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2023-09-28 10:01:11 作者: 孟冬十五
起初,楚溪客用毛衣針織,後來某寶有了那種手搖式織毛衣機,楚溪客就買了一台,大大地提升了效率。
毫不誇張地地說,一個圓圓的織毛衣機,十五分鐘就能織成一頂帽子。
就是吧,那種塑料材質的機子很容易壞,常常需要楚溪客拆開來修理,修得多了,他就對立面的結構十分了解了,後來專門定製了一台實木的,果然就耐用多了。
眼下,楚溪客發給織工的就是這種他親自參與改造的織毛衣機了!
為了讓人災民們自主選擇自己想做的活計,他專門安排人在城門口來了個現場表演。
說實話,場面還挺震撼的。
開闊的城門口,不同的工人一字排開。
第一個人在用藥草洗羊毛,第二個人在拿著毛刷進行第一輪梳絨,第二個人則是用滾輪機進行二次梳絨,他旁邊還有一個人,把梳好的羊毛捲成毛條,然後是第四個人、第五個人……
從前往後組合在一起,就是一整套織毛衣的流程了。
幾千名災民被分成了不同的批次,一批接一批地過來觀看,看過一圈之後再選擇自己想做哪個環節。
選好之後就到管事那裡令牌子,之後就有人領著他們去跟著不同的師父學習。
有人猶豫不決:「萬一我現在選了,之後發現學不會怎麼辦?」
管事噗嗤一笑,風趣道:「學不會或者不喜歡了那就換,難不成咱們棉紡廠還能打你一頓不成?」
眾人紛紛笑起來。這恐怕是災害發生之後,他們第一次如此放鬆的笑了。
有了管事的話,災民們選擇起來就快得多了。
中間也會發生一些有趣的小插曲。
一位年輕的婦人,看看這個搖搖頭,看看那個搖搖頭,走了一圈下來,懊惱地說:「我這粗手笨腳的,可做不了這樣的精細活兒!」
管事笑著說:「若不想做這個,可以去挖煤,用多出來的煤換工分也是一樣的。」
婦人一拍大腿:「這個好,我沒出門子的時候就跟我阿爹挖過煤,不比那些男娃差!」
然後,婦人就樂顛顛地跑到挖煤的管事那邊去了。
有了她帶頭,更多人去報名挖煤了,其中大部分是男人。
之後,又有人細心地問了句:「織毛衣工分高,還是挖煤?」
管事道:「那要看個人做多做少了,同樣的人,按照單個時辰來算的話,還得是挖煤高一些,畢竟辛苦許多,還危險。」
聽到這話,更多男人脫離了隊伍,去挖煤處報名。
說來起,今日過來圍觀的除了災民和平川百姓,還有滯留在平川城的文人學子和商人。
棉紡廠用的什麼機器,工人擅長的手法,全都明明白白地展現在人前,一點兒藏私的意思都沒有。
這就是平川城的風度了,也是楚溪客的底氣。
文人們在感嘆,商人們在眼饞。
還有一位年輕的史官,奮筆疾書在記錄。
他一邊記錄一邊感嘆,他的長輩們湊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是吐槽工作太閒,這也不能寫,那也不能寫,有時候還要為了保命編一編。
自從來到平川後,他和堂兄弟們的話題完全不同了,這個吐槽今日寫滿了一本,那個說明日恐怕有兩本,然後各自哀嘆一聲,去買手腕勞損的藥膏了。
嘆氣歸嘆氣,心裡還是高興的吧!
這套《平川志》表面是一套史書,實則更像軍政、民生、風俗、地貌等各個方面的大合集。最重要的是,上到平川王,下到管田畝的小吏,沒有一個人會幹涉他們,必要的時候還會提供幫助。
幸運,並感恩著。
***
事情的進展比楚溪客預料的還順利。
那些真心幹活的人,全心投入了忙碌的勞作中,雖然辛苦一些,但充滿希望。
楚溪客還從中發現了很多人才,比如原本就會做刺繡的人,或者自小學習的木匠手藝。
因為楚溪客總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所以下面的管事們也十分重視,每次看到有些技能的人都會積極上報。
雖說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好處吧,但也算結個善緣不是?畢竟,他們自己也是這樣被舉薦的。
說起來,這件事倒提醒了楚溪客,下次再「偷人」的時候,要把那些有一技之長的篩選出來。
那些心術不正的人,漸漸地忍受不住,快要露出真面目了。
為首的是一個名叫「鄭三」的人。
鄭三從前是軍戶,祖上也風光過。這人確實幾分手段,腦子靈活,口才也好,兜里還有幾個錢,因此來平川的路上就收攏了不少年輕壯漢。
他們彼此間以兄弟相稱,頗有些自我感動式的相見恨晚、肝膽相照。
最開始,鄭三就覺得楚溪客把孩童和小娘子們單獨帶走有陰謀,後來又有了以工分換伙食的事,他就更加不滿了。
「媽的!老子千里迢迢來到平川,難道就是來挖石頭的不成?只有蠢豬才會任由那些當官的擺布!」鄭三一腳踢翻運煤車。
小嘍嘍道:「三哥有啥想法,說出來兄弟們也好幫你。」
鄭三三白眼一翻:「不是幫我,而是幫你們自己。」
小嘍嘍們彼此對視一眼,不明所以地問:「這話啥意思?」
鄭三蠱惑道:「咱們幾個,哪個不是身上有些本事的,來平川是幹嘛的?是來干出一番大事業的!不說占個地頭自立為王吧,至少也要被哪個大人物一眼看上,做個將軍啥的。現在呢?枉你我空有一身本事,卻被誆來做這等下賤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