錢莊生意, 然後再到入了山西這個錢莊窩子, 更加確定了方向——即使從這個時候計算, 那也是超過了十年的!
為了這個錢莊計劃, 這些年她一直在小心鋪路。結交官場上的人脈,其中最關鍵的幾條線更是下死力氣,砸起錢來眼睛都不眨一下的。結交商場上的人脈, 人情賣出去不知道多少,也是怕自己一個人鎮不住, 一向做獨門生意的她,只有在這上頭開了大口子, 又是山西的,又是浙江的,還有福建、兩廣等, 這些地方的勢力, 一個也沒落下。
至於自身就更不用說了, 興業錢莊從無到有, 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培養出自己的錢莊人才——真以為錢莊是那樣容易的買賣?拿著銀子就能夠在這一行里呼風喚雨了?那未免太小看天下了。
這個行當和顧家原本的老本行典當行是一樣的, 都是賺錢極多也穩定,按說這樣的好生意,若是人人都做得, 那豈不是人人都去做了。沒有泛濫開來,除了本錢上要求高, 也就是這裡水太深。嘿,看不見的貓膩太多了,若是手上沒有足用的人,等著最後一塌糊塗罷!
然後又用興業錢莊做別人沒有想到的『創業投資』,靠著這個人無我有的概念,從一眾大小錢莊裡脫穎而出。到如今,興業錢莊雖然在一眾老牌錢莊裡算是新的不能再新了,但確實是有一定地位,在民間也頗有影響力,受到信任。
人以為這樣興業錢莊就做的足夠好了,或者以為禎娘的目的就在於此了——這怎麼可能呢,她花費了那樣多的心血,如果只是為了這個,根本不值當!這背後有她大的多的目的。
事實上,現在禎娘在呂宋竭力促成金礦競標大會為的是什麼——確實有為了周世澤使力的意思,但追究最大的原因,還是她也想要得到其中一些金礦。只有得到一些金礦,她才能進軍到這一行,從而有機會獲取大量黃金。
而獲取大量黃金,以及今後計劃的白銀,都是為了日後的錢莊『大計劃』,即錢莊發出紙鈔——一張紙印刷出來的東西,憑什麼要人家相信它就是值上面印刷的錢數?就算是朝廷擔保業不好使呢,這一點看寶鈔就知道。
寶鈔算是朝廷自己印的了,也就是一開始還好,後面就成了廢紙一樣。這些年朝廷似乎想重新撿起來寶鈔,每年還回收一些,使得寶鈔不至於真的淪落為廢紙。但寶鈔的信用問題,早就積重難返了,況且問題又不是一個兩個,朝廷的補救終究只能算是杯水車薪。想要真的救回寶鈔,有眼睛的都知道,這不過是當今聖上自己一廂情願罷了。
而禎娘甚至沒有朝廷這塊招牌,想要不淪落到寶鈔的境地。除了不犯寶鈔的錯誤,譬如不限制地發鈔,『大明寶鈔』最初的發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為彌補朝廷財政虧空,其發行主要基於當時所需的朝廷開支,而非流通中真正的需要。官府並未對其發行量進行一定的限制,超發現象十分嚴重。
就禎娘所知的,洪武時期發行寶鈔的二十四年,平均每年都要發行五百一十五萬錠。洪武二十三年,寶鈔更是發行到了一千五百萬錠。和同樣發行紙鈔的元代對比,元代發行的紙鈔最初也不過二十萬錠,後來雖然有所增加,也大多控制在一百五十萬錠之下。
這樣看來,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本朝初年的紙鈔泛濫到了什麼程度。而紙鈔泛濫必然帶來貶值——在洪武三十年,一兩白銀可以買四石米,如果用寶鈔買,卻要十貫。□□死後,大明寶鈔的貶值程度日甚一日,到明宣宗的時候,一石米、一匹棉居然要寶鈔五十貫。正統九年,一石米已經需要一百貫。從此到今聖之前,大明寶鈔兌換銅錢,一貫基本上沒有超過兩文。
除此之外,朝廷也不回收已經發出的寶鈔,這樣市場上寶鈔其實是連年增多的。本來就對寶鈔沒什麼信任的百姓因此就更加不信任寶鈔了,這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
又譬如,單純以朝廷為後盾,作為信任,卻沒有準備金——就連錢莊開存單、銀票等都知道不能把錢全部放出去,需要保底放一些,這是為了防範擠兌等問題,也是在危機之中依舊讓百姓信任。
在這一點上,元代發行的寶鈔都要做到更好,當時籌劃寶鈔的人是個明白人!元初發行的紙鈔『中統鈔』建立了一套『絲銀本位』制度。規定絲鈔每一千兩,可以兌換五十兩銀,而元朝廷主要以銀及少數的金,還有其它具有價值的物品作為準備金,以供紙鈔持有人兌換。百姓以紙鈔兌換,只需扣除一定比例的費用,便可換到銀或其它貨品。
有這樣的規定在,百姓也確確實實隨時可以用紙鈔兌換到『硬通貨』,自然格外相信朝廷發出的紙鈔,以至於元代紙鈔比本朝紙鈔流行地多,也並沒有演變成惡政。但到了本朝卻是倒退了一樣廢除了這一項,為後來寶鈔的崩潰埋下了一個根源。
另外,還有寶鈔常常沒有一點準備,憑空進入市場。以及寶鈔防偽的能力不足,經常有私人印刷作坊仿製等。這些都是破壞了寶鈔的正常市場,進一步摧毀了寶鈔在民間存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