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2023-09-28 19:41:19 作者: 孟冬十五
    唐玄笑著說:「上次鄉親們給我準備了見面禮,我回家跟叔叔們說了,叔叔們怪我禮數不周,仔細打聽了十里八鄉的規矩,今日這探親禮也是他們準備的。」

    其實很感動,卻不想認輸。

    司南咕噥一聲:「我跟你說,今日只是去探親,不是什麼『回娘家』,明年大年初一到司家寨過,初二去郡王府。」

    「好。」唐玄寵溺地應下。

    因為有足夠的實力和自信,所以根本不在意這些虛的。

    路上看到娘娘廟,兩個人不由想到去年清明節那場雨。

    司南撞了撞唐玄的肩,「你說實話,你是不是就是那天瞧上我的?」

    還說會給他回信。

    還要做他男朋友。

    嘖!就是大尾巴狼!

    唐玄想了想,搖搖頭。

    要說瞧上,興許很小的時候就瞧上了,不然不會跟狄詠搶人……只是沒搶過。

    至於動心,分不清了。

    少年重新出現在他生命中的那一刻,他的視線就沒從他身上移開過。

    司南扒著他肩膀,在他耳邊吹了口氣:「你猜,我是啥時候瞧上你的。」

    唐玄笑,「扣下我的錢不還的時候。」

    司南也笑了。

    可不就是嘛!

    那天他騎著馬,穿著紅衣裳,那麼好看!

    過了娘娘廟,就看到了崔家河。

    崔家河從西流到東,把山北邊的這片谷地分成了兩個村子,一個是崔家寨,一個是白家堡。

    原來河上只架著一個木板橋,是司旭花錢修的,上次汴河漲水,泄到崔家河,把橋沖壞了。

    司南掏錢,修了座結實的拱橋,十年八年都壞不了。

    剛要上橋,便聽見一個蒼老的聲音:「是司小東家嗎?」

    司南一怔,循聲看去,發現不遠處的大槐樹下站著個花白頭髮的婆婆。

    婆婆挑著擔子,佝僂著身子,眯著眼睛看過來的樣子,莫名眼熟。

    「是賣菜的婆婆。」二郎一眼就認出來了。

    小孩子的世界比較簡單,稍稍特別點的事都能牢牢記住。

    司南也想起來了。

    還是去年清明節,他帶著二郎從崔家寨出來,在路邊遇上這個婆婆。

    婆婆挑著兩筐菜,要到城門口去賣,眼瞅著就要下雨,司南不忍心,乾脆買了下來,還偷偷送了她一袋糧食。

    看著婆婆挑著擔子往橋邊走,司南忙迎了過去,「婆婆,您是想進城嗎?讓我家小子送您過去。」

    婆婆搖搖手,「不不,不去城裡,就等你。上回得了小東家的恩情,老婆子不敢忘嘍,曬了些菜乾,你千萬得拿著。」

    一邊說一邊把竹筐往司南懷裡塞,生怕他不要假的。

    司南心裡酸酸澀澀,筐里多是野菜,有長有短,有老有嫩,用茅草一捆捆綁好了,晾曬成干,不知收集了多久。

    「婆婆,這些都給了我,您吃啥?」

    「有蘑菇,還有肉,不愁過不了年。」婆婆扶著他的手,笑呵呵地說了起來。

    司南這才知道,他和唐玄搞的那個「蘑菇山」無形中幫了多少人。

    這位婆婆家的兒子早早沒了,兒媳婦跟人跑了,只剩下她和一個小孫子。眼瞅著日子就要過不下去,剛好聽到蘑菇山招工的消息。

    不要青壯,就要老人和孩子,每天摘摘木耳、曬曬蘑菇就能拿工錢,過年過節還發肉、發糧食。

    「多虧了你跟燕郡王,養活了多少孤兒寡母。這些菜都是在山上撿的,不值什麼,快拿著。」

    司南卻覺得,非常值。

    這些菜從春韭到秋葵什麼都有,一看就是攢了大半年,就等著給他。

    司南不想讓老人家失望,大大方方地收了。

    槐樹挺機靈,拎起一袋紅棗,悄悄地放進竹筐。

    司南說著話,轉移婆婆的注意力:「您如果知道我今日會路過這裡。」

    婆婆看看他,又看看唐玄,笑出滿臉褶子,「十里八鄉都知道,小東家今日同燕郡王回娘家嘛!」

    司南:……

    為什麼十里八鄉都把他當成受!

    到了崔家寨,崽子們熟門熟路地跟村裡的孩子們玩到一起,尤其是小木頭和小狗子,哪裡有野鴨子,哪裡有鳥窩,閉著眼睛都能找出來。

    司南和唐玄去了趟荒山。

    不,現在應該叫蘑菇山了。

    連連綿綿幾個山頭,再也不是從前那般光禿禿的模樣。

    山上蓋著許多土坯房,結實暖和,屋中還搭著土炕,只需幾把柴禾,整間屋子都能暖起來。

    唐玄讓人從滄州運來兩船鴨梨樹苗,村民們挖了坑栽在山上,又引來河水按時澆灌,只需好生照顧三年,就能結出脆甜的果子。

    樹盪之間搭著一個個小暖房,房中燒著火牆,搭著椴木,暖烘烘的,不止有木耳,竟然還綠油油的小蔥和韭菜。

    這些都是司南無意中提過的,沒想到,唐玄把它變成了現實。

    司南抓著唐玄的手,捨不得放開。有許多話想說,又覺得矯情。

    唐玄都知道,反過來把他的手握進掌心,體貼地暖著。

    如今蘑菇山上住著不少人,第一批是從無憂洞出來的,後來又陸陸續續來了不少遭了災的流民。

    他們用勞動換取積分,再用積分換糧食、住處、合法戶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