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8頁

2023-09-02 20:21:49 作者: 武劍仙
    網上彈幕上的讚美之詞已然炸裂。

    【新人唱的時候我就已經感覺很棒了,現在這表演徹底顛覆了我的想像力。】

    【真的,新人已經夠好的了,可惜面對的是真神……】

    【凡事真的是怕對比啊,這麼一比天差地別。】

    【我之前還有疑惑呢,為啥節目組不老帶新,現在我什麼都懂了。】

    網友們驚嘆不已。

    霍子航新人的演出,同樣是唱的這一段。

    但同樣的一段,效果是完全不一樣。

    當然,網友們都能理解,這是真的能理解。

    不是霍子航新人真的垃圾,其實很多觀眾對新人的演出已經很滿意了。

    實在是國家隊太強了,沒法比,沒有可比性。

    如果說,霍子航這兩位新人的對唱,讓觀眾們知道了什麼叫做碾壓小鮮肉的優秀表演。

    那麼,國家隊老師一出手,觀眾們就更知道了,到底什麼才是藝術。

    所以,節目組運用了「新老對壘」方式,卻沒有採用傳統綜藝「老帶新」的疑問,也徹底解開了。

    其實,原本綜藝,一開始的設計,並不是這次這種新老「對壘」的形式。

    而是確實想要進行「老帶新」模式的。

    也就是讓新人與老師真正合作,同台演出。

    參與到同一個演出里。

    理想情況是大手子帶飛,老師兜底,新人露面。

    這樣很穩妥,保證了下限,也保證有上限。

    而且乍看一下,不會產生特別強烈的對比的話,新人也就沒有那麼大壓力。

    但被李少傑給否了。

    因為,現實的情況,往往與這種臆想的方式完全相反。

    強大的歌手並不能帶的動實力差一些的。

    可以說是完全帶不動,而且,會直接把新人干碎。

    放在演戲上,這就是影帝對小鮮肉的「壓戲」。

    接不住,完全接不住。

    一對比,差距太特麼明顯了。

    這是為什麼?

    其實很簡單。

    演出,是一個整體。

    現如今的演出,是越來越追求整體藝術了。

    個人實力再好,如果另一個人對比之下弱不少,作品的整體觀感都會下降。

    是的,強調的主要是一個整體。

    就好像這次李少傑設計的。

    新人的實力差不多,只要認真訓練,兩個人對起來其實是很容易的,這樣,整體作品質量會極佳。

    相反。

    如果老師跟新人表演同一個節目,那麼在同一個節目中,就會產生因實力不對等而產生的「割裂感」。

    這就是節目演出中的「木桶效應」。

    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

    尤其是這種對唱。

    合奏,合唱,真的就是要協調並進,和諧統一,大家一起?

    或者是各玩各的,儘量保持完整?

    其實都不是的。

    在任何群體性質的演出中,看似一個整體,但內里深層的,永遠是追求一個「對抗性」。

    對抗性才是藝術演出中必不可少的效果,也是能更加深化作品感染力的因素。

    比如,交響樂中,是高音與低音的遞進,漸變,轉折,對抗,是弦樂與管樂的配合,對抗。

    是指揮家與整個樂團的對抗。

    而在合唱中,亦是如此。

    作為克里斯汀與魅影的主演,在這歌曲里,是要有對抗性的。

    這樣,在角色的存在感上才可以分庭抗禮,各有特色。

    不然,真的就是牽線木偶了。

    劇情里確實是魅影作為強勢方,魅惑弱勢方克里斯汀前往地下。

    但並不代表克里斯汀完全任由魅影擺布,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克里斯汀在這段戲份的存在感就會全無。

    相反的話,那就更是災難片,魅影弱勢?那基本可以直接宣告完全翻車。

    如果實力不對等,這對抗性一起,很好,一方直接被另一方干碎,那還要什麼整體效果?

    涼了,別想了。

    所以,李少傑這刻意分開新老的舉措,表面上看上去讓新人被老人組合碾壓,很不公平,但反而效果更好。

    先讓新人來一段。

    而新人也足以令觀眾感到滿意,感到很不錯。

    這就給觀眾建立了一個心理預期,並且讓觀眾更直觀的看新人水平。

    等到國家隊老師上場後,演出效果就完全擊碎了這個心理預期。

    但由於之前已經感覺新人表演的很不錯,所以,巨大的對比差下,觀眾們並不會回頭質疑新人,諷刺新人,只會更加誇讚老人。

    這方面的設計,一旦出現了順序問題,很顯然,霍子航兩位新人是否被網暴,真就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要拋磚引玉,而不是金玉其外。

    霍子航這邊新人的演出,就是這塊磚。

    但這塊磚夠硬,夠漂亮,能砸暈觀眾,那麼觀眾在欣賞玉的時候,就不會對磚有太多的說道。

    而且,《歌劇魅影》這個音樂劇,確實十分特殊。

    雖然《歌劇魅影》是個音樂劇。

    很流行化。

    看上去好像演出門檻並不高。

    但實際上,最好的選擇仍然是找歌劇演唱家,而不是找流行歌手,通俗歌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