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2023-09-28 08:44:41 作者: 弱顏
沈小胖很夠朋友,雖說是小小的年紀,卻是個說到做到的人。這讓連蔓兒不得不再次刷新對沈謙的印象,就算年紀幼小,身材太過圓潤,又很有吃貨的傾向,但只要有夠朋友和說話算話這兩種品質,沈小胖就是個合格的小男子漢。
「鍾管事,小……九爺讓你送玉米來,這事六爺肯定是知道的吧?」連蔓兒終於捨得將玉米袋子放了下來,抬頭問鍾管事道,「六爺可有什麼話?九爺有沒有捎話給我們?」
在心裏面叫慣了沈小胖,改叫九爺什麼的,還真有些彆扭、不適應那,連蔓兒暗笑道。
「……這事九爺跟六爺說了。這些玉米,還是六爺讓手下人幫著準備的。知道連姑娘是要在地里種,六爺和九爺都吩咐要挑最好的。……來之前,我去給六爺和九爺請安。六爺倒沒什麼特別的吩咐。……只是說,讓連姑娘有什麼事,儘管捎信過去。……九爺囑咐了很多話……」
鍾管事說到這,自己也笑了。
「九爺問連姑娘,還有五少爺和小七少爺都好不好,有什麼好玩的別忘了他,還問連姑娘什麼時候有空,到府城去,可要記得去找他。」
鍾管事這次說話,又比以前還客氣了許多。就是對五郎和小七,都稱呼起少爺來了。
「九爺回到家,時常說起連姑娘、五少爺和小七少爺,恨不得能天天玩在一起才好。」鍾管事又道,「打發人來送玉米,怕人不妥當,耽誤了連姑娘的事。……看我這些年辦事還穩妥,又與連掌柜相熟,這才特意打發了我來。我這一得了吩咐,一刻都沒敢耽誤,就怕誤了農時。」
送個東西,確實可以隨便打發一個小廝就可以。鍾管事在沈家應該是很得臉、辦事很有能力的,而且還與連家打過交道,打發他來,由此可見,沈六和沈小胖對這件事的重視。
「這是六爺和九爺對咱們的恩典。」連守信懷著滿心的感激道。
鍾管事是個大忙人,交代完了玉米的事,就告辭要走。連守信自然苦苦相留,最後連蔓兒從鎮上訂了一桌上等的酒席,就在早點鋪子裡,連守信陪著鍾管事吃了。
趁著鍾管事吃飯的工夫,連蔓兒還寫了一封信。信是寫給沈謙的,首先是感謝他讓人送了玉米來。然後就是聊些家常,什么小黃牛又長力氣了,小豬的食量又增加了,小母雞變成了小公雞,什麼昨天摘了一籃子的槐花,和面烙餅特別香甜等等,當然,還說了一下五郎和小七的功課。
「魯先生說我哥照這樣好好學,明年就能下場參加童生試了。小七年紀還小,還得再等一年。小胖,你不是說你已經念書念了好幾年嗎?你啥時候下場考試?」
「魯先生也誇我了,說我要是個男的,也能和我哥一起下場。」連蔓兒想了想,又添了一句。
就這麼家長里短地,整整寫了兩頁信紙。
連蔓兒寫完之後,又看了一遍,覺得比較滿意,就將信紙折好,裝進信封里封了起來。送鍾管事離開的時候,連蔓兒就將信拿出來,請鍾管事捎給沈謙。
至於對沈六的問候,就請鍾管事代為表達了。一來,連蔓兒不覺得沈六會有時間看她的信。二來,沈六和沈謙不同,她不覺得她能給沈六寫信。而且她總是覺得跟沈謙更親近些。
沈謙年紀還小,寫寫信沒什麼,等他長大了,怕是就要避嫌了那。
鍾管事小心地收起連蔓兒的信,說是必定送到。
連蔓兒又另外準備了紅包,跟隨鍾管事來的車夫、隨從每人一份。鍾管事那一份,自然是額外加厚的。
這次,鍾管事略微推辭,便笑著收了。
放在炕上催芽的玉米,已經長出了半個小指長度的芽,連蔓兒特意開了一小塊菜地出來,糞肥、翻地、耕種,精耕細作,將玉米芽播種了下去。
好好侍弄,今年伏天,她就能吃上香噴噴的煮嫩玉米了連蔓兒心裡想。
轉眼就到了穀雨時節,就像詩中描述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又如「穀雨」兩個字所體現的,接連下了兩場透雨,三十里營子的春耕開始了。
連蔓兒一家,比別的人家更忙碌。她們要一邊顧著早點鋪子的生意,一邊趕著在這最適宜的時節,將地種完。
在種地之前,一家人坐下來,仔細地規劃了一番。
今年,她們家有五十一畝地要種。南山下的六畝地,是分家所得,打算都用來種花生。花生是價值比較高的經濟作物,莊戶人家種花生很少為了自家吃,都是為了賣錢。
這六畝地的花生,到秋收的時候,差不多能賣三十幾兩銀子。這只是大致的收入,去掉種子錢,純收入也就是三十兩齣頭。
然後就是北面,她們分家之後置買的土地,一塊二十五畝,一塊二十畝,兩塊地沒有連在一起,中間隔了一片地。前兩天,連守信找到相關的主人家,商量了將地換了過來。因為同在一片地上,土質什麼的都是一樣的,因此並沒費什麼口舌,事情就談妥了。
連蔓兒家這四十五畝地,連成了一片,更方便耕種了。
