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2023-09-27 15:48:45 作者: 那年那兔
在國企工作的時候,這位姓宋的大叔看不慣越來越腐敗的上級和同僚,結果混不下去;之後去了私企,他又受不了老闆的獨斷專行和唯利是圖、毫無公德之心,結果理所當然地也被掃地出門;而之後自己創業,他又因為把握不住市場風向而賠得傾家蕩產。怎麼看這傢伙都是失敗到不能再失敗了,高軍怎麼可能將這家調味品廠交給他?
但是那位如今已經就讀於一所名牌大學的前隊友卻幫他大伯進行了一番辯解,「大伯雖然缺點很多,但是他管理十分嚴格,也從無私心,這樣的人現在可不容易找到啊!至於他當初創業失敗,主要是因為他這個人不懂市場營銷,但產品質量其實是相當過硬的。而對你這個調味品廠來說,根本就不需要在意市場,因為全中國就這麼一家,需求基本上是固定不變的,而且你現在可是總局的紅人,大不了跑跑關係,甚至禮都不必送、最多說幾句好話就能夠讓全國各級運動隊都用你的產品而不是進口貨了,只要保證產品質量合格、並且比進口的便宜就行,這兩方面都是他可以做得很好的,而且他的人品絕對可以放心……」
高軍一聽之後覺得很有道理,便讓他暫時代管企業的籌建工作,結果令高軍非常滿意,而他也高興地重新上崗、成為了這家國內獨一無二的運動員專用調味品廠的廠長。在這位宋國強廠長的領導下,這家企業給中國的體育事業貢獻了大量的合格調味品,中國在北京奧運會開始之前就提前結束了運動員專用調味品需要進口的歷史,而高軍每年也能從中獲得多則一千餘萬、少則幾百萬人民幣的利潤,雖然不算很多,但勝在穩定。不過這家企業的真正大發展,還要等到將來高軍退役了以後,當然那就是後話了……
此外,高軍還準備建一個足球學校,但他深知如果沒有足量的喜歡足球的小孩作為基礎,足球學校辦得再好也不過是空中樓閣。因此在建立足球學校之前,他決定先對校園足球進行投資,考慮到中國人極度重視升學的傳統,他只針對升學壓力相對較小的小學階段著手。方法主要是給某些小學贊助合格草皮及維護的人員費用並提供符合要求的足球體育教師,甚至直接捐建「足球希望小學」,這一方面是為了直接發掘和培養足球人才,另一方面也是為將來全國範圍內推行的校園足球建設摸索經驗……
不過在此之前,先要有一定數量的水平和人品都合格的足球基層青訓教練、或者說是足球專業的體育教師才行,但這卻是中國足球目前最缺乏的……
由於基層的青訓教練是需要手把手教導的,所以自身的技術水平就至關重要,並不是在學校里掌握了理論知識就能勝任的,足球傳統的作用主要就在這裡,老師水平高、自然就更容易教出高水平的學生。
對此高軍準備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從國外招聘水平達到要求的優秀青訓教練,掏錢讓他們學會中文以後將他們聘到國內來教小孩踢球,另一方面則是資助國內有志於青訓事業的足球運動員出國學習青訓必需的各種理論知識,由於前者的成本目前太高,中國對外國人的吸引力又還不大,因此高軍暫時將重心放在第二個方面。
因為高軍許諾的年薪很高,未來的足校教練甚至能夠拿到30萬人民幣的稅後年薪,這比很多中甲的主教練還高,就連小學的足球體育教師也能拿到10萬人民幣一年(同樣是稅後),而且比起職業隊的教練來說要穩定得多,高軍許諾都簽長期合同、而且違約金定的很高、基本不用擔心被無故開除,因此吸引力還是不小的。
但是高軍的要求也著實不低,首先年齡不能超過40歲,以免頭腦僵化接受不了新知識;二是球技必須足夠出色,一般來說必須曾經在中超/甲A球隊當過不少於兩個賽季的主力或者主力替補(上場次數超過總場次的一半)才可能成為未來足校的青訓教練,必須曾經在中甲/甲B球隊當過不少於兩個賽季的主力或者主力替補才可能成為小學的足球體育教師,而且還得是靠技術和意識吃飯的類型,如果是力量型球員,必須再高一個級別才行;三是人品和習氣不能太差,以中國足球的現狀,大概十個「職業」球員裡面,也就兩三個人能夠勉強達標……
第248章 揮金如土
這樣遴選下來,符合條件的其實已經不多,而在這樣的基礎上,出國後的學習還會再刷掉一大批人,高軍只負責提供最多三年(當小學教師的是一年)的學習和基本生活費用,如果還沒學成的話,他就不再負責了。當然,如果自費學成了,並且通過高軍的檢驗,那他一樣不勝歡迎。
雖然早就知道中國足球人才匱乏,但是高軍實施這個計劃之後,他才充分意識到國內足球人才已經匱乏到了何種地步。第一期參加該計劃到歐洲學習的人數是之後十年裡最多的了,但總數也不滿50個,其中最終成為青訓教練或者小學足球體育教師的不到20個人,而按照高軍的設想,一所小學就需要五個足球體育教師,而足球學校所需的青訓教練數量就更多了。因此這個計劃還沒正式啟動,高軍就已經意識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還在國外,僅靠國內的足球人才來振興中國足球,恐怕真的要幾代人的努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軍一開始曾經想過直接捐建一所「足球希望小學」作為試點,但經過仔細了解之後卻發現這個想法根本行不通。政策和審批方面的麻煩姑且不論,關鍵是希望小學必定是建在偏遠落後的地區,尤其是如今已經是2005年底了,此時的中國完全不缺錢來辦教育,希望工程的意義也由當初彌補政府財力的不足變成了彌補工作的缺漏,因此絕不可能做再有人口稠密地區建希望小學的事了,因此希望小學的學生人數自然也不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