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頁
2023-09-02 20:21:49 作者: 武劍仙
真想做公益,為人民做點貢獻,那還得自己親手去做。
……
時間慢慢度過。
這次的交流會也很完美的來到了尾聲。
閉幕式演出。
這次閉幕式晚會的演出形式,倒是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為了方便真正的實踐「交流」這兩個字。
中外代表團會進行合作。
這是橫向的。
在文化藝術領域中,不同國家文化的音樂家,畫家,文學家等進行合作。
而內容的主題,表演的形式上也需要著重突破。
這是縱向的「合作」。
即不同的藝術形式,甚至跨越藝術形式,與其他文化領域的創作者進行合作。
當然,時間跨度上實際是留出了很大的餘地。
從開始交流的那幾天便開始籌備。
中間的創作,排練,彼此認識,磨合的過程便是交流。
閉幕式,則是交作業。
時間上不算很匆忙,當然也沒啥空閒。
兩個月。
聽上去很長。
但實際上……對於藝術作品來說,還是這種需要方方面面融合的作品……
是真踏馬的短。
而與李少傑進行合作的這一組……
奧地利畫家席勒,漂亮國導演本,還有一位研究古羅馬歷史的希臘歷史學家,伯爾。
雖然奧地利畫家和研究古羅馬歷史的希臘人會有點讓人吐槽。
但組合確實切實存在了的。
講真,這就很有點難。
總不能生硬的讓傑哥彈個曲兒,在曲兒中展示畫家的繪畫,畫家畫的是歷史學家扒來的古圖,然後讓導演負責負責燈光和吶喊之類的吧……
即使再進一步,傑哥彈曲兒的過程中,讓導演進行分鏡組合,逐幀播放畫家的動態創作過程,講述歷史變遷……
或許放在普通的app或是網絡上,是很不錯的創意作品。
甚至放在其他一些演出,都能成為主要的支撐節目。
但如果放在這裡,那就實在是太Low了。
聽上去創意其實還行。
但太普通了,不配這種場合,也太簡單太無聊。
但問題來了。
這三個職業,似乎怎麼組合,都完全逃不開這個怪圈。
創意的方向被鎖死,難以進行更有趣的合作方式。
而且,最重要的是……音樂的表達與畫面的表達,是否可以相輔相成。
音樂要獨立,畫面也要獨立。
都要圍繞著故事或者歷史元素展開。
彼此之間並不能一致,這樣會非常的枯燥,失去了合作想要追求的「多樣化與層次感」。
但如果各玩各的,那更尷尬。
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李少傑和席勒,本,伯爾,苦苦討論了起碼四天。
別人都開始創作的時候,這邊還在討論「俺們該咋做」。
當然了,這也不算是最難的。
看看隔壁。
一位指揮家,一位建築設計師,一位雕塑家……
這怎麼組合?
讓指揮家指揮工人按照節奏蓋房子嗎?然後讓雕塑家跟著節奏敲石頭?
直到一周後,李少傑幾人才開始相互討論著節目走向,進行著創作。
一路上磕磕碰碰,時不時還經常吵架。
李少傑和奧地利畫家席勒非常聊得來,兩人都是藝術家,藝術思維上共通聯覺不算很難,但另一邊專門醉心於影視劇動態表達的導演本,以及歷史學家伯爾,思考模式上和李少傑與席勒就有點不一樣。
彼此之間意見相左,並且大吵,不是啥稀奇的事情。
要不是因為傑哥年輕,席勒除了畫畫還喜歡健身……
今年五十歲的本以及六十歲的伯爾早就動手了。
……當然這是玩笑話。
爭執很正常,面紅耳赤大吵大鬧也正常,但都是基於對作品認真嚴格負責的基礎上才這樣的,也沒有人會將這方面的爭執帶入到現實中。
現實中……往往是四個人吵的天翻地覆,差點不歡而散的時候……
傑哥提議去吃個烤鴨,然後三人笑嘻嘻的就走了。
一路波折中,作品也終於完成。
很快,也便即將臨近閉幕式演出!!
第314章 《Danuvius》!!
閉幕式的活動持續一整天。
白天,有總結性的報告,也有一些其他作品的展示。
講真,這樣的交流,意義非常之大。
無論是再強的藝術家,也是會存在「思維定勢」的。
能如同李少傑這般,能夠跳出思維定勢想問題的……不多。
就好像大家開車,習慣了駕駛位在左邊,但實際上,駕駛位設計在右邊的也不少。
比如帶嚶,霓虹。
由外國人來運用中國元素,由國人去運用外國元素,或許在本家看來,有些用法會很不對勁,但未必不會迸發出令人喜愛的新東西。
例如菠蘿披薩……
當然,在運用他國元素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尊重,以及命名,定義上的問題。
不然會出現草莓麻婆豆腐這種偷換概念的存在。
李少傑算是大開眼界了。
圓明園為何如此美麗。
為何夠資格稱作萬園之園?
可不是因為它被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