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頁
2023-09-27 17:36:01 作者: 四夕夕
白志文的記憶力好,四書五經他都背熟了,隨便抽問哪一本的內容他輕輕鬆鬆就能背出來。
老先生確定了白志文的水準後,開始問更深的問題,白志文打起精神回答老先生的每個問題。
其實白志文剛跟著他爹小白秀才學《大學》和《論語》沒多長時日,他爹就出事了,他跟著他娘帶著弟弟回祖籍守孝,全都靠他自己讀書領悟,很多地方他一直不太能想明白。
於是,老先生問他關於《大學》和《論語》的問題他回答得還算勉強,涉及到其他某本書或者兩本的內容一起,白志文就接不上了。
問到最後,白志文連回答的思路都沒有,他直接拱手:「老先生,學生學識淺薄,回答不上來。」
之前白志文是跟著黎明瑾一樣喊的老爺爺,在發現老先生的學識淵博之後,他改口跟黎成石一樣,喊老先生了。
老先生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就那樣靜靜地看了白志文好一會兒,才說道:「你小子學識尚可。」
這個尚可,是建立在白志文的年齡、所處地域以及他的出身來說的,有他這個水準挺好的了,是個好苗子。
接著,老先生話音一轉:「但是你要記住,經典要讀,歷代大儒賢達的注、述等也要一起讀,還有官修史書、諸子百家,這樣才能做到不出門知天下事。」
說完,老先生不知道想到了什麼,搖了搖頭自言自語:「現在的學子都是在自己一畝三分地里,兩耳不聞窗外事都快讀傻了,哪裡能讀出什麼名堂來,要老夫說還是應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開闊胸懷,方能成器。」
作者閒話: 文里提到的科舉相關內容為夕夕自己結合百度資料編的,大家看個開心哈~~
第180章 終於回村
老先生說的話不算深奧,就是沒讀書的人可能聽不太明白,不理解為什麼讀書人除了讀書還要做什麼別的。
當然,白志文是聽明白了的,其他的人,比如說黎成石懂了個大概,而根本不識字的牛車夫、識字但是年齡小的黎明瑾和黎秋生,三人都迷迷煳煳的。
說完這句話,老先生就開始閉目養神,一副我要休息一會兒、別和我說話的樣子。
沒一會兒功夫牛車就到了上河村,這時的上河村異常的安靜。
要坐牛車到上河村東邊的黎家,必然會從村中心大槐樹下走過,這裡只要不下雨、不是特別冷的天氣,都會有一群婆子媳婦在閒聊。
一是大家聚在一起做事聊天更好打發時間,二則也算是對村子的一種保護,外來人員一眼就能被大家看出來,不至於讓不認識的人混進村里。
今天黎成石他們坐的牛車經過村中心大槐樹下的時候,這裡空蕩蕩的一個人影都沒有。
自昨天下午,大家發現有三個孩子不見了之後,不需要白村長挨家挨戶地去喊人,聽到了這件事的人都出動了。
黎家沒有把信的事說出去,大家都以為幾個孩子是在後山上不見的,大部分人去到後山上找孩子,少部分分散到了村子附近找。
花了一個下午外加一個早上的時間,上河村的人把整個村子附近都給翻了一遍,後山也找完了,都能找到三個孩子。
今天中午,白村長組織了村裡的青壯年一起去到後山深處的山裡,找找看三個孩子會不會到深山裡了。
所以看著空蕩蕩的大槐樹下,黎成石猜測肯定是村里人做了什麼,他讓牛車夫先送孩子們回去,他去一趟白村長家看看。
三個孩子屬於三戶人家,去黎家的路和黎二爺家、白家是一樣的,都在上河村東邊。
老先生老神在在地繼續坐在牛車上,跟著三個孩子一起往他們家的方向去。
其實回到村里後,黎明瑾他們都有些激動,要不是他們的腿現在都還痛著,這三個小孩肯定早就跳下車直接沖回家。
看著越來越近的黎家院子,黎明瑾安耐不住,高興地喊道:「到家了!」
他是昨天中午飯後被人劫走的,今天下午就回到家,時間只過了一天,黎明瑾卻感覺他好像在外面待了很久。
終於到了黎家的院門,黎明瑾忍著疼爬下牛車,對關著門的黎家院子大喊:「娘!奶!我回來了!」
白志文也跟著從牛車上下來,他們白家的院門也是關著的,他都習慣了,畢竟他們家是要守孝的,不能隨時把大門敞開。
沒有讓黎秋生也下車,牛車夫趕著牛車往前多走了幾步,把黎秋生送到了黎二爺家門口。
黎二爺家的院子同樣是關著的,黎秋生走到他和娘還有外公、外婆新開的那個院門處,敲門喊人。
把人送到了地方,牛車夫指揮著他家的牛在黎家、黎二爺家和白家房子中間的空地上掉了個頭,晃晃悠悠地往村中心大槐樹下慢慢地走去,等著黎成石辦完事再載他和這個老先生一起回縣城。
老先生在路過三家人的房子時漫不經心地睜開眼,瞟了眼三家人的情況,微微頷首,繼續閉目養神。
這時候,青壯年跟著白村長一起到後山的深山裡找孩子去了,年齡稍大或者稍小的就留在村里,同婦人們一起繼續在後山和附近找,村裡的小孩全都被集中在了一個地方,由年齡大了的婆子、老漢幫忙看著。
所以,黎家、黎二爺家和白家都沒有人在,黎明瑾、黎秋生和白志文都被關在了他們家的院子外面,進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