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2023-09-02 20:44:02 作者: 遇羅
江笙:「啊?」
第63章 他不是個好人
三月冬雪消融, 春雨連綿萬物復甦。
種在江家院子裡的小樹都抽了條,各種花也打上了花苞。
田野里多了勞種的人,今年不光是杏花村, 幾乎整個富陽縣的百姓, 都比往年更加積極。
還未到播種時候,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扛著鋤頭下地了, 家底好的還帶上了江家人改良過的新型農具。
他們要趕在清明前把剛解凍的荒地開荒出來, 修成梯田, 這樣的話今年准能收穫比往年多數倍的糧食。
紀珩手下的土匪大營也沒閒著,到處開荒, 整個富陽縣的人都出動了, 往年裡無人問津的一些偏僻地方和大山溝里,都被人爭搶,除了地勢險峻的原始森林, 幾乎沒什麼人類到不了的地方, 有人的地方就能種地。
種地基因是刻在人類骨子裡的。
另外, 在過年的時候紀珩還頒布了詔令,幹活踏實的土匪攢夠了一定的勞功, 就可以憑藉勞功換取生活物資和建房的物資, 就可以搬出大通鋪建自己的房子,還可以把自己曾經的家人接來一起住, 從此擺脫土匪的身份,當然了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沒有個三五年完不成, 卻大大地提升了土匪們的積極性, 讓他們有了生活的奔頭。
而勞功這東西是從軍功借鑑而來的,有點類似於七八十年代的掙工分。
江父江成山江成原是種地好手, 江成傑是全能木匠,做家具頂頂好,做農具也不在話下,江笙還在位面商店買了農具製作的書給江成傑,照著書上寫的,兩個人搗鼓了一個冬天,終於製作和改良了很多後世才出現的農具。
靠著賣農具,他們就狠狠賺了一筆錢,但這並不是賣得貴,而是賣得多,和普通農具價錢差不多,尋常家庭都是負擔得起的。
此外,宋堯的青磚生意也好得不得了,單子都排到年底了,他並不吝嗇自己的技術,將自己的手藝對徒弟傾囊相授,也不要求徒弟七八年才能出師,只需一年就夠了,出師後的收入分成不需要五成,兩成即可。
他並不打算壟斷富陽縣的青磚市場,畢竟自己精力有限,而是在江笙的指點下,嘗試弄連鎖企業,把自己的徒弟派出去在各地建磚窯,自己收分紅,這樣的話既能減輕他的壓力,又能讓更多的百姓能買到青磚。
過年後,陶家就帶著自己的同村人和親戚朋友逃來了富陽縣,落戶在杏花村和附近的幾個村子。
在江笙和官府的幫助下建房和開荒,只不過戶籍還在清河縣,類似於外來務工人員。
如今南方也不太平了,梧州下面的好多縣城以及其他的省都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大家都不是傻子,這時候能做的第一是提升自己的力量,第二就是做個牆頭草哪裡風大往哪倒,各地隱約有了割據的雛形。
清河縣是第一個爆發農民起義的南方縣城,在二月末,整個梧州都迎來了倒春寒,凍死的人和牲畜不計其數,清河縣令卻還要強制勞役去修城牆,導致死傷加重,百姓暴動。
趁此,更多的百姓往外跑,來得最多的就是富陽縣。
富陽縣本來的面積並不小,只是人跡罕至,除了縣城和宜居的村落,更多的地方都是荒山野嶺,哪怕再來幾十萬人都住得下。
上面的官員已經自顧不暇,來不及管清河縣的事,反而還褒獎紀珩,說他安撫了暴動的百姓。
去年過年前江家承諾過,今年會開一場大會,講解種地的各種事,包括梯田,育種,種植,施肥,除草,除蟲,儲存等等,只要願意學的都可以來聽,這些知識既包括了江家人從北方帶來的祖輩積累的東西,還包括江笙從位面商店買來的農書上講授的一些先進理念。
本來這事兒是定在杏花村的,但後來官府的人通過走訪了解到,想來聽課的百姓實在太多,便改了個法子,由官府出面組織,每個村派一個人來縣城學習,學習之後再回去教村里人。
為此,官府還特地將江家父子幾個聘為「編外人員」,每月發放一些銀錢。
江成傑和陳秀雲的婚事定在三月底,婚事忙完後就該正式農忙了。
林氏給自己的大兒子二兒子都操辦過婚事,有經驗,且江成傑是入贅的,比娶媳婦要簡易一點,只需要辦一場酒席即可。
婚禮的事兒江家有條不紊地安排著,江笙則是去土匪大營繼續當自己的顧問身份。
今年地多,要種的東西也多,土豆水稻小麥紅薯玉米是必備的,除了水稻小麥,其他三樣都是從位面商店買來的種,除此之外江笙還打算種點辣椒茄子一類的蔬菜和佐料。
而一些地勢實在太險峻不適合修梯田的山坡,也不要浪費,可以種果樹,既可以收穫果子,還能鞏固水土,防止水土流失,預防滑坡泥石流啥的。
總之富陽縣一整個興興向榮的好景象,就連縣城裡的一些富貴人家,包括李家在內都不甘示弱,紛紛加入開荒大軍,誰會嫌地多呢。
但開荒雖然自由,也不是完全自由,官府會派人專門管控每個地方新開的荒地,及時登記造冊,免得出現為了搶地大打出手的事,霸占著地不開荒也是不行的,只有開荒出來了這地才算是你的。
這日天氣終於暖和起來了,江笙把自己換下來的厚衣服洗了晾曬在竹竿上,又把春天的衣服找出來曬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