「高粱和糜子,這兩樣都不能少種。」連守信說道,高粱米是莊戶人家的主食,而到了冬天,糜子磨成麵包的粘豆包,也是必不可少的主食。所以,這兩樣都要種夠。「咱六口人,我看高粱咱最少得種十畝地,糜子的話,種五六畝就夠了。……夠咱家一年的口糧,還有稅糧也差不多夠了。」
「嗯,這樣行。」張氏點頭贊同。
先確定了口糧和稅糧的種植面積,接下來就是連蔓兒最重視的玉米和地瓜。
「咱現在有差不多四十斤的玉米種子,那天咱不是先種了一塊嗎,按我爹算的,一畝地差不多得用兩斤種子,那咱今年就能種二十畝的玉米。」連蔓兒道,「地瓜秧子還沒長好,咱就先留出來一畝地,充裕點,到時候要是秧子不夠,咱再補種點豆子啥的,也不誤事。」
這二十一畝地種好了,收益暫時無法估算。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會是個讓人驚喜的數字。
「這麼打算我看行,咱家今年的地夠種的了,除了口糧地,就先可著玉米和地瓜,剩下的再種別的。」連守信道。
「糜子就按六畝地算,這是三十七畝了,還有八畝地。」小七道。他現在還跟著魯先生學算經,帳算的更快了,一般的小數目,他根本就不需要算盤。
「糜子種六畝地,那小豆也不能少種了。要不到時候包餑餑,咱還得另外買小豆去。」張氏就道。
「還有大豆,」五郎道,因為商量種地大事,他今天手裡少見地沒有抱著書卷。「咱發豆芽、換油、換豆腐啥的,一年得不老少大豆。」
「嗯,大豆得多種。」張氏就道。
一家人商量了半天,最後決定種五畝地的大豆,一畝半地的小豆,剩下的一畝半地,就留著種些綠豆、芝麻之類的雜糧。
「咱明天就先可南邊那六畝地開始種。」連守信道。
「孩子他爹,咱種地還找幫工的不?」張氏就問。
「……老爺子跟我說,今年,他打算……佃幾畝地種。」連守信突然道。
第二百七十七章突如其來的發難
連老爺子要佃種土地連蔓兒一開始有些吃驚,不過轉念一想,也就不覺得奇怪了。連家本來有三十畝的田地,都是中等偏上的田。她們分了六畝地,連家現在只有二十四畝地了。
可連家現在的人口卻有二十口之多,平均每個人還不到一畝地。這一畝地就算都種上高粱或者糜子,產出的糧食,都按最高的產量來算,也只能讓一大家子人勉強夠吃。這還是考慮到家裡有幾個孩子年紀小,飯量沒那麼大。而且,還要繼續執行周氏的伙食配給制。
連蔓兒是經歷過周氏的伙食配給制的,她認為,周氏允許大家吃的糧食,每天根本連每人一斤都沒達到。
連家接二連三地經歷了幾次變故,家底已經完全被掏空了。連老爺子曾經要賣掉鎮上的房子,置辦土地的打算,也成了空。連家現在是人多地少,想要生活的好一點,佃種土地,似乎就成了必然。
佃種土地雖然要交大量的地租,但是好歹能存下些餘糧。家裡要添人進口,要操辦親事,這些餘糧,能幫著一家人填補些虧空。
「這馬上就要種地了,我爺是啥時候說的這話,現在佃好地了嗎?」連蔓兒就問連守信。
「說了有幾天了。」連守信道,「昨個晚上還和我說,今天要去寫租約。」
「我爺佃種的是誰家的地啊?說沒說要佃多少畝地?」連蔓兒又問。
「還能有誰家,就是王舉人家唄。你爺沒說要佃多少,這事說的有點晚,得看人王舉人家能佃給多少。」連守信嘆了口氣道,「我看老爺子這幾天心裡不大好受。想當年,咱家地多的時候,也是租給別人種的。」
經歷過租種土地給別人,然後是自己耕種,一次次的賣地,最後還要佃種別人的土地,才能維持一家的生計,就是連守信當時年紀還小的人,都有些黯然,更不要說連老爺子這個當家主事的人。
「我回家看看去,看老爺子回來沒有。」連守信說著話,就站起身,「咱這是分家後第一次種地,老爺子挺掛心的。咱明天開始種地,這事我也得告訴老爺子一聲。」
連蔓兒知道,這個時代,大戶人家的孝道中有一條,叫做晨昏定省。沒分家之前,大家住在一起,一個桌子上吃飯。分家之後,連守信對連老爺子和周氏,幾乎是做到了晨昏定省的。除了因為早點鋪子開業的太早,連守信實在忙不開之外,每天晚飯前後,連守信不管多忙,都必定要去上房報導。有的時候,實在脫不開身,他就會叮囑張氏,或是連蔓兒幾個孩子,去上房跟連老爺子和周氏說一聲。
另外,連守信完全做到了連老爺子和周氏一呼喚,隨叫隨到。
其實莊戶人家沒那麼多的規矩,分家另過之後,一般關係有處的遠的也有處的近的。可像連守信這樣的,是絕無僅有。尤其是他遇到事情,要向連老爺子匯報這一點。
連蔓兒知道,連守信並不是拿不定主意,要向連老爺子請教。連守信只是,對連老爺子懷著深深的孺慕和敬重,還有就是出於這些年來的習慣。
「行,那咱都回去吧。」張氏對連守信這樣的做法,並不反對。
連老爺子是個老莊稼把式,又有了年歲,閱歷豐富。有些事情和連老爺子說一說,連老爺子很可能還會給他們提個醒或者提些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