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2023-09-28 16:42:20 作者: 孟冬十五
    許氏嘆了口氣,跟林悠然講起了譚木匠的過往。

    譚木匠家原本是軍戶,叔伯兄弟都是打仗死的,為了留下一個根苗,便給他改了母姓,送到御城莊的外祖家。

    只是,譚木匠來了沒多久,外祖父就去世了,又過了兩年,他娘也走了。等他到了年紀,好不容易說上一門親,沒想到新婦進門不到一年就難產而死,一屍兩命。

    至於那幾根大梁,原是他這些年做活攢下的,準備蓋幾間新房,也好再娶個媳婦。直到去年終於說上一個,還沒進門就病死了,房子自然也沒蓋成。

    許氏嘆道:「漸漸的,就有不好的流言傳出來,說他命中帶煞,克父克母克妻克子。」

    林悠然嗤笑。

    她在現代的生日是一九九五年農曆五月初五,剛出生就被人說命太硬,克父克母。

    結果呢?她那對重男輕女的爹媽健健康康活到六十歲,去年還住上了用她的錢買的小別墅!

    命硬克人這樣的鬼話,不過是扣在有良心的人身上的鍋罷了,若是當真了無非是折磨自己。

    許氏神色黯然道:「婆母就是嫌我命硬,這才處處為難咱們家。」

    林悠然道:「阿娘可別把鍋往自己身上扣。胡氏就是那麼個刻薄性子,就算阿娘處處完美,她要想折騰你也能挑出一百個錯來。」

    許氏白了她一眼,道:「到底是長輩,可不能直呼名號,沒的讓旁人聽見帶累了你自己的名聲。」

    林悠然眨眨眼,俏皮道:「名聲能讓咱們頓頓有肉吃嗎?」

    許氏縱容一笑:「你啊!」

    這麼一打岔,心裡倒是舒服多了。

    ***

    第二日,村民們一大早就過來幫忙。

    要把舊屋頂整個掀掉,屋裡的家具、被褥等物就得提前搬出來。婦人們七手八腳一通忙活,一會兒的功夫就把屋子搬得乾乾淨淨,一張紙片都沒留下。

    男人們分成兩撥,一撥前去溪邊搬瓦片和木料,另一撥留下拆舊屋頂。

    雖然林家大宅剛剛鬧了一通,遇到這樣的大事多多少少還是顧著幾分面子。

    林家三個兄弟都來了,孫氏和錢氏也來了,二房趙氏沒來,但找了個「病了,下不了炕」的理由,也算全了面子。

    有孫氏這個能幹的妯娌幫忙,許氏輕鬆許多,只需要張羅著給幫工們做飯。

    就連做飯,都是林悠然掌勺。

    當地習俗,每逢過節、添丁、蓋房這樣的大喜事,都要做餃子。

    殷實些的剁上幾斤肉,貧苦些的用素餡摻些葷油照樣吃得香。麵皮不一定是精貴的白面,雜糧面的居多。

    今日天氣冷,林悠然想著做一鍋酸湯水餃。湯里加上蝦皮、生薑和陳醋,連湯帶餃子吃下去,腸胃暖和,通體舒暢。

    酸湯水餃和不帶湯的餃子做法不完全一樣。

    所謂「軟麵餃子硬麵湯」,尋常餃子和面的時候要軟一些,水餃的話須得儘量和得勁道,這樣泡在酸湯里才不會破。

    餡料用的是新鮮的春韭菜和肥瘦相間的豬肉,林悠然又炒了十幾個雞蛋拌進去。

    炒雞蛋的時候,婦人們全都湊了過來,在鍋台圍成一圈,瞧著攪碎的蛋液落在擦了油的鍋底,眨眼的功夫就變得黃澄澄的,冒出濃濃的焦香,紛紛覺得稀奇。

    「我只知道雞蛋不是煮就是蒸,還從來沒見過這做法!」

    「沒瞧著用多少油,竟這般香!」

    這年頭炒菜並不流行,也不是人人家裡都有鐵鍋,因此難免詫異。

    林悠然一邊攪動蛋液,一邊給大夥說著炒雞蛋訣竅。

    婦人們笑呵呵地對許氏道:「吖吖有這樣的好手藝,即便年歲大些都不愁嫁!」

    許氏笑笑,說:「不著急,想著留她在家多待幾年。」

    「怎麼不著急?都二十了!咱們村跟她一樣大的小娘子娃都生了兩個,該抓點兒緊了!」

    許氏好脾氣地笑笑,沒有反駁。

    倒是隔壁的劉娘子爽快道:「我家福娘也十八了,同樣捨不得嫁出去。瞧瞧咱們,十幾歲就嫁到別人家,一輩子不是伺候公婆丈夫就是養兒育女,哪有在家當女兒時自在?」

    許氏點頭道:「正是這個道理。自己受過的苦,不捨得再讓閨女受。」

    這番話讓林悠然既驚訝又感動,這樣的智慧和心態,即使在千年之後的現代也不是每個母親都能有的。

    同時又免不了心疼,必然是自己吃夠了婚姻的苦楚,才會生出這樣的感嘆。

    林悠然情不自禁抱住許氏,以玩笑的語氣表達真心:「阿娘趕我我也不走,就在家裡賴著。」

    婦人們紛紛笑起來:「瞧瞧這嬌樣!咱們要是有個這樣的閨女,也捨不得嫁出去!」

    大夥玩笑著,手上也沒停,一會兒的功夫就包出上百個肚大餡足的雜麵餃子。

    剛好,譚木匠過來送大梁,平板車趕到溪邊進不來。

    林悠然洗了洗手,一路小跑著去村口接,親眼瞧見林老三帶著村裡的漢子們踩在水裡,用肩膀扛著大梁運過清水溪。

    除了大梁,還有幾百根木椽子,也是這麼一捆一捆地扛過來。暮春時節,溪水清涼,漢子們就這麼脫掉鞋子,挽起褲腿,一趟又一趟地背。

    要知道,村里蓋房都是這家幫那家,根本不需要付工錢,只是管幾頓飯而已,大夥卻誠心誠意,不遺餘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