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2023-09-28 08:24:36 作者: 打眼
這副對聯,純粹是一副寫實的對聯,聯中僅僅把諸葛亮為人熟知的幾項主要功績開列出來,並未加半點評議。但由於諸葛亮那光照千秋的形象早已經深入中國普通百姓的心目當中,所以只要提起他的事跡,就足以在人們腦海中產生一種高大和聖德的聯想。
再舉一例類似的對聯。
儒術豈虛談,水利書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經師偏晚達,專家論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這是清代著名大臣林則徐替歸有光祠所寫的對聯。歸有光是明代著名的學者和散文家,曾長期在嘉定安亭江上講學,後人在縣內替他立有祠堂。歸有光出道很晚,六十歲的時候才中進士。但他在文學上的貢獻很大,一度大力提倡唐宋古文,反對當時占據文壇的「後七子」們一味模仿秦漢時期的文法,導致文風僵化的做法。清代著名的「桐城派」散文亦頗受其影響。林則徐認為,歸有光的貢獻並非僅局限於學術和散文創作方面,他曾寫過《三吳水利錄》,對治理江浙一帶的水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僅此就應當受到人們的祭祀。而他在散文理論上的貢獻,就連受到他指斥、聲譽很大的「後七子」也不得不心服口服(「後七子」領袖王世貞在歸有光去世後曾作《歸太僕贊並序》,對之大加褒揚)。
這副對聯總體上講也屬於「評功擺好」的「寫實」性作品。30幾個字的對聯,簡略如同一首詩,卻從總體上將歸有光一生的主要經歷和事跡概括其中。上聯末尾的「功在三江宜血食」略帶評點的意思,但卻並未影響全聯的基本風格。
(3)弘揚品格,彰顯精神
這一類的對聯,依筆者自己創作對聯的經驗,較之宏觀定型或宣傳業績兩類對聯在寫作上要更容易一些。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宏觀定性類的對聯,需要從整個歷史、整個時代以及整個社會的全局去尋找坐標,其包容性和涵蓋性非常強,如果寫作對象沒有這麼高的歷史地位或者對聯作者自身達不到把握歷史時空的境界,則無法從適當的高度來看待撰主,當然也就無法寫出高屋建瓴的作品。至於宣傳業績性的對聯,固然可以平實的方式去切入,但一方面需要作者具有對撰主事跡的高度的概括能力,另外,如果撰主事跡早已為一般人所知悉,則難以達到出新的目的,易給人以陳舊感。而弘揚品格,彰顯精神類的對聯,立足點可高可低,概括面可寬可窄,切入角可深可淺,或舉一反三,或以虛帶實,或從小見大,總之,要能反映出對象的精神面貌即可。
再看一個例子。
狂到世人皆欲殺;
醉來天子不能呼。
這是一首讚頌李白的對聯。李白,和杜甫一樣,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文學史上,人們將他們二人並稱為「李杜」。杜甫被後人稱為「詩聖」,李白則同樣有著「詩仙」的美名。李白天資聰穎,才華早露,博學廣覽,且好行俠。他的詩歌雄奇奔放,瑰瑋豪邁,充滿豐富的想像和浪漫的色彩,年紀輕輕的時候,詩名就驚動海內。但是,李白生性高傲,蔑視權貴,甚至連皇帝的寵妃與朝廷的重臣也不放在眼裡。他的狂放不羈,他的傲岸秉性讓一般的世俗之人直至王公大臣們心懷嫉妒,不能容忍。杜甫對他的才華最為崇敬,在自己的詩篇中寫下不少同情和讚揚李白的句子。如他的《不見》一詩中寫道:「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我意獨憐才」。而他的《飲中八仙歌》則以誇張的筆調傳達了李白的個性:「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副對聯化用了杜甫的兩句詩,偏偏是這兩句詩,最為典型地體現了李白才高傲世,同時又為世所難容的個性品格。上面那首《關帝廟聯》是從高處、大處著眼,頌揚關羽的精神和品德,而這首寫李白的對聯就僅僅是從主人公的某種個性特點出發,來襯托李白的人格魅力了。
