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頁
2023-09-03 03:33:00 作者: 菌行
畢竟不種田就沒飯吃,百姓們就不敢生孩子,人口暴不起來,地盤也擴不出去,收稅時糧倉也沒有新糧入庫,那仗也沒得打。
最終經過兩國協商,北孟最後賠了上萬匹好馬,還有大量的糧食布匹給禹國,金銀反而賠得偏少,這讓北孟的王公貴族狠狠鬆了口氣,太好了,他們損失得也不是太狠。
然而事實卻是為了徵集到這些賠償用的糧食布匹與馬匹,北孟百姓已苦不堪言,秦湛瑛開始變得溫柔是一回事,但他很清楚敵人越不做人,敵人麾下的百姓將來越願意歸心的道理,在討要賠償這件事上他也是使了心眼的。
只要北孟足夠不做人,將百姓們逼反,禹國這邊打過去時會輕鬆許多。
結束了對北孟的戰事,秋瑜就留守老陝道,要把這裡經營穩定下來。
秦湛瑛則帶俘虜回歸山魯道,讓俘虜們在沿海生活。
分別時,秦湛瑛笑著問:「我走以後會不會想我?沒了我,你就得一個人管老陝所有事了。」
秋瑜:「我又不是兔子,才不會那麼黏你呢,倒是你,晚上加班時適當吃點夜宵,別餓著了。」
他們伸出拳默契地碰了一個,秦湛瑛反手握住秋瑜的拳,往自己身邊一拉,和他撞了下肩。
「保重。」
少年太子翻身上馬,腰背挺直,肩頭紅披風在風中烈烈飛揚,馬腹掛著包好的鐮刀與長劍、弓箭,秦湛瑛騎馬離去時回頭對秋瑜笑了笑,眸光清朗,令人難忘。
【小劇場】:
有關素描的起始——
原本大家都以為素描是西方那邊流傳開來的,但近日從淶水公的衣冠墓的搶救性挖掘中,人們挖出了一個小箱子。
箱子裡是用布細細包好的紙,紙頁經過時光的洗禮已變得脆弱,上面模糊淺淡的灰痕,似乎是畫。
通過考古學界最新的研究,專家學者判斷這些是鉛畫。
等經過技術復原後……
專家們:哇!好逼真的真人畫像!
專家團隊裡的顏狗:這是什麼人間絕色!
帶隊的大佬:嗯?拿鐮刀,古時候用鐮刀最出名的可是禹世宗,世宗皇帝也的確外貌出色到史書都有記載,難、難道……
後來這些畫的復原圖被發到博物館官網。
網友們:居然將世宗少年時代的絕色容顏保留了下來秋瑜你真是配享太廟啊!等會兒,貌似秋瑜本來就配享太廟了?他本人的骨灰都陪葬到太行山里去了。
至於之後素描也進入自古以來系列的事麼,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第144章 離別
整個承安十六年,禹國都處於一種休養生息的狀態中。
先是各地專注種田,工部派出的數位官吏跑得腿細了兩圈,終於拿回了精度更高、更有參考價值的水土資料,朝堂上就開始琢磨著怎麼修水利,擴散農家肥技術,好繼續增產大計。
與此同時,秋瑜在老陝道那邊一邊種田一邊經營對西域的商路。
在秋瑜看來,開商路是一個表達友好以及互通有無的最佳方式,他也最擅長這個,瑛瑛把這地方交給他了,他總得將之治理得和平繁榮,才算對得起自己的君王。
殊不知秦湛瑛把老陝交給他治理,又讓他領著軍隊,這種信任到極點的做法,已經讓所有人確定,淶水縣子就是太子座下第一重臣寵臣。
他們還不知道秦湛瑛甚至打算把自己的陵修在太行山——秋瑜的封地淶水縣就在太行山脈旁邊。
這可是意味著以後秋瑜只要不犯天大的錯,秦湛瑛從生到死都會庇護著他。
燕紅琴和秋瑜配合愉快,正如秋瑜所說,把他保了下來,太子才會保持一種溫和理性的態度對待老陝道和西域,而讓秋瑜來治理老陝道,顯然比太子親自來也要好得多……太子爺在山魯道殺的人可太多了。
燕教主還記得秦湛瑛離開前和他說的那些話。
「謝謝您救了秋瑜,師傅。」
彼時燕紅琴打了個寒顫:「你要做什麼?先說好,就算你認我這個師傅,要收復西域也沒有那麼容易。」
秦湛瑛淡然道:「遲早會是我的,少流點血不好麼?」
太子殿下毫不掩飾自己對西域的野心,燕紅琴自然不能徒弟說要他就給,畢竟秦湛瑛一點西域人的血統都沒有,他要拿西域,誰會服?
於是師徒倆便打了一架,勝負未知,但秦湛瑛走的時候,隊伍里多出了不少西域出身的軍士。
有人被打服了,但燕紅琴不說是誰,他只是吊著被打折的胳膊,心裡怒罵呂家人的怪力不講理。
而到了承安十六年下半年,曾經在軍營中交不到朋友的巴固升了小旗,他融入了新生活中,對自己的現狀很是滿意。
這些日子裡,他與他的同伴們一起帶著孟人俘虜,教他們如何適應新的生活,如何做活,以及認字,太子允許他們去靠近邊境的地方,與北孟那邊的百姓交換些鹽糖糧食,再換情報回來。
巴固是個膽子大的,和上官打了報告後,就親自領人進北孟的領土探查,管理這一夥混了西域人、孟人的精兵營上官對他拿回來的情報很是重視,嘉獎了他兩回。
軍隊裡的孟人們私底下交流時說:「新大汗遵守承諾,不會虧待自己的子民。」
要收攏新的子民並不容易,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對政策的安置與調控都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