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頁
2023-09-30 01:18:05 作者: 術小城
第433章 國際動態
長期以來,國家支持高校開展科研活動,政府和高校的科學家之間形成了簡單的僱傭關係。
政府提供資助,科學家搞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發表文章,就算交差了。
交差以後,科學家又去申請下一筆政府資助,接著搞新的發明創造,然後又是一個新的循環。
截止2005年,國家發現這麼操作是不可以的啊,專利轉化率才5%,別說跟美國比了,就連跟德意日、英法澳相比,也被人家甩了幾條街。
於是就有了中國版的拜杜法案《科學進步法》。
沈奇他們做著類似的事情,搞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發表文章。
但沈奇不會簡單交差了事,他跟陸校長打過招呼後,找到了燕大技術轉移中心的負責人祁主任。
祁主任是燕大技術轉移中心的一把手,但他不是搞技術出身的,而是法律專家,燕大從美國請回來的。
燕大技術轉移中心這個成立了五年多的新部門是幹嘛的呢?
對內他們是服務部門,在專利申請、智慧財產權保護、技術轉移等方面,以專業的法律知識,服務於燕大的科學家和科研團隊。
對外他們代表燕大,同樣依靠專業的法律手段和企業談判,最終促成專利開發權交易。
科學家不見得精通專利法律,在實際工作中,一線科研工作者往往對專利的認識比較片面,甚至存在一些錯誤。
比如,不了解專利的申請訣竅,不懂如何用專利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提交的專利申請,權利要求範圍一般非常的小,很多時候只有一項獨立權利要求。
正是因為在法律方面不夠專業,專利發明人和企業扯皮撕逼在以前是常見的現象。
企業常說發明人不誠信,他們買的專利一點實用價值都沒有。
發明人則抱怨企業不尊重智慧財產權,沒有信譽,應該支付的許可費,企業沒有按照銷售提成給出。
買賣雙方之間的不信任,造成了中國專利轉化率只有5%的窘境。
沈奇非常清楚,專業的事情必須找專業的人做,所以他找到了祁主任:「祁主任,我的項目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接下來就麻煩你了。」
畢業於哈佛法學院的祁主任拍著胸脯保證:「沈院士請放心,我們技術轉移中心為你提供一條龍的服務。五年多來,我們做過很多成功的案例,幫助燕大轉讓的科技成果超過250項,為學校和發明人帶來的累計收入超過27億元,並且發明人和企業的抱怨率均低於1%。」
看,什麼叫專業,這就叫專業。
祁主任這個部門是非常專業的中介服務部門,他們的上家是沈奇這樣的科學家,下家是外面的企業。
但燕大技術轉移中心這個中介服務部門不收中介費,他們憑著一顆紅心為科學家和企業服務。
一個行業想要健康高速發展,制度和人才是最重要的指標。
沈奇呆在燕大有呆在燕大的好處,制度上燕大享受一定的優待,各方面的專業人才,燕大也不缺。
在專業人才的專業操作下,沈奇團隊的Ce-Al-Cu金屬塑料很快申請到專利保護。
因為FASTER項目是國家資助的,產生的智慧財產權仍然歸國家所有。
但在《科學進步法》的法律條款支持下,以及燕大享受政策優待的制度支持下,Ce-Al-Cu金屬塑料的專利開發權即商業開發權歸燕大發明團隊所有。
如果Ce-Al-Cu金屬塑料的商業開發權賣出去了,沈奇團隊是要交一部分份子錢給學校的。
這個規則沈奇可以理解,畢竟燕大是國立高校而非私人機構。
至於交多少份子錢,那就是燕大內部的事情了,一切都好商量。
至於寫論文這種事情,現在根本不需要沈奇親自動手,他手下這麼多博士,隨便抓一個,寫完發出去就OK了。
《Ce-Al-Cu金屬塑料的研究與製備》由湯元主筆,他寫完之後掛上沈奇的名字,發出去了。
系統的設定是,甭管論文是否由沈奇親手寫成,只要刊登出來,作者名單中有沈奇的名字,那麼沈奇就可以獲得學霸積分。
《Ce-Al-Cu金屬塑料的研究與製備》發表在美國物理會主辦的期刊《今日物理》上。
不知是刷數據了還是怎麼回事,《今日物理》的最新IF值高達27.928,為全球物理期刊最高,是著名物理期刊《物理評論快報》的兩倍有餘。
同樣由美國物理會主辦的《物理評論快報》的縮寫是PRL,沈奇是這家期刊的老朋友。
這次沈奇選擇了新朋友《今日物理》,理由只有一個,人家的IF值高。
IF值高意味著學霸積分多,沈奇收穫了近140萬點學霸積分。
IF值高也意味著該期刊被瀏覽、引用的次數多。
2月1日已過,今年12月10日這次諾貝爾獎的推薦候選人工作結束。
從現在到10月中旬,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將對符合標準的推薦候選人進行嚴格的評審。
評審過程保密,評審結果於10月中旬公布。
瑞典皇家科學院很關注國際權威的學術期刊,具體怎麼關注的不太清楚,反正有這麼個事情。
《今日物理》報導了沈奇團隊關於Ce-Al-Cu金屬塑料的研究與製備,結合沈奇之前提出的凝聚態物理理論體系,以及沈奇是諾獎候選人這一消息,沈奇成為了國際物理界關注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