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頁
2023-09-28 10:01:11 作者: 孟冬十五
幸好還有賀蘭康留下的海東青, 阿肆這才可以把消息傳出來。
「今上瘋了嗎?不接收災民就不接收,為何還要封城?」楚溪客簡直難以理解。
姜紓罕見地沉下臉:「因為去年雪災時,今上不肯開城門,消息傳到各州, 文人學子口誅筆伐, 許是怕了吧!」
楚溪客更加想不通了:「他既然怕了, 今年難道不應該好好對待災民嗎,封鎖消息就能不挨罵了?」
賀蘭康冷笑道:「他拿什麼賑濟災民?自打他上位以來,為了博個好名聲,一直在江南、河南、淮南等富庶之地減稅,富國倉里能有幾粒存糧?僅有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也都扔給平川軍了。」
這些年,今上為了架空賀蘭康,一直打著「募兵制」的旗號,把平川軍的自給自足轉化為朝廷供養,這樣一來,平川軍數十萬兵丁就只能依靠兵部和樞密院派發的軍餉和糧草過活了。
不得不說,今上的算盤打得著實精明,當年,賀蘭康都著了他的道。
中途不是沒有遇到過災情,今上本著對平川軍的控制,遇到這種情況直接從這邊調用糧食就行。
這兩年卻不同了,平川軍已然不是從前的平川軍,平川城也不再是從前那個任他予取予求的靈州。
今上終究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楚溪客抓住了其中的要點:「所以,朝廷沒有糧食賑災,還和平川有關?」
姜紓沉著臉點點頭:「朝廷調集糧草的詔令已經發過來了,就在一刻鐘之前。」
類似的詔令,去年也有。只是去年平川城自己都吃不飽飯,朝廷也沒到一窮二白的地步,因此姜紓沒有理會。
今年卻不同。這次受災的不僅是北邊那幾個州,甚至包括京畿各地,就算把國庫掏空了都不一定夠。
平川城卻發達了,雖然糧食不夠,但他們有錢,有鹽,可以買,可以換,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給不給的問題了。
這是一個極佳的機會,引導輿論,挑起民憤,讓四處揭竿而起,平川城就有了足夠的立場打回長安,奪回屬於他們的東西。
可是,那是大昭的百姓啊。當年,先帝之所以把皇位拱手相讓,不就是為了不想讓各地節度使趁亂發兵,致使國土四分五裂,百姓流離失所嗎?
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次,姜紓無法運籌帷幄。
他需要這個機會,卻又下不去手。
最後,是楚溪客果斷地做出決定:「阿爹,寫摺子吧,平川的糧食三日之內必到。」
姜紓怔了怔,目光複雜地看著他,最後,轉為欣慰和釋然。
他聲音很輕,卻很堅定地說了聲:「好。」
***
年沒過完,平川城的三省六部外加平川軍悉數忙碌起來。
一個個糧倉被打開,一袋袋粟米裝上車,運糧的隊伍從朱雀門排到南大門,綿延數里,一眼望不到頭。
然而這還不夠。
鍾離東曦給阿肆寫信,把前不久才存進鳳凰谷的糧食悉數運出,和平川軍的運糧隊伍匯集在一起。
楚溪客發出一封封親筆信,送到那些前不久還求著他買賀蘭硯的商人手中,好聲好氣地請他們幫忙買糧,平川願意用上好的精鹽換。
最後,就連楚溪客自己的私庫都動用了,糧食、棉花、鹽引,能拿出來的都拿出來了。
這一樁樁一件件,平川百姓都看在眼裡。
所有人心裡都萌發出一些東西,只是暫時沒人帶頭,或者自己也搞不清楚應該怎麼做。
率先站出來的是漠北的牧民。不,應該說是從前的牧民,現在他們已經是平川人了。
去年雪災,平川王殿下收留了他們,今年輪到平川王殿下需要幫助,他們義無反顧。
根本無需彼此商議,也沒有向官府邀功的意思,幾乎所有牧民都在一夜之間宰殺了成年的牛羊,醃漬好,一部分送到平川軍大營,一部分送到六部衙門。
牧民們的意思很明顯——
平川的糧食送到了長安,他們的牛羊就送給平川軍;六部的官員掏出了自家存糧,他們就送肉給官員們吃。
他們這樣做不是為了長安那個朝廷,而是平川,只是平川。
有了牧民帶頭,平川百姓們仿佛一下子有了目標,紛紛把自家多餘的糧食、棉被和囤積的年貨拿出來,送到官衙。
很多人都是摸黑去的,三省六部大門緊閉,各部官員卻沒有下衙,而是徹夜忙碌著。因此,百姓們只是把裝糧食的袋子或籮筐丟在了朱雀門外。
第二天,天蒙蒙亮。
一位官員拖著疲憊的步伐從衙門出來,看到堆積如山的米麵糧油,頓時愣住了。
緊接著,又有更多官員走出來,無一不在這座「小山」前駐足。
所有人都紅了眼圈,包括楚溪客。
其實,他並不是「聖父」,之所以做出支援長安的選擇,並非只是出於一顆不圖回報的善心。
之所以不趁這個機會打回長安,是因為平川現在還沒有那個實力,即使今上當真激起民憤,平川軍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拿下長安。
更大的可能是,其餘節度使等到平川和長安兩敗俱傷之時,坐收漁利。畢竟,現在的平川在那些人眼裡就是一塊香餑餑,若不是平川軍餘威尚在,他們早打過來了。
這一刻,看著平川百姓的「回饋」,楚溪客偷偷覺得,也許偶爾聖父一下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