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2023-09-30 00:32:55 作者: 寒花一夢
因為知道他們疲累,董三太太和若玥都不問他們什麼,用過了早膳。皆是不曾休息好的眾人便散了各自去休息,若玥忍不住問了自己的哥哥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卻並不指望自己的哥哥們一定會告訴她那些事情。
「我們亦知道得不算多清楚,但是,邊關戰事出現了大危機,又一波臣子和數萬士兵被派了去邊關,皇上甚至讓太子親去……因為聽信了大皇子的話……還有靖澤,自請去邊關,他說不放心自己的爹爹和大哥,心中總有不安之感。」
「太子親去,那朝堂不是就……」若玥忍不住說,又立刻意識到這不是她能夠去評說的。
董玉仲和董玉川卻是點了點頭,董玉仲說:「妹妹,你想的不錯。所以,若是往後再有如昨夜這般的情況出現,祖父和娘親這邊,就都需要靠你了……」
董玉川說:「妹妹,對不起,要讓你承受這些。」
「沒事的……比起你們承受的來說,我的那些根本不值一提。大哥、二哥,一定要保重,還有,爹爹。」若玥連忙搖了搖頭,又語氣鄭重的說了後面的話。
董玉仲和董玉川皆點頭,與若玥承諾,「妹妹,放心,會沒事的。」
慶豐二十五年,冬。
慶豐帝被大皇子蠱惑,將太子派去邊關應戰。
邊關戰事連連告急,好不容易收復回來的城池堅守不了多久又被蠻夷攻占。
被戰爭迫害的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情緒失常。
慶豐二十六年,春。
失地終於收復,兩國卻陷入了僵持。
與此同時,西夏的東南地區,暴、亂頻生。
於是,不得不分散出軍隊力量去壓制暴、亂,更讓邊關地區陷入了苦戰之中。
慶豐帝舊疾復發,更是一病至臥床不起,而太子遠在邊關。慶豐帝下旨,朝中事務由大皇子代為掌管,大臣譁然,散了早朝卻不肯離去,於殿外跪求皇帝收回旨意。慶豐帝得知了消息卻不宣不見。
慶豐二十六年,初夏。
慶豐帝病入膏肓,欲召太子回帝都,旨意卻在宮中即被攔下。
至此,慶豐帝已被囚禁於宮中,不得見任何人。
邊關戰事仍是無任何勝利的消息傳回帝都。
慶豐二十六年,仲夏。
大皇子逼宮,士兵圍守各個宮門,大臣們皆被圍困於宮中。
慶豐帝已是奄奄一息,卻因大皇子逼宮而心寒,不肯下詔將皇位傳於大皇子。
大皇子只道太子已於邊關被人暗殺,不可能再回帝都。
慶豐帝怒極攻心,幾乎吐血而亡。
大皇子偽傳慶豐帝旨意,稱皇帝下詔將皇位傳與他,諸多大臣不信此事,拒不接旨。
於此時,寧王帶兵強行進入宮中,訴諸大皇子種種罪行。從與蠻夷勾結威脅將其答應將懷仁公主去往和親至透露邊關諸城信息與蠻夷,及至在軍中安插jian細,迫害謝昭謝將軍及其子謝靖衍,又蠱惑皇上派太子去邊關,於邊關戰亂之中暗殺太子,繼而囚禁皇上,威脅其下詔傳位於大皇子等等罪行。寧王道其被迫參與其中,夜夜不得安睡,只能留下罪證以求有一日被原諒。
大臣皆愕然,繼而憤怒。
太子已死,大皇子罪不容誅,便有大臣站出言,擁立寧王為帝。
大皇子寧王各持兵馬,在宮中僵持。
大臣們依然被囚於宮中,但並無性命之憂。
最後,大皇子與寧王兵戎相見,從宮中及至宮外,皆是混戰一片。
這樣的僵持與混戰,持續了一天一夜之後,終於出現了轉機,打破僵局----
太子回帝都了。
若玥和董三太太及董府的眾人皆不知發生了何事,只是董大爺、董三爺以及三位少爺皆兩天兩夜不曾回府,且無法得知任何消息。府外處處有將士出沒,危險異常。幸而有李折衝都尉李大人遣一隊兵士看護董府,董府才沒有出現什麼大亂子。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並不算短的時間,直到一夜醒來,似乎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看護董府的兵士撤走了,帝都內再無將士帶著兵器在街道肆意走動,最重要的是----董家的三位大人,五位少爺皆回府了。
先前未得知任何消息,這會兒連著董二爺和三少爺、五少爺皆回來了。得到僕人突然來報的這消息,董二太太除了不敢置信之外,便是忍不住又落了淚。
府內無一人不是高興至極,無一人不是激動至極。哪怕是如老太爺這般情緒不外泄的人,在看到三位兒子皆好好的、五位孫子也都無事,再聽到他們講起這段時間的重重事情,也禁不住老淚縱橫。
回府的諸人皆因為這一段時間的事情弄得憔悴,好在一切終了,至此不必再擔心任何的變數。
原來,軍中有jian細加之大皇子與蠻夷勾結,才導致初時的節節敗退。哪怕是懷仁公主遠去和親,也不過是一個幌子,甚至成為了大皇子與蠻夷勾結的另一個渠道。
謝將軍被所信之人陷害,才至於被蠻夷活捉,謝大公子謝靖衍帶三千鐵騎闖入敵營,殺敵軍十二員大將,救回謝將軍。離去之時,不防敵方暗箭,身中劇毒……而太子與謝靖澤眾人,儘管日夜兼程,亦是在此事發生的第二日才至邊關……
後來,jian細被揪出,戰事上才至於漸漸占據了上風。
再後來,大皇子派人暗殺太子,太子詐死……而邊關的戰事無消息再傳回帝都,於是,便有了後來的一出。
大皇子和寧王皆以為已經死於非命的太子卻在邊關戰事勝利之後秘密攜大軍回帝都,至此,一切皆已成了定局。慶豐帝被太子解救,卻是生命垂危,堪堪保住了性命。
若玥只從自己的兩位哥哥口中得知了謝大公子的事情,已是心中情緒萬種。畢竟是一個相識這麼多年的人,不過是十八歲,年紀輕輕,卻是去了。過去的種種事情連恩怨都算不上,如今乍聽見謝靖衍沒了的消息,心中無法不動容。
謝將軍和謝夫人,怕是傷心至極罷……回想起來她和謝大公子最後見的一面,卻是謝大公子來董府賠罪的那個時候的事情了。不知覺的,又順便的想起謝二公子來請求她去謝府為謝大公子求情的事情來,如果當初去了的話,現在是不是不必去想,謝大公子死前會不會還惦記著這事情,認為對不起董家?
