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2023-09-03 04:29:47 作者: 夏天的綠
    就在這每日讀書和學著新東西的時候,不知不覺竟然就到了蘇州州城——太倉自然也是蘇州下轄的縣城,到了蘇州,卻不能說到了太倉。

    蘇州是自古江南名城,風光自然十分看的。不過顧家這兩艘船並沒有停駐的意思,只是放了半日假,讓家在蘇州的幾個夥計帳房回去看一看罷了。顧家本就是在太倉做的生意,招來的夥計帳房有許多蘇州人一點兒也不奇怪。

    半日也就是極限了,畢竟他們還趕著去太倉做事,要是想多多停留,只能等到回程的時候了,那時候不忙。因此禎娘都沒下船去,她以前不曉得來過多少回蘇州了,並不需急急忙忙地看一回。

    不過禎娘叮囑了將離道:「把這件事記下來,回程的時候要在蘇州停駐,我要記得給玉浣姐姐她們各買一些禮品。昂貴的不好出手,最好就是一些蘇州特產了。譬如那些香扇、香袋兒、花箋等。」

    這樣叮囑並不是禎娘不把玉浣她們放在心上,以至於帶禮品都會忘記。只是這一回回去事情可多,若是一個不小心忘記了,那真就不知如何是好了。實際上大家門戶里的太太小姐,身邊多少事情,樣樣都記得可做不到。但是事情最後滴水不漏,這就是因著貼身丫鬟給幫忙提示。這是將離常常做的,不要多說點點頭就記在心裡。

    不要說蘇州風光多好,禎娘只是在船上呆著罷了。等到傍晚就見幾個夥計帳房回來——家在蘇州的明日早間才會趕來,其餘出去閒逛的這時候就回來了。

    譬如禎娘手底下的三個夥計,苗修遠、宋熙春、劉文惠三個。沒有一個是蘇州的,可是都下去玩兒去了。苗修遠本不願意出去,但到底是夥伴相邀,不該總是拒絕,於是也跟著出去走動。

    禎娘讓丫鬟請三人過來,她本意是想與三人說些關於火柴生意的事情,只是三人到了,手上拿著的東西反倒引起了她的興致。那是一些花花綠綠的紙張,印刷也頗為精美,這東西禎娘也見過,因此一眼就知道是什麼,當時就道:「怎麼買了這貨票子?又不常在蘇州,中間不知道行情,必然會虧銀子的。」

    這些東西說來是很有趣的,民眾就管之叫貨票子,顧名思義是用來拿貨的。凡是買下貨物卻不急等著使用的就可以拿票不拿貨,只等著日後再來拿。

    這東西起源於一家糕餅鋪子,說是那家做的酥皮餅味兒極好,供不應求。店主無可奈何之下收取了糕餅錢,然後用自己的私章蓋在一些『欠條』上,表明欠多少盒糕餅,約定到期之後顧客來取貨就一定有貨。

    這本來是拖延之法,誰都知道按著打的白條數目,到了時候若是都來取貨,糕餅鋪子哪裡拿得出來。這時候店主人都絕望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到了日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人來取這些糕餅。

    原來貨票子售出後,許多人並不馬上兌現,而被當作禮品券送了人。還出現有錢人一下買許多餅券存在那裡,需要送禮時就用幾張,想吃酥餅了就拿券去換。這樣還有個好處,糕餅這樣的東西可不耐放,這種法子減少了存放時間,對於買主也方便了許多。

    然而事情可不止如此,弄清楚原因後這家糕餅鋪子的店主人膽子也大了起來,每日賣出許多貨票子,並不管超出自己出貨能力多少。不用多久,這賣貨票子的收入竟遠遠高於了正經賣糕餅的收入,店主人大發其財。

    這個法子何其簡單,凡是看見的都能學會,眼見得有人因此發財,蘇州城內的店主們都紛紛效仿。那些綢緞鋪、布莊、飯店、肉鋪、米店的掌柜們,都一窩蜂賣起了綢緞貨票、布貨票、餐貨票、肉貨票、米貨票等。

    到了這裡事情還不是終極,有些精明的蘇州市民在其中看到了發財的機會——任何貨物的價格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要說每年,就是每月每日都有不少波折。譬如這糕餅,就受著原料糧食價格等原因的影響。若是逢低買進,逢高賣出,豈不是就是一筆好生意?

    第30章

    逢低買進, 逢高賣出,果然是一筆好生意。不過只有聰明人能玩的開了, 必須得從許許多多的消息中分析出一樣貨物到底是漲是跌, 從而決定買入還是拋出, 藉此掙到錢。這樣的貨票子不只是蘇州有, 杭州和揚州也學了去,不過根據每地大宗貨物不同而有區別。

    譬如蘇州最出名的貨票子是每年五月前後的茶葉生意,南北茶葉都到蘇州交割, 數額巨大。揚州最有名氣的鹽,倒是不愧鹽商匯聚了。杭州則是生絲——這本來是湖州的看家生意, 奈何杭州位置更好,又搶先抓住了機會。因著貨票子的緣故, 越來越多的生絲運到了杭州才會交割買賣,竟然把湖州風頭搶了過去!

    如今又是即將新茶上市的時候,一般來說, 茶葉自然格外便宜——一個是這些都是去歲的陳茶了, 一個是即將大量上市的茶葉何苦急著買入, 到時候新茶多了, 價格自然便宜。

    但是事情不是這樣簡單的, 大家要推測今歲的茶葉價格,可不是這樣簡單。還要考慮這一次茶葉是豐收還是歉收,去歲是不是生意不好導致茶農大量破產, 今歲茶葉供給減少價格上揚,等等諸如此類的分析多了去了。

    若是沒有貨票子, 這些事情都是那些茶葉商人考慮的,一般人家哪想那許多!要知道一般五口之家就是日日喝茶,那又能喝多少斤,漲價跌價並沒有多少不同。實在難以承受了,不喝就是了,茶葉又不是柴米油鹽,不喝可不會餓死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