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2023-09-28 21:09:28 作者: 瀟湘碧影
    羅衣差點一口氣沒提上來,你是想跟我私奔麼?……不知道古代的小女孩怎麼回絕這種事,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立刻站起來,抬腿就往屋裡走去。

    沒想到華章居然果斷利落了一回,抓著羅衣的手腕不放:「三妹妹,我會對你好的!」

    我勒個去,你想害死我啊!尼瑪你沒見過你媽看我的眼神嗎?久違的口語閃過羅衣的腦海,身體下意識的做出反應——抬腳一踹,正中華章的膝蓋。華章吃痛,手自然鬆了許多。羅衣趁機跑回房間,碰得一聲關上門。輕呼一口氣,還沒放鬆兩秒,又慌亂起來,那個呆子要是不走怎麼辦?這種日子,無論被誤會成緬懷錦繡,還是與她有關,都是很麻煩的事。正想出去徹底解決了那個麻煩,就聽到外面傳來紹衣的聲音:「大表哥你真是,吃醉了酒還跑錯院子了。這是二哥的院子,你們家在後頭呢!」

    然後只聽到一陣喧鬧,又呼啦啦的的走了。羅衣才安下心來,點了燈,洗了把臉,又把妝上好,悄悄的回到上房去了。剛才的插曲,仿佛就一陣煙,風一吹,散了。

    20、看中 ...

    馬車骨碌骨碌的在京城大街上行走,羅衣忍不住趴在紗簾前,痴迷著看著外面的景色。來到這裡三四年,居然第一次出了二門。原本還想可以去錦繡家玩玩,沒想到錦繡剛結婚,蜜月還沒度完,范世俊就被皇帝一竿子支到雲南去了,把羅衣氣的夠嗆。這猴年馬月才能姐妹團聚啊?

    因此,羅衣興奮且鬱悶的坐在馬車上,趴在紗窗上看著外面的世界!街道兩邊店鋪林立,賣什麼的都有。她就見到了剪刀鋪、銀鋪、衣裳鋪、還有大大小小的酒樓食肆。以及不少沿街叫賣的小販,見到她們的車隊就立馬往兩邊避開,等車過了再匯攏。而且還真讓她看見了一個賣冰糖葫蘆的小販。不過顏色並不是很好看,也不如後世她在王府井大街吃的精緻,就幾個看起來有點髒髒的紅色果子串在一起,什麼菠蘿獼猴桃串子想都別想了。一點食慾都沒有,不知道為何總有穿越女要跟一串這樣的玩意死磕。

    忽然一陣香風飄過來,羅衣盯著那賣鍋貼的攤子,狠狠的咽了咽口水,以免直接流出嘴巴。算了,不看了,不然不夠饞死的!沒一會兒,又忍不住趴那兒重新看起來。惹的紗織一陣輕笑,不過她占了另一邊窗戶,也看的津津有味。真是感激安排的人,要是她跟嫂子或者什麼媽媽坐一輛車,這樣的事就別想了!

    今日是定西伯爵府太夫人的壽宴,跟紅樓夢裡賈母的壽辰一樣,是要連續擺好幾天的。第一日皇親國戚,第二日勛貴世交,第三日姻親故舊,第四日本家兄弟,第五日奴僕群賀。但是,勛貴世家總是聯姻不斷,第二日說是說勛貴世交,居然大部分是姻親。於是蕭家有些尷尬了,他們家不是勛貴,卻也不是什麼旁支的姻親,放哪一撥都覺得有點怪。最後,顧忌世子夫人的面子,還是放在了勛貴這一撥里。因此,大太太帶著趙氏于氏以及羅衣紗織出了門。三爺在黃氏孝期過後就娶了媳婦苗氏,不過苗氏有孕,在家裡安胎。寶絡太小了,不好出門。三太太麼,家裡總要有個大人看家。

    勛貴大多都聚集在一處,蕭家就遠很多。馬車晃了一個多時辰才晃到伯爵府,眾人都被晃的散了架,只有羅衣恨不得時間再長一些才好,這樣街景也看得多些。至於伯爵府反而沒什麼興趣,第一故宮和博物館逛的多了不稀奇,第二麼,在羅衣眼裡這不過是個大點的籠子,讓她驚喜起來,真有點難度。

    下了馬車,換了小轎,一路行至二門口。鵷紋親自接了出來:「母親來了!請母親安!大嫂安!」

    「二弟妹好久不見,精神越發好了。」

    「兩位妹妹又長大了好些呢。」

    羅衣和紗織微笑問好行禮,再一路微笑到大廳。一行人磕頭拜壽!是真磕頭!那位端坐在主位的老太太是長輩不說,伯爵誥命是超品,全帝國也沒幾個不用對著她行禮的。

    太夫人笑的很慈祥,帶著疏離的客氣著。大太太帶著晚輩們湊趣了幾句,又跟親家親熱了一回,跟眾位夫人太太見了見禮,才在離主位比較遠的地方坐下。而後閉嘴不言。羅衣環顧全場,瞬間失笑。在場的怕只有自家的誥命最低了,剩下的各家媳婦恐怕要不沒誥命,要不隨便捐個閒職但也有個四五品的。據說到現在勛貴已經式微,朝堂早已是文官的天下。不過見這個場面,羅衣絕對相信,在金錢上,絕大多數文官是拍馬不及的。

    宴會無非就是坐一起閒話幾句,然後一群人跑去看戲。人一多,不免有些亂。羅衣發呆去了,一不留神被人把她和自家人隔開了些許距離。她也不是很在意,跟著大部隊走,到了地方自然就容易找了。但多少有些著急,步子便比平日邁的大些。說到這,真是感謝開國某位憤青,大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裹腳是不孝!」

    有人反駁本就是父母讓裹的,怎麼不孝?

    憤青同志說:「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生孩兒忍受那不得走路之苦,只為取悅不知在何方的女婿,這等父母也是不慈!」巴拉巴拉講得暢快淋漓,駁的人啞口無言。

    漢人的王朝和異性王朝是不一樣的,漢人不講究平等,但講究對等。則責任義務一定要相統一。比如「子不孝父之過」,到了清朝便是「子不孝子之過」了(弟子規大意)。所以沒被打斷脊樑的漢人,儘管在孝道上掐的很死,但還是沒人敢背個不慈的名聲的。明朝裹腳本就不是特別變態,也就沒遭什麼抵制的廢除了。當然,那些個特殊場所有沒有就不知道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