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2023-09-28 18:11:24 作者: 安妮的白茶
    依著雪瀾的想法,大廚房也很配合,不到半個時辰,這兩碗蝦皮餛飩就分別送到了四爺和弘曜的手上。

    「膳房這餛飩做的不錯,蘇培盛,賞!」

    雪瀾不愛做送湯送水的舉動,難得送點東西來,四爺還覺得挺有驚喜的。

    第87章 兩更合一

    後宮之中無小事,像今日雪瀾只是往勤政親賢送了兩碗蝦皮餛飩,不一會兒圓明園各處院子就都得了消息。

    雖然眾人皆知雪瀾得四爺獨寵的事情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當聽到四爺特意因此賞了膳房的時候,眾人心裡還是既羨且妒,恨不能以身代雪瀾。

    四爺往日裡可不是個隨意發放賞賜的人,這回卻因為一碗蝦皮餛飩就給了賞,很難說不是因為雪瀾的關係。

    而事實上也是這樣,國庫空虛,四爺在用度上是比較嚴格的,對口腹之慾也不看重。

    自四爺登基以來,膳房得到賞賜的頻率大大減少,連後宮嬪妃們花錢點菜的次數都少了很多。

    雪瀾雖然置辦了小廚房,但偶爾也是會花錢去膳房點菜的,手上松,膳房上下都對她很有好感。

    這回膳房又因著雪瀾得了四爺的賞賜,膳房可不就對雪瀾更感激了嘛。

    「待會兒做幾碟藕花酥給長春仙館送去,六阿哥最愛這些小玩意兒了。」

    膳房總管轉頭就吩咐點心師傅忙活起來,這孝敬就得孝敬在關鍵的人身上。

    旁邊的小太監忍不住就問了,「師傅,怎麼是給長春仙館送去?不是應該給天然圖畫的貴妃娘娘送去嘛?」

    膳房總管很是自得的解釋了一句,「貴妃娘娘有小廚房伺候著,哪裡用得著咱們操心?

    倒是在長春仙館裡住著的六阿哥,不是咱們每日送去膳食嗎?你小子還嫩著,學著吧!」

    小太監恍然大悟,旁邊的人也聽到了膳房總管的話,不覺在心裡點頭,可不就是這樣嘛。

    有了這個緣故,沒兩天弘曜就發現送到自己院子裡的膳食,好像更合胃口了一些,愛吃的菜每天換著花樣的送上來。

    雖然以前的菜色就很不錯,但比現在還是略遜了一籌,想想原因,弘曜覺得怕是和前面膳房得賞的事情分不開。

    前些天四爺跟雪瀾說的年羹堯升職做川陝總督的事情,四爺終於下了明旨送去四川,同時也傳遍了朝野。

    一時間,前朝後宮的氣氛都頗有些古怪。

    前朝大臣們關注的是,年羹堯在四十歲左右的年紀,如此年輕的時候,就得到康熙帝和四爺兩代帝王的信重,坐到了兩省總督的位置。

    總督之位事關重大,大多數能坐在這個位置的人,都是五六十歲的年近花甲的時候,年羹堯此時的情況真的算得上是鶴立雞群。

    再者凡是位上總督之大臣,少則三五年,多則六七年,必定是會被從地方調入中央,起碼也是以一部尚書之位待之。

    說來說去,還是四爺對年羹堯的看重讓人側目。

    這裡面又牽扯到獨寵於後宮的懿貴妃雪瀾,和備受看重的六阿哥弘曜。

    很難判斷四爺對年羹堯的看重,更多是出於對年羹堯能力的看好,還是因為四爺對雪瀾的愛屋及烏。

    此前不是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即使前朝和後宮分得再清,但枕頭風也不是不可能的。

    康熙帝對佟家的大力提拔,不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康熙帝生母佟妃,和入宮為佟貴妃的表妹身上嗎?

    紛紛擾擾的議論之後,就連避喧世外於暢春園的康熙帝都聽說了這件事,在四爺去給他請安的時候,還特意問起了這件事情。

    「最近有些傳言都傳到了朕的耳朵里,老四,你是怎麼想的?」

    康熙帝即使再不理朝政,這種事關重大的事情,他還是想聽聽四爺的想法的。

    四爺並不驚訝,仿佛早就知道了康熙帝會問這件事情。

    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四爺回答道,「皇阿瑪容稟,年羹堯此前任四川巡撫,後又升任四川總督,雖偶有小錯,但無傷大雅,皇阿瑪您對他的能力也是有數的。

    再者前陝西總督鄂海實在昏庸無為,若非看在他勞苦多年的份上,這回兒臣是不願放他完好無損的回京的。

    因四川和陝西兩省相鄰,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人手,正好兒臣有事情需要年羹堯去辦,因此就命他暫且兼代陝西總督。」

    說著,四爺就將帶來的一些資料遞給了康熙帝查看。

    康熙帝原本還有些漫不經心,然而看著看著就坐直了身體,「這上面寫的可是真的?!」

    當年雪瀾交給四爺的一共兩個方子,一個就是現在仍然賣的很好的手工皂,已經成了達官貴人家中必不可少的用品。

    另外一個就是羊毛紡線的事情,以及衍生出來的羊毛脂產業、紡織機產業等等。

    因為計劃的牽涉深廣,事情重大,前面的許多年一直都在籌備之中。

    直到四爺登基兩年,四爺終於覺得時機成熟了,可以借著年羹堯成為川陝總督的時候,在陝西小規模的試點這件事情。

    不可避免的一個原因,就是雪瀾的存在,年羹堯在幾個小阿哥沒長成之前,肯定都是會忠心耿耿,以求四爺重用的。

    「我大清一朝之國土,以農耕為重,能養殖牛羊之地甚少。反觀草原與塞外,自稱遊牧之民,正是適合放牧之地。

    

    <span>傳送門: |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