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2023-09-30 00:30:54 作者: 夜惠美
    丁敏執意來文會,也許不是為了揚名立萬,也許是為了結交誰,孟小姐就同嘉柔縣主談得開心,鳳陽公主是皇上的長女,生母死於難產,一直由皇后撫養,皇后...她無法生育,又不能給皇上添亂,不敢養兒子,只撫養了三位公主。

    玉鍾再次響起,「皇上駕到。」太監嗓音尖細,丁柔隨著眾人跪地,山呼萬歲,隱隱聽見腳步聲響,袖子在風中抖動,隨後聽見一平和的聲音,「平身。」

    「謝主隆恩。」眾人磕頭後。才敢親身,丁柔也不敢再站著,跪坐在丁姝身後,她的身邊放著書箱。經不住好奇,當今陛下可是穿越夫妻的兒子,她偷偷的抬了抬眼,感謝尹承善給她安排的好地方,原來書案後的座位不是給燕山學院的山長,是為皇帝陛下準備的。

    不僅丁柔偷看皇上,許多人都像她一樣,大秦天子----丁柔只感覺他的五官可能更像太祖皇帝一點,一襲玄色九龍袍服,頭戴九龍朝冠,文熙皇帝略顯得些許的蒼老,神態平和,如果不穿皇帝朝服的話,很難想像他是當今天子。

    大秦的衣服雖然同另一個時空的明朝相似,但顏色更為喜歡尊崇的紅和黑,皇帝朝服大多是墨色,玄色,據說遵從的先秦西漢時風俗,太祖皇帝最為敬佩的人,是一統六國的秦始皇,所以國號定為秦,不單單是他姓秦。

    「陛下,可開始?」

    「等一會,安國夫人還沒到。」

    在正常的場合,皇上稱呼信陽王太妃為安國夫人,丁柔微微皺眉,木太妃不在京城嗎?也許是在忙吧,丁柔手掌偷偷的攥住,她還能再見她嗎?

    「安國夫人到,信陽王殿下到。」

    「大皇子到,二皇子到,四皇子到,六皇子到,九皇子到。」

    眾人再次跪迎,文熙皇帝見幾個兒子都到了,略顯有幾分意外,坐在他身邊的木太妃輕言了兩句,丁柔見文熙皇帝露出了些許的笑顏,「眾位皇兒起身,坐吧。」

    「謝父皇。」

    書院又準備了墊子,幾位皇子跪坐,丁柔依次看下來,大皇子忠厚持重,二皇子風度翩翩祥和有乃父之風,四皇子有鐵血武將之姿,六皇子略顯文弱,九皇子銳氣畢露。

    在這幾位皇子中間,文熙帝最疼九皇子,最看重二皇子,最信任大皇子,最欣賞六皇子,四皇子幾遍不靠譜,除了打過仗立過功之外,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幾位皇子的生母,其中九皇子的武德妃最受寵,二皇子母妃陳貴妃位分最高。

    文熙帝向安國夫人頷首,安國夫人向旁邊移開,文熙帝道:」先帝曾言,理不辯不明,治國良策須群策群力,一人智慧有限,聖人亦會說出歪理。」

    這就話只有穿越者能說出來,丁柔有幾分感慨,太祖皇帝負心薄倖,風流好色,但不能否認他對這個時代的影響,唯有身居高位才可影響整個時代,他創辦文會,不僅是對現代的懷念,更希望當政者能聽取旁人的意見。採納良策,大秦雖然以儒學為主,輔以法家治國,但文會上是百花齊放的。

    相比較明清時思想的束縛,民智未開,大秦要進步許多。太祖皇帝的理想是,擱置爭議,一同努力。

    「諸位都是才學廣博之人,兼聽則明,有何教朕?有何治國良策?請明言。」

    文熙帝這話意味著才學展示開始,坐在場中間的人可暢所欲言,而坐在看台上人,同樣可以適時的發言,如果誰能辯駁倒場地中間的人,同樣會一舉成名。

    楊和也好,尹承善也罷,被丁老太爺認為後起一輩領軍人物的兩人都沒率先發言,也沒尋求先發制人,楊和挑眉,他眼裡唯有尹承善,亦承認尹承善是他平生之敵。

    他最高興的時候,不是金榜題名中了狀元,而是四院比試讓尹承善俯首稱臣。幾年不曾交手,楊和希望尹承善能挑戰於他,在天下群雄面前他可再勝尹承善。

    有人說他們兩人是一時瑜亮,一生之敵,這一點楊和認同,但他的才學高於尹承善,他的思想亦高於他,唯有尹承善為對手才可不負他所學。

    楊和從來一番風順,從未失敗過,從神童到狀元,他是三元及第,大秦開國來科舉第一人。

    你來我往的爭辯,從經史子集引到朝政,從朝政引到思想之爭,引經據典,場下之人聽的暢快,有稱頌叫好,亦有不贊同的聲音,氣氛極為的熱烈。

    「以德服人,方可使得四海歸心,萬邦來朝,大秦天朝上邦,禮儀之鄉,豈可窮兵黷武?陛下當以儒學教化萬民。」

    丁柔眉骨一跳,說此話的是一老者,就坐在尹承善旁邊,寬厚仁慈上邦之風,這..不是說不能講理,可拳頭才是硬道理,沒一定的武力支持,越是富饒的地方,越是容易讓強盜垂涎。

