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2023-09-27 16:18:31 作者: 三春景
主要是這樣的好機會真是挺難得的,看如今這位蜀王上位前後做的事,應該也不是個傻的。眼下這般情況,其實是變局太突然了,他自己又立足不穩、威望不足。若是給他喘息之機,整理好國內亂糟糟的局面,情況或許就變了。
到時候不知道又要憑空生出多少波折。
此時高溶選擇對蜀用兵,還是選擇就此收手,都是有理由的,而且理由充分。說到底,就是不同的選擇罷了...只不過,這個決定只能由他來做。其他人做,承受不起事後的後果。
耽誤國中農時,或者錯過收蜀中的最佳機遇...兩者總要選一個的話,除了君王,也沒人能承受得起了。
高溶的性格一向是比較進取的,說得不好聽就是激進。之前他激進了一把,就入主了洛陽,後又激進了一把,便收復了燕雲、重創了契丹。說他果然有實力也好,是運氣好也罷,既成事實就是這樣了,其他人只能接受。
這個時候他也順了自己的心意,看了軍帳中一圈,道:「朕決心平蜀!」
眾人之前是有爭論的,入蜀,還是不入,都有自己的考量。而現在高溶下了決定,眾人便停止了爭論,一齊應喏。
不過這個決定是下了,具體怎麼操作卻是有說法的。高溶只說了戰略上的事,戰術上的事有其他人去操心...事實上,高溶也不會往蜀中去,平蜀中的事除了一大將壓陣,其他都安排了他特別器重的青年軍官。
他原本看好的那些青年軍官,在對契丹用兵時沒有獨當一面,主要是這場大戰對燕國,對高溶個人都太重要了,容不得一絲冒險。他再想培養、提拔那些人,也得等一等。而現在就是等到了,對蜀中出兵不會有什麼大事,功勞卻是不小的。有了這份功勞和經歷,提拔起來也就順理成章了。
那些老將也無話可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打算在軍中培養一些嫡系,任誰也說不出個錯來。哪怕是心有不甘的,想到剛剛收燕雲的功勞,自家是有沾的,也沒法說自家還要沾平蜀中的好處了。
『好處』不能一家全占完啊!見好就收這一點,武將應該比文臣更懂得才對,畢竟前者總比後者容易被忌憚。
一部分軍隊開往蜀中,在此之前,高溶已經派人將自己這邊要拿下蜀中的決定宣揚了出去,這當然是為了亂蜀中之心!與此同時,聯絡蜀中的『投降派』也是應有之義——他們自己當然不會叫自己投降派,只說自己是『主合派』。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們主合,也不過是順應大勢!
另外一部分軍隊則是按照計劃,或者訓練本地士兵,準備駐守,或者繼續班師。高溶自己就在這一片紛紛擾擾中,處理著燕雲大片新地之事,等到大體上的架子搭起來了,才帶著中軍南回。
而就在他南回時,蜀地,或者更具體些說,成都蜀王宮亂成了一鍋粥。
從軍隊往蜀中來時,蜀中就很不平靜了。說起來蜀中的軍事實力並不弱,高溶派出的這支軍隊如果和他們打硬仗,別說能不能速勝了,就是能不能勝都是個問題呢!要是勝利真那麼簡單,蜀國也無法存在這麼多年了!
眼下之所以是這副拉胯的樣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蜀國內部問題嚴重——沒有這些內部問題,高溶也不敢托大,在對北面用兵之後,想靠著分兵拿下蜀中啊。
所謂『趁你病,要你命』,這就是了。
燕國大軍入蜀非常容易,一路遇到的關隘很少有需要強攻的,一小部分自己就投誠了,另一部分則是有蜀國內部的『投降派』配合、說服,半打半不打的,也就拿下了。
最關鍵的是,在燕國大軍的『表演』下,成都這邊更是人心浮動!大家這下是真認為蜀國要完蛋了!值此之際,不少人考慮的就不是保全蜀國,而是要考慮下家了,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原本不是『投降派』的人。
好處不能叫主合派那些人全占了!處於這種想法,『裡應外合』這種事蜀國內也要搶著做了。事實上,一旦轉換了立場,原本支持抗燕的人,這會兒接納燕國『納土』是最積極的。
除了少數不認可天下一統的人,這個時候大多數人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反抗之心。
認可天下一統的話,那遲早就會有人來統一天下,或許是燕國高氏,也有可能是以後哪一門。相對來說,蜀中孟家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眼下這種大勢下,若不是孟家死忠,大家其實沒有太大的理由抗拒燕國來接手蜀地。
關鍵就是『大勢』,大勢不到,大家是不服你的,憑什麼你坐皇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還是要打過再說!也就是燕國本就勢大,如今又收復燕雲成功,搞定了北面這個隱患...不少人已經認可高溶會成為重新統一華夏的皇帝了。
有這種大勢在,再逢著蜀國國內心不齊,才造就了如今這般順利的局面。
最後索性,也不用等燕國大軍來了,一批人在有心人的煽動下決定發動政變,獲得禁軍支持,直接抓住蜀王,請他寫下退位詔書——這件事一做,那些半真半假的抵抗也不用做了,蜀地本身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還能在新朝算『大功一件』!
于是之後數日,就能見到蜀宮內亂,以及各處衙署的喊殺場面。
搞事情的人有成的,有不成的,不過就算不成也沒什麼,反正大勢已經偏向的很明顯了。搞事情的這邊,心氣越來越高,哪怕失敗一兩次也不放在心上,相反,另一邊就算勝利,士氣也早就降到了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