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2023-09-27 16:18:31 作者: 三春景
楊段來自播州楊氏,說到『播州』這地名,總會讓人低看,畢竟那都是西南邊陲了,眾人眼裡就是窮山惡水、化外之地麼。
但就算是窮山惡水,也不妨礙楊段本人從小到大都過著錦衣公子的生活。
楊段不能和中原之地真正有錢的人相比,但在未來同僚中,應該是算比較好的。
一些好不容易能進著作監修書修史的,其實一點兒也不想等到年後才能做事,只想著早點開始工作。除了確實比較積極外,也是為了早些領俸祿——還是那句話,洛陽,居大不易啊!
他們中有一些人現在都是借住在寺廟,連樓店務的『廉租房』都住不上呢!
對於這些人來說,平白多一份朝廷給的恩賞賜物,這當然是好的,說不定這就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了。
看著時辰還不晚,楊段乾脆就和同批進著作監的未來同僚們去了戶部領東西。
最後領到的東西還不少——年節下,總共有十二兩綿,一匹綢,兩匹布,二兩鹽,兩大簍炭,一石米。
雖然是因為過年,才一次性有這麼多恩賞賜物的,但這也能看出燕國是蒸蒸日上的。若不是蒸蒸日上,哪有心思給底層官吏也搞額外的補貼。
「老爺,這米是陳米,炭也不好...」隨從而來的小廝看了一眼,說了情況。
楊段也看了看,發現東西是不好,但米沒有發霉、不乾淨,炭也只是質次了一些。便道:「這也算不錯了,老大國家,發到最底下的人了,能有這般,不知要費多少力...這米炭家中是不用的,去街上叫店鋪折了罷。」
小廝應了,立刻就去大街上尋米鋪、炭鋪,將領來的米炭直接折成錢。
錢也不多,但楊段還是回去特意拿給周氏看了,笑說道:「未想年前還有這般入帳,夫人尋個竹桶來,我要積下來。」
「我近日頗認得了些朋友,這些人都有學問,只是囊中羞澀,一家子在洛陽落腳後便難過了...他們教了我過日子的法子。」楊段炫耀給周氏看。
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將每個月的收入分成數份,其中一份給老婆維持家裡基礎用度,另一份是三貫,平均到每一天就是一百錢,這是每天的生活開支(最大頭是食物),每天不能花超一百錢——他們到底是士大夫,再窮也是有底線的,不是真窮到底掉。
還有剩下的,就用竹桶貯存起來,過年的錢、朋友間請客的錢就有了。
「真難得啊,夫君都會過日子了。」周氏戲謔了丈夫一句...楊段是個好丈夫,但他是真不會過日子,這上頭他都有些『不食人間煙火』了。說到底,還是從小生活的環境單純,他從來不用考慮生活上和錢相關的事。
過去除了靠著家中產業,楊段幾乎沒掙過錢...唯一掙錢的,就是他偶爾會出書、編書。只不過這樣的活兒不多,還不固定,所以約等於沒收入。
戲謔完了之後,周氏又安撫丈夫:「放心罷,再是如何,也不必夫君如此。」
說著,周氏就將蠟燭鋪的事說了...她做這些事的時候可以說是雷厲風行,聯絡上了蠟燭行,定下了進貨的事,然後就雇了幾個中年婦人,在左近工坊多的地方找了房子,開始做起了蠟燭。
就按照楊宜君弄的,用了『新式燭芯』。
一方面上門推銷,找到城中販賣蠟燭、燈油等物的鋪子,讓他們看自家蠟燭,同等量下就是能燃的更久。這年頭做生意的人還沒有壞了良心,不會想著一根蠟燭能用更久了,豈不是賣出去的蠟燭要變少了。見到這好蠟燭,有的就覺得這生意能做,先就談成了幾單買賣,試試水而已。
另一方面,周氏也在城中小報上宣傳自家這種新式蠟燭。
雖說此時點的起蠟燭,而不是用燈油的,總不會太窮,不像是會占這種小便宜的。但到底這是便宜啊,質量相同,甚至還要更好的情況下(三股擰一股的燭芯,黑煙更少,火光也是更穩定的),大家選這種新式蠟燭,也是很自然的。
這一時半會兒,還看不出蠟燭的買賣有多大,得等待後續發酵。但不管怎麼說,就是現在的訂單和苗頭,總歸是一門好進項就是了。
周氏不知道這『蠟燭芯』的秘密能保住多久,現在外面普遍是認為她這裡改進了『蠟』,一般人根本想像不到燭芯不同,燃燒速度會不同。如今市面上,各種蠟燭芯都有,根本沒有統一的,自家的蠟燭芯在其中,一點兒也不顯眼呢。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肯定會有人知道其中的奧秘,然後大家都迅速學起來。
周氏只想著這至少得兩三年的功夫——把這兩三年的錢賺了,兩三年後也在行內站穩了腳跟,還能賺錢,只不過不是獨門生意了而已。
這樣想的周氏並不是盲目樂觀,只能說,這年頭就算主動推廣一門技術,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自家不往外說,悶聲發大財,兩三年已經是她算的少的了。當然,這也和這門生意不大,沒有引起多少人注意有關。
真要是利潤豐厚的生意,立刻就能引來一大堆人,那保密時間就要相應縮短了。
「靠著做蠟燭,也能照管家中了...你還是做你的富貴閒人罷!」周氏對一家人在洛陽生活的最大憂慮已經解除了,當下也能開玩笑了。
「那倒是不錯...」楊段立刻決定不存錢了,他本就沒有存錢的意願啊!當下又把米炭換來的錢攏在袖中,對周氏道:「我去尋幾個友人,近日晚間就不回家用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