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2023-09-27 17:59:29 作者: 陳雲深
季秋陽只覺無望,李仲秋不依他之言,還是硬託了周景初待為說和。那周景初倒是一口應下,又隔了兩三日,三請四請才把林常安請了出來。
這日,季秋陽在會賓樓包了間房,備了一桌酒席,轉為請林常安,邀了李仲秋並周景初坐陪。
這三人來了近一個時辰,清茶點心吃了許多,白不見正主兒到場。
又等了許久,一壺茶換了兩遭,那林常安方才姍姍來遲。
季秋陽與李仲秋雖等得心頭火起,奈何正有求於他,當面也不好發作,只是寧耐著與他寒暄。
眾人見禮已畢,賓主入席落座。
酒菜未上,那林常安便先開口道:「我也不是推諉,我也知先生心焦,然而我家中近來事情委實過多。先是因今年春闈,我中了個榜,名次雖是微末,奈何眾親友愛惜,往來應酬也就不少,待這些人情往來料理乾淨,也就進去了十天的功夫。偏生這時候我外祖母又病下了,我自小不在她老人家跟前,半日孝道也不曾盡過,自然不能推諉,日日侍奉榻前是不敢辭的。我家小妹被戶部抽中,見在選秀名冊之中,此事先生也知。宮中大選就在眼前,許多事宜也要提前打理。這許多事疊在一處,當真令人焦頭爛額。先生那事,我前幾日也托人打探了。童老先生果然不好說話,只說人證物證俱全,定要先生過去答話。話里的意思,這案子就是死了。還是看在我外祖面上,方才沒立逼著先生過去。不然,先生怎得這幾日清淨?然而餘下的,也當真是無法。」說畢,又搖頭道:「先生若當日檢點,也不至落了把柄在人手裡,以致釀成今日之禍。」
季秋陽聽了這番言語,竟已是認準了自己就犯過那事,只是閉口不言。那李仲秋按捺不住,便道:「便再無別法可想麼?我哥哥進京一次不易,科考一途的艱難,公子心裡也清楚。還望公子出力,我這廂謝過了。」說畢,竟起身望著林常安躬身作揖,行了個大禮。
林常安連忙起身,還禮不迭,又向季秋陽道:「先生倒當真交了個摯友,所謂患難見真情,也就是這般了罷?先生教了我一場,如今先生有難,我莫不是竟袖手旁觀不成?」說畢,略停了停又道:「如今倒有條路,只怕先生不肯。」
李仲秋與周景初都急忙問道:「什麼路?」季秋陽倒只是默默不語。
林常安便望著季秋陽,緩緩說道:「這童老大人是萬般不求人的,當真是鐵面無私,任是誰的情面都不行的。但他卻有一件難處的事兒,若是先生替他辦成了,那件事自然就煙消雲散了。」李仲秋又問道:「究竟什麼事?依著童老大人的官望,尚且不能辦。我這哥哥只怕更無法子了,這卻未免是刁難於人。」林常安微微一笑,說道:「倒也不算什麼刁難,此事卻也必得先生這樣的單身男子方可辦成。」一語未休,便即說道:「這童大人如今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了,膝下並無個兒子,只三十四歲那年,房裡小妾養了個女兒,就此愛若珍寶。這位小姐養到如今也大約有十六歲上下了,聽聞也是生的花容月貌,知書識字兒的,卻因些細故再不能許人的。此便是童老大人一塊心病,先生若能將他這塊心疾除了,還有什麼事不能了了?」言罷,只是望著季秋陽,看他久久不言,又笑道:「想必先生是顧忌前頭定下的親事,然而傅家不過商賈門第,這小門小戶出身的女子,難免不有些毛病,怎能和世家千金相提並論?何況世間悔婚也是常情,先生又何必拘泥?」
☆、第一百七十三章 轉機
周景初與李仲秋聽了林常安這番言語,皆不敢做聲,都望著季秋陽。
那林常安又笑道:「先生若是心有顧慮,也不必急著回話,多想幾日也未為不可。只是這時候,卻只怕不等人了。今兒已是三月二十四了,朝廷定於四月初八殿試。先生只顧拖延不打緊,那童大人的脾氣卻不大好,一時惱了是不認人的。到時候可惜的只是先生的前程。」
周景初亦在一旁勸道:「季公子也好生想想,甚的好女子,值得這般為她?不過一商賈人家的女兒,怎能同這等千金小姐相提並論!先生答應了這門親事,立時便能消災解厄,此為一則。二來這位童大人,在朝為官已有多年,非等閒小可人家可比。公子既然從考,必是要走仕途的。俗話說,朝廷有人好做官。公子若得了這樣一位丈人,日後的路豈不平坦許多?何況那位童小姐,既是仕宦人家出身,必是一位知書識禮的閨秀。公子若結了這門親事,那真可謂是魚熊兼美,獲益匪淺。這樣的好親,平日求也求不來,如今送到公子門前,竟要推出去不成?」
林常安還欲再說,季秋陽卻將手一揮,沉聲道:「林公子的好意,在下心領了。在下也不必回去細想,現下便能回公子的話。若要季某為圖富貴,背誓拋妻子,萬萬不能。在下那件事,公子若還肯顧惜往日的情面,在下自然感激不盡。倘或公子只覺為難,那在下亦不相強。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命里沒有的東西,季某便也不強求了。」
他這一席話說的甚是絕決,再無半分轉圜餘地。周景初與李仲秋聽著都變了臉色。林常安卻倒是面色如常,仍舊微笑道:「先生這是書生意氣,為人在世,是萬不可如此固執不化的。我知道先生同傅家那姑娘情分極好,她若配做個尋常秀才的娘子倒也匹配的過。然而先生就要入仕,娶這樣一個娘子來做誥命夫人,日後不怕吃人笑話麼?童家那位小姐,為人是最賢惠不過的。先生大可成親之後,再納傅姑娘為妾,你二人還能在一處,豈不是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