4、巧智型人物對聯
巧智型人物對聯在有關歷史人物的對聯中屬於比較特殊的一類。它不像一般的人物對聯一樣,每每寄興托志,詠事抒懷,總是要表達一點個人的內在情緒。許多這一類對聯,往往僅是藉助對聯這種形式,來表現某種智力上的靈巧和聰慧,所以,它們十分講究的是一種外在的東西,比如:句式的奇特、韻律的變化、詞義的巧合等等。它們向人們展示一種耳目一新的東西,而這些東西非關情感,非關寓意,僅僅是為了讓你享受到一種近似於體操表演高難度動作的魅力。
有一副曾經被廣為傳播的對聯,可以看作這一類對聯的典型。
兩船並行,櫓速不及帆快;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據說,此聯是一名文官和一名武將在一起飲酒時所作。文官武將相互誇耀自己的重要性和功勞,於是引用歷史上的人物作為佐證。武將口吟上聯,說道:「櫓速不及帆快」。從字面的意思上看,這名武將說的意思是划船的時候,用櫓不如用帆來得快,因為船帆是可以藉助風力的。這裡,他使用了語音雙關的方法,借諧音來表達他真正的意思。其真正的意思是:作為文臣的魯肅,作用比不上作為武將的樊噲。魯肅是三國時吳國的名臣,在曹操率80萬大軍南下,大臣們紛紛主張投降之時,他與都督周瑜一起,力勸孫權與劉備聯合,抵禦曹軍。結果赤壁一戰,孫劉聯軍大獲全勝,為三國鼎力奠定了軍事上的基礎。其實,魯肅也曾擔任過武將官職,在周瑜死後,他還接任了周瑜的職務。但畢竟他不是習武出身而是讀書出身,因此那名武官仍把他看做文臣。至於樊噲,則是秦末劉邦手下的大將。鴻門宴上,項羽的謀士范增企圖借宴會上的機會除掉劉邦,命項莊以舞劍為名,尋找下手的時機。樊噲看出范增的意圖,持劍闖入營帳,救出劉邦。後來,又輔佐劉邦擊破臧荼、陳以及韓信的叛亂,功高勛大,一直當到左丞相。丞相一職,其實也是文官,但樊噲一生經歷卻是典型的武將經歷,所以人們一直把他當作武將的典型。魯肅和樊噲是不同時代的人,將兩人功勞和作用相互比較,這有點像候寶林的相聲《關公戰秦瓊》一樣,有些風馬牛不相及。但為了爭勝,也就不妨這樣一比了。面對武將的自誇自詡,文官當然不服,於是對出下聯,以反駁武將的論點。文官說:「笛清難比簫和」,從字面上看是說笛子的聲音不如簫的聲音好聽,但實際上,他也是借用了語音雙關的手法,將歷史上兩個人物生拉硬拽扯到一起來做比較。蕭何,是劉邦最重要的謀臣之一,與張良、韓信一齊被譽為「漢初三傑」。楚漢戰爭期間,他推薦韓信為大將,為劉邦謀取到了最出色的軍事人才。作為丞相,他留守關中,為前方戰爭提供後勤支援,保障了戰爭的勝利。後來在平定諸異姓王的叛亂中,他出謀劃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狄青,是北宋時期的大將,行伍出身,從士兵一直干到大將乃至副宰相。在北宋對西夏的戰爭中屢建大功。那個文官,也是借用典故,來抬高自己,貶低對方。這副對聯從創作動機上和主題上看,都並不怎麼「深刻」,但其形式上的巧妙卻給人以生動靈活機智幽默的趣味,而且在我們所舉例的對聯里,是第一個以多人為表現對象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