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2023-09-27 16:18:31 作者: 三春景
平兒這話音剛落,蔣三嫂就起身了,滿臉堆笑道:「聽說晴雯姐姐蒸得好栗糕,娘子最愛吃!過去也不曾見過...我去叫晴雯姐姐罷,也好與她打下手,偷學一點子,是個手藝!」
紅玉倒不攔她,只隨了她去後邊兒找晴雯。晴雯本來正在和麝月鬥草,聽她們分說了一回,便抖落裙子上的花花草草,站起身笑道:「不過是個栗糕罷了,誰還不能呢?娘子怎麼偏偏要我來?」
蔣三嫂說好話:「栗糕容易,就是因著容易,才見真功夫呢!不然娘子也不必非得叫晴雯姐姐來了,隨便支使廚下哪個不能得了?」
晴雯『嘖』了一聲,就往廚房去了,蔣三嫂用笸籮裝了一籮栗子與她去廚房。
此時正是廚房無事忙的時候,見得家裡小娘子身邊的得寵婢女來了,僕婦們都來奉承:「這時候,晴雯姐姐怎麼來我們這兒了?可是想吃什麼點心、湯水了?」
如今無論窮富,都吃早晚兩餐飯...當然富人的『兩餐飯』,意思是正餐只有兩餐,正餐之外再吃也是有的,只是那都被叫『點心』——所謂『點心』,其實就是安撫胃袋的意思,言語上將『胃』做『心』,也是常有的。
晴雯還未發話,旁邊蔣三嫂先說了:「是我們娘子要吃栗糕,叫晴雯姐姐造作呢!今日也就是借你們爐灶鍋碗使使!」
沒得機會奉承,廚房裡的僕婦還有些失望,但依舊殷勤。領頭的那個笑說:「原來是這事兒!再好辦沒有了,姐姐只管使這些傢伙,我叫人與姐姐燒火。」
一面說著,叫了廚房裡常燒火的僕婦,捅開了爐子給晴雯使用。
晴雯叫蔣三嫂剝鮮栗子,廚房裡的人便上前一起做這小活兒。因著人多,只消半刻功夫就都剝出來了。
晴雯挑出了其中蟲壞了的,給每個栗子都劃了個十字花兒,又叫一枚栗子塗了油,一枚栗子塗了水,放在鍋底,其他栗子就堆在上頭。蓋牢了鍋蓋,坐在爐子上,不消多時,聽得砂鍋內一聲脆響,這就揭了蓋兒。
此時栗子殼都爆開了,剝殼十分容易。剝出來黃澄澄果仁,就拿去煮。煮不到一刻鐘,晴雯濾出來軟爛的栗子,搗成栗糜,拌入蜂蜜。最後叫蔣三嫂拿了兩個模子來,叫栗糜壓進模子,脫出手心大小的花形栗糕來。
用白瓷小碟子盛了一隻,澆上新得的糖桂花,這便好了。
一蘿的栗子做了好些,晴雯都做成了,挑了格外整齊的叫人送到正院去,以楊宜君的名義孝敬楊段、周氏,小弟楊益也有一份。其餘的,除了留給平兒等人的,就散給廚房裡的人了。
栗糕端來時,楊宜君忙放下手中筆:「栗糕好香!在榻上放張小案罷!」
這樣說著,楊宜君又取了自己心愛的茶具,挑了些散茶進去,然後倒入滾水,等茶葉漲滿大半個小茶壺。
見楊宜君泡茶,晴雯先笑了:「只娘子最省事兒,別家哪個小娘子這般飲茶的?奴婢見十八娘她們都只喝團茶,連末茶都不用...說起來,尋常做散茶的都是下等茶葉!也就是娘子你喜歡,家中茶園才每年留些好茶葉制散茶!」
如今的茶葉成品分三種,團茶、末茶、散茶,新鮮茶葉採摘下來後經過蒸製、壓榨,得到的是散茶。散茶研磨成粉就是末茶,末茶製成一餅一餅的,再烘培一番就是團茶了。
然而不論哪一種茶,烹茶時都要碾成粉末狀。
楊宜君這是在影視劇里見過了沖泡茶,好奇嘗試了一番,覺得也很好喝,這才偶爾這樣喝的——若是沖泡茶,蒸茶還是比不上炒茶,為此她還嘗試著自家炒茶,正宗不正宗不知道,但他覺得還不錯。
濃濃地倒了一杯茶,拿小銀匙去舀栗糕,香甜粉糯的味道讓楊宜君眼睛一下眯了起來:「佳味啊...我看栗子挺多的,你們吃了嗎?」
「都留了,老爺夫人和小郎君那裡也送去了。」
楊宜君又吃了幾口,覺得有些絮了,才喝了一口清茶。聽晴雯這樣說,楊宜君就笑了:「還給四哥那裡送去了?他不愛吃栗子,白費了你們的心思...說不得他見了栗糕還得埋怨我不記得他不愛吃這個呢!」
晴雯當然知道楊宜君這話是認真說的,但她也沒有辯解什麼——娘子和小郎君姐弟情深,平日裡隨意慣了,某樣東西單單不送給小郎君不算什麼,旁人也不會多心。可經過她們這些人呈送的東西卻不能那樣,哪怕知道小郎君不愛吃栗子,也是要送的。
楊宜君吃完了栗糕,又淨了手口,一邊喝茶,一邊看了會兒窗外景色。一會兒,擱下茶杯,便又重新伏案用功了。
最近她看了《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心裡很有感觸——說實在的,這部劇其實有些拖沓了,不是十二個時辰的事拍這麼多集劇有問題,而是著實沒那麼多內容啊!
但不得不承認,這部劇挺美的...站在她的角度,這部劇的風貌也不能說是『唐』,很多中晚唐的東西混進去了也就罷了,還有一些根本不是唐時的東西也在其中。不過,和很多古裝劇比,已經算很好的了。關鍵是很有審美,拋開是不是盛唐風貌這一點後,畫面好看是真的。
當然,真正讓楊宜君有感觸的並不是畫面好看,而是故事本身。
故事裡的『盛世危言』。
『天保三載』,大概就是『天寶三年』吧,這個時候還是大唐盛世,一切的一切好得不得了。天寶二年時李太白還供職於宮廷,為唐宮寫下了不少富貴已極的詩篇,其中就包括《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出現的《清平樂·禁庭春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