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頁

2023-09-27 15:31:42 作者: 靈魂跳躍
    一番熱身和詳細的講解之後,戰術合練開始了。李良被分在了替補一方,果然如高博宏所說出任中前衛。

    對抗開始,由於自己在這塊場地里和現在國家隊大名單里的大部分人打過教學賽,所以李良對他們的特點還是非常熟悉。

    才幾個回合,和李良交過手的好幾位球員就驚異的發現,李良的速度、力量和腳下頻率完全超出了他們的印象!

    士別三日,已經不是刮目相看了。

    雖然只是戰術演練,但場上的隊員已經意識到,李良在踢的是完全是另一種足球。

    第365章:龍盤虎踞(七月寒冰~萬賞加更)

    一開始李良的腦子裡還充滿著李超給的戰術資料上的要求,但踢著踢著,他又不由自主回到了自己的習慣踢法上了。

    李良被安排在了居左的中前衛位置上,教練要求他以防守為主,主要負責在邊衛壓上助攻時注意補位,同時在防守時壓迫對方的邊路進攻球員。

    幾番奔跑下來,隨著脈搏和體溫的不斷上升,非常想儘早融入國家隊的李良越來越投入。

    從第一次虛擬訓練開始,到第一次在野球場上被大學生們「教育」,再到回國前最後一次在溫布利大球場打進絕殺球,一直以來李良身上有一個特點一直沒變「專注」。

    這其實和眼下的國家隊戰術合練並不矛盾,但越來越專注的李良很快忘記了兩位「過來人」大熊和周智的叮囑。

    他敏銳的發現,教練們安排的532在進攻時有著天然的劣勢,三中場很難給前場提供足夠的支援。

    這種532的思路是從兩邊入手打開對方的防守缺口,所以非常依賴兩名邊後衛的助攻,可除此之外有效的進攻手段並不多。

    李良開始有意識的加大跑動範圍,想用自己最擅長的移動和傳切來聯接本方的整體進攻。

    而在細小的技術環節上,數萬次的苦練形成的牢固的肌肉記憶,再加上新賽季以來連續高質量比賽積累下的實戰經驗,使得他面對對手的壓迫和逼搶更是顯得遊刃有餘。

    好幾次漂亮的擺脫分球後,場上很多隊員都情不自禁的喝彩鼓掌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高博宏卻緊緊的皺起了眉頭。

    作為一名球員時代以意識和靈氣著稱的前鋒,高博宏當然也看出了李良的厲害!但他並不相信,這種訓練場上的靈光一閃能夠在一周後擊潰來搏命的敘利亞人。

    在他曲折的職業生涯里,見過了太多這種所謂的技術天才。高博宏相信,在這種對抗稀鬆的戰術合練中,即使在中甲的球隊裡都能找出大把像李良這樣,可以連過數人完成助攻或者進球的「花式表演」高手。

    他從一開始就沒想過,通過招入李良來提升國家隊的進攻火力,他也根本不相信李良的那些精彩進球,或者令人嘆服的進攻組織能在國家隊的比賽中複製出來。

    招入李良,純粹是因為看中了他在場上的積極性和出色的大局觀,希望他能出任一個合格的中場替補,已備場上的不時之需。

    高博宏其實一直對於弟子們的水平信心不足,他固執的認為,現在中超聯賽所有強隊的中軸線都由外援牢牢的把持,正是因為國內球員能力上的嚴重不足。

    所以基於這一判斷,他在選材時更注重球員是否和自己設想的打法兼容,排兵布陣時更強調具體位置的功能化。

    又過了一會,看到李良漂亮的連過數人把球巧妙的分給了無人盯防的耿林,並且由後者輕鬆破門得手之後,高博宏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果斷的吹響了暫停的哨子。

    大家集中到一起之後,高博宏親自又把具體的戰術要求再次重複了一遍,然後強調中場在進攻時務必要快速簡練出球,減少一切不必要的盤帶,堅決以邊路進攻為主。

    李良猛然醒悟,這次暫停等於是在為自己叫的!說的全是自己!

    大熊的話又在他耳邊浮現了出來:「良子,足球是11個人踢的,去了國家隊你可能