☆、45
謝靖衍已經去了的事情,無論如何也瞞不了董老太爺,董三爺便老老實實的交待了。至於先前的事情,並不去提起,既然結果最後也都一樣便是不如不提的好。老太爺得知此事,不免惋惜於謝靖衍年紀輕輕就……亦是交待董三爺須好好寬慰謝將軍,董三爺恭恭敬敬的應下。
這事情,即便沒有自己父親的這般交待,他亦一樣會如此去做。他的確氣謝靖衍的那般行徑,後來謝將軍亦曾經帶著謝靖衍與他賠罪他氣也消不下去半分,但今時今日,再糾結前事已無任何意義,也不可能真的這麼多年的交情都不顧從此陌路。
若玥隨父母和兩位哥哥去謝府弔唁,悲傷的氣氛瀰漫了整個謝府,任是誰也一樣被感染得情緒低落。
謝夫人兩眼都哭腫到只能睜開一條細fèng,眼淚依然是止不住的流;謝將軍兩眼布滿血絲,面露疲態,似在強撐;謝二公子面部緊繃,雙唇緊抿,對著前來弔唁的賓客皆是重複著鞠躬的動作,對所有安慰的話語都回禮致謝,也許是這樣的過於平靜反而更加顯得反常,即便是這樣,也一樣能讓人感覺到他心中的悲苦。
若玥隨兩位哥哥一起跟在董三爺和董三太太身後焚香鞠躬哀悼謝大公子的離去,言語的蒼白並不能夠真正撫慰離世者的親人,但除此之外,又似乎再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安慰的方法。董三爺和董三太太安慰謝將軍和謝夫人須節哀,董玉仲和董玉川亦是安慰了謝靖澤幾句,若玥也一起說了些安撫的話。
她想起六歲的時候聽自己的大哥說過的謝大公子準備從軍的話,又想起曾經謝大公子談論起自己祖父時的敬佩和崇拜,還有就在兩年多以前他第一次獨自上戰場就大獲全勝,以及為救出謝將軍而帶領三千鐵騎闖入敵營連殺對方十二員大將的壯舉……
若玥一直都覺得謝大公子是個不錯的人,這與不願與她結親並沒有什麼關係,現在想想,倒覺得自己更把謝大公子也當作哥哥一樣看待,總覺得他很愛照顧人。只是這個人往後都無法再見到了。
與謝將軍,謝夫人,謝二公子一一回禮,若玥最後抬起頭來時,對上的是謝靖澤的一雙眸子,眼光複雜,似包含萬千情緒。若玥看不懂這眼裡的意味,竟一時愣忡了。直到自己的二哥輕聲的喊了她一句,若玥才回過神來。
後有諸多一樣是來弔唁的賓客,董三爺一行人並沒有能夠在靈堂內多留,弔唁過後董三爺一行人便只能很快離去。回去時,若玥與董三太太同一輛馬車,兩人卻什麼話都沒有,都尚未從在謝府的沉重心情中緩和過來,唯有沉默。董三爺與董玉仲、董玉川乘坐的馬車內也是一樣情況。
慶豐二十六年,秋。
慶豐帝退位,傳位於太子。
太子即位,改年號天盛。
因為新皇即位的原因,加之大皇子一黨、寧王一黨黨羽須肅清,朝中的事務並未減少反而更加繁重。除了董二爺和董三少爺、董五少爺能夠多歇息幾日之外,董大爺、董三爺並著其他三位少爺皆是依舊日日忙碌。雖是忙碌,但勝在一切都安定了下來。
新皇即位後,除了舊臣之外,亦是大膽任用年輕臣子,如董玉仲、董玉川之流皆受到了提拔,反倒是舊臣之中被提拔的為少數。邊關戰事中功勞重大者,如謝昭謝將軍則特封為忠武候。朝堂上於這時,出現了新氣象。
一切的確是都安定下來了,但已十六歲的董若喻和若玥皆是尚未定親,跟著的是笄禮便也就不著急了,於是,若玥便體會了一把古人所謂「待字閨中」。不知道是因為經歷了先前謝大公子的事情還是怎麼的,即便是慢慢不再忙碌的董三爺,亦仍舊是一點兒也不著急若玥的親事,讓若玥不能不奇怪。
奇怪歸奇怪,若玥卻不問去什麼,她本來就覺得,十六歲出嫁也一樣是太早了。頭上的幾位姐姐,十六、十七便生子,若玥都每每為她們捏一把汗。哪怕這就是古人的規矩,若玥也並不是太接受,最重要的是她自己都覺得自己還沒有長大還在想著享受父母的疼愛,即便是真的嫁人生子了她也不敢保證自己能真正的照顧好自己寶寶。她希望的是等到再遲一點,她能夠擔起這份為人母的責任的時候,再要孩子然後全心全意的去照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