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2023-09-28 23:35:31 作者: 昔往矣
    過了淮水,便是長安,自然不能捨棄淮水。可璔州地處要勢,若徹底失了璔州,楚離國的軍隊便可順著赤雲山脈進入大寧腹地,中州十二郡便也難保。沒了半壁江山,大寧覆滅還會遠麼?

    兩害相權下,有人諫言為今之計當以遷都。暫時放棄長安,將都城遷至腹地洛陽,以免兩頭交戰後波及長安,成為皇族的威脅。

    畢竟國可失一城都,卻不能失了半壁江山。

    但遷都需要時間,亦需有軍力去淮水拖住雲昭軍隊。若戰勝,則家國無虞,若不戰,最壞也只是失了長安城罷了。

    談到遷都,寧帝擰著眉頭沉默了。

    因戰而遷都,這無疑是在打他這個皇帝的臉。

    可中原七大國,以大寧、南蒙、雲昭、楚離四大國實力最為雄厚,其次是樂野、肅慎、雄常三國。而四大國中,南蒙實力最為強勁,其次是雲昭國,而大寧、楚離國次之。

    如今大寧被雲昭和楚離夾擊,若是消息走漏,恐南蒙亦會落井下石。屆時三國發難,大寧便再無轉圜的機會了。

    雖然這只是最壞的打算,可也唯有遷都,在天崩地裂時,才能不因小失大,為大寧求得一息生機。

    之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便是此時該派誰去淮水迎戰?既要能鎮得住三軍,又能讓雲昭國有所顧忌。

    於是有人諫言,當由三皇子承奕出征。皇子出征,雲昭國必然心有忌憚,便是難以取勝,起碼也可爭取時間。

    只是淮水出擊,可供調遣的兵力只剩三十萬。縱然這是一場吃力不討好,可能命殞淮水的一戰,可當著群臣的面,承奕也只能說願意。

    可這一下子讓三名皇子都上了前線,若是有甚不測,大寧江山便後繼無人了。

    故而群臣一時就人選問題爭辯得熱火朝天,難以定奪。

    最後寧帝擺擺手,決定早朝暫歇,半刻後複議。

    終於等著這休憩的功夫,前一晚便已通過拂曉拿到了戰報的卿如許,此時才款款出現,於殿前的台階下提著嗓子高聲呼道:

    「臣大理寺卿如許,請求上殿---- 」

    此舉過於逾矩乖張,原本在諸位公公的引導下,欲出殿過金水橋去耳房暫歇的群臣,都被這一聲高呼吸引得頓足回望。

    一襲緋衣的女官跪於殿外,身前還橫著兩個提刀的侍衛,她對著那肅甲寒芒毫無懼色,一遍又一遍地高聲請稟。

    此時大理寺卿朱衲一時成了眾人言語所指之處,只是朱衲卻對底下人私自登朝之事,一問三不知。

    聽得殿外喧譁,李執代寧帝看過來人後,經過寧帝的恩准,這才將卿如許請進了殿。

    群臣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也都又紛紛回朝,等著看這個本朝第一女官冒死登朝,究竟所為何事。

    寧帝捂著疼痛的額角看了看卿如許,他本就心情煩悶,此時這丫頭又突然冒出來,必然惹得眾人非議,他心中愈加煩躁,可見卿如許跪得端端正正,靜靜等著被問話,也實在氣不起她來,只是低沉地問道,「你可知,私闖政殿、擾亂早朝是何罪責?」

    卿如許規規矩矩地答,「回稟陛下,私闖政殿,當以死罪論處。」

    見寧帝又皺眉瞧了瞧她,卿如許忙辯解道,「可陛下,臣並沒有擾亂早朝,是方才陛下說了早朝暫歇,臣才請求拜見的。」

    她可是掐著時辰來的,不然這麼高調做事違背了大寧律法,寧帝面子上也過不去。

    寧帝顯然被她這話一噎,無奈地斥道,「就你耍這些鬼機靈,好讓朕沒法治你的罪。」

    第一百一十二章 殿前薦使初敲定

    卿如許終於等到寧帝問出此話,她這才心中舒了口氣,面上卻不動聲色,躬身道,「這便要靠我們大寧派去這三小國遊說的使臣的能力了,陛下。」

    可誰有把握能讓三小國此時同大寧結盟呢?

    卿如許笑了笑,「臣覺得,此使臣責任重大,所肩負的任務也十分艱難。此人應該是誰,皆由陛下定奪。」

    卿如許看似把問題拋回給了寧帝,可其實她話里話外都已經給出了暗示。

    昨晚她就與與三皇子承奕連夜接頭,部署了今日的安排。此時承奕已經在耳房喝著茶,等著陛下最後下令派遣了。

    寧帝便招了招手,讓李執宣眾臣回殿。

    待群臣重新列座後,老將軍潘厄總結道,「如今的當務之急,便是要讓南蒙明川帝得知雲昭國意欲攻打大寧的消息,好讓明川帝也著著急。」

    寧帝點了點頭。

    「兵部侍郎----」

    「臣在。」陶錦焱走出列,朝寧帝一揖。

    借著這個時候,卿如許瞧了瞧這個新侍郎,靠謀害上司奪得兵部侍郎一職,也不知道他坐得安穩不安穩。

    「此事便交由你來安排,消息要放得巧妙,做真、做實,務必要快。」

    「是。臣明白。」陶錦焱年紀正是盛年,說話中氣十足,看著辦事十分穩當。

    卿如許心中暗嘆,果然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人不能只看外表。

    寧帝問眾臣,「至於這齣使諸國和談的使臣,諸位心中可有何人選?」

    潘厄道,「此和談一事關係重大,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可以直接面見各國主君,並儘快取得合作。因而必得是在諸國有足夠的聲望,且深受陛下信任之人才可。又皇子親自出使和談,也可顯示我大寧之誠意,必然事半功倍。臣以為,三皇子承奕,可堪此大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