    丁柔看見信陽王齊恆皺眉,四皇子亦是如此,大秦稅賦四分之一用於軍事上,最近已經有人在朝廷向文熙帝進言----裁軍,理由是以德服人,天下安定,因上個月蒙古部落頭領向文熙帝稱臣,江南海上海盜等亦銷聲匿跡,裁撤軍需的呼聲越來越高。

    尹承善開口了:「太祖皇帝說過,德行同武力是人的兩隻拳頭,先將番邦打服了,才可以德行教之。」

    「豈可因蒙古部族稱臣,有違太祖訓導。」

    上綱上線,尹承善很拿手,無論是誰都不敢輕易的違背太祖皇帝,楊和道:「不是違背,太祖皇帝言過,沒萬事萬靈的法子,因地制宜,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事情的變化。」

    眾人見兩大高手交火,紛紛聽口,四院比試時,所有人都成了他們兩個的陪襯,他們唇槍舌劍,殺得天昏地暗,今日可在現當初的盛況?

    楊和侃侃而談,說著孔孟離德政的好處,丁柔有些不解,按說他的性子應該是激進的,怎麼突然變了?「裁軍是必須的,軍需供應對大秦負擔日重,養了許多無所事事的武將,敗壞吏治。」

    「人有貪慾,是因道理不明。」楊和道:「革除無用貪婪的官員,可用他們的俸祿興辦學院,教化百姓,使之明理,亦可消滅貪婪之心,人心向善,人皆懂得道理,何懼外邦不服?」

    「尹兄,以為如何?」

    楊和的主張還是要革除弊政,以道理教化百姓,但丁柔卻知道他的方法行不通,在高度文明的現代,幾乎消滅了文盲,有義務教育,但照樣有犯罪的,道理誰不知道?但誰能控制欲望?

    「教化百姓為善,是良策,然亦非一日之功,去軍一日,國之危矣。」尹承善最會給楊和扣大帽子,在他辯駁前道,「我有四言請教楊兄,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楊兄,以為如何?」

    全場鴉雀無聲,尹承善了得啊,丁柔佩服於他,心學嗎?

    ps加更送到,求粉紅,該出場的都出場了,尹承善同丁柔在一個場景不容易,未名湖畔啊,有jian情,下一章..咳咳,保密。

    第二百一十八章初情

    在坐的人不僅是讀書人,更有出名已久的大賢,尹承善四子真言一出,是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價值。另一個時空的陽明先生被稱為思想家,被稱為聖人,就是因為他提出的心學。

    尹承善此時不一定有完整的心學體系,但就憑四字真言,足以在今日力壓群雄,因太祖皇后廢了程朱理學,從孔孟聖人之後,再無一套完整的學說,尹承善此時受到的壓力,比明時陽明先生要小很多,因太祖帝後的影響,大秦民風開放,思想活躍,接受心學的也容易得多。

    「楊兄,你以為如何?」尹承善看向楊和,這是文會開始後他第一次正眼看楊和,或者說從四院比拼落敗後,他等得就是此時,「我說的對還是不對?楊兄贊同否?」

    丁柔唇角翹起,尹承善太壞了,他在向楊和施壓,同是告訴他,你想著如何革除弊政舞文弄墨的時候,他已經思考出了一門學說,楊和如同稚童,而他似智者,將來會有更多的人聚集在他身邊,信仰心學,把心學發揚光大,他沿著孔聖人的成聖之路前行。

    如果楊和同尹承善是兩大高手對決的話,此番尹承善給楊和的留下了不可超越的感覺,玄幻點說,就是心魔,楊和在思想上再進一步很難,甚至往後遇見尹承善,他會退讓服輸。

    周圍的人看向尹承善目光里不再有嫉妒,唯有信仰羨慕。丁柔的目光落在文熙皇帝身上,理學大師不一定能做高官,孔聖人一生周遊列國,據後世論壇爆料,主要原因是求官,但春秋時期,顯然不適合儒學。

    文熙帝眸子裡是欣賞,「尹承善。」

    「臣在。」

    「你很好。」

    」謝皇上。」

    簡單的至極的幾句對話,蘊含的深意,各人理解不同,但統一的想法,被皇上欣賞的尹承善,仕途必定得意,尹承善提出不完整的心學奠定了他在大秦文人的地位,他又得皇上看重,身懷有凌雲志,借風上雲霄,他再也不是大學士府中的庶子,名門貴胄會以嫡女嫁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