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頁
2023-09-28 04:34:40 作者: 驍騎校
「希望如此。」劉子光望著如林的工地塔吊說道。
……
劉子光在南泰縣訪問的時候,李紈也在江北市會晤了一些老朋友,雖然她已經辭去了至誠集團總裁的職務,但依然是集團董事長,至誠和新成立的江北重工有一個很大的合作計劃,就是利用晨光機械廠和紅旗鋼鐵廠搬遷後的地皮,再加上玄武集團留下的一些爛攤子,興建江北市的經濟適用房。
這個經適房是至誠集團和江北重工兩家聯合搞得,純屬利民工程,新的小區包括兩種房型,一種是超級廉租房,15平方米的酒店式公寓,模塊化建設,好像搭積木一樣,一周時間就能建造一座樓,主要適用於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以及外來務工者,每月收取少量租金即可入住。
還有一種是低收入家庭保障房,鋼筋混凝土結構,五十到八十平米的建築面積,專供社會底層家庭居住,可買可租,自由組合,此項政策一出,企圖東山再起的前大開發總裁聶萬龍立刻偃旗息鼓,灰溜溜的去了南方。
這個項目得到了市經濟住房發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中心副主任尹志堅專門負責與至誠集團協調此事,當年的尹副總現在已經成為國家公務員,副科級別,出入有桑塔納接送,有自己的辦公室,在江北這個二線城市,也算一號人物,不過隨著他小姑媽尹衛紅在仕途上的終結,他的前程估計也就是正科級到頭了。
看到劉子光現在已經是堂堂一國總理,李紈的至誠集團也發展成真正的跨國企業,他感到深深的羞愧。
他很想去和李紈說一句話,但是級別不夠,只能遠遠的看著,想到從前的一幕幕,他聽到自己心底的一聲嘆息。
……
劉子光的父母還是選擇留在老家生活,人老了,故土難離,在父母心目中,歐洲的別墅,非洲的莊園,再舒服再奢華也不如至誠小區的這套房子,這裡有熟悉的鄰居,熟悉的街道,熟悉的菜場和超市,有了熟悉的一切,才能叫家啊。
他們表示,等有了孫子,一定要送回老家來養。
「我們老兩口反正也沒事,就幫你們帶孩子,明年這時候小孩就生出來了。」老兩口笑眯眯的說。
江北之行順利結束,劉子光一行飛回首都,胡躍進韓珏等市領導前往機場送行,雙方親切話別,胡躍進書記邀請劉總理在合適的機會再次訪問家鄉,劉總理表示一定還會再來。
在回京的飛機上,方霏責怪劉子光:「你怎麼把爸媽留在江北,萬一那些壞人又要害你,他們豈不成了人質。」
劉子光說:「爸媽老了,離鄉背井那是迫不得已,現在障礙不存在了,自然要回家鄉養老,難道真讓他們在非洲住著啊,水土不服可是大問題。」
方霏點頭:「哦。」
其實劉子光還有一層意思並沒表達出來,就算說出來方霏也未必會懂,把父母留在江北市也有當人質的含義,就相當於戰國時期的質子,作為一個極富礦產資源的小國家的總理,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不容易啊。
……
《礦業發展與研究》雜誌社的社長薛丹萍請了長假,每天在家練練瑜伽,養養花喂喂魚,她家裡有個小型的佛堂,是請高僧開過光的,每天她都在這裡坐上一會兒,靜靜心,想想未來。
仕途已經走到了終點,現在薛丹萍掛念的唯有兩個孩子,溫雪韓冰姐弟倆是她永遠放不下的牽掛,尤其是大女兒溫雪,做母親的欠她太多太多,這輩子都還不清。
她躺在沙發上看著新聞聯播,這是長久以來的習慣,這種節目對老百姓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對各級官員和政治家經學家來說,卻能從字面意思中領會很多內涵,出場排名,新聞的次序,甚至每一個字眼都是有大有學問的。
今天的節目和往常一樣,領導人召開各種會議,在全國各地調研並發表重要講話,某某工程提前驗收,各地群眾喜迎油價上調,忽然一張熟悉的面孔在屏幕中閃現,畫外音介紹道:本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發放儀式在京舉行,以XXX、YYY為代表的一批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獲得了此項津貼,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和改進黨的知識分子工作,關心和愛護廣大專業技術人員而採取的一項重大舉措。這對於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環境,加強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溫俊偉站在台上,一件樸素的淺灰襯衫,清瘦的面龐,溫文爾雅的笑容,讓薛丹萍的思緒回到了二十年前,那場突如其來的橫禍拆散了他們的家庭,丈夫帶著女兒遠走他鄉,自己離婚後嫁到了北京,從此走上了另外一條人生路。
薛丹萍是個聰慧的女人,當年的事情她早已調查清楚,一切禍患的根源在於自己這個紅顏禍水,基地領導為了撮合自己和首長,不惜把事故責任嫁禍到溫俊偉頭上,又故意製造謠言拆散他們夫妻,這些事情韓冰的父親有沒有授意,卻是一個難解的懸案了。
事到如今,再追究當年的事情也沒有意義了,參與此事的人已經先後離世,薛丹萍也可以說是因禍得福,成為高幹家屬,繼而成為權貴階層,她可以住豪宅,坐豪車,兒子可以受最好的教育,過上流社會的生活,唯一遺憾的是想起離散的女兒時那種侵蝕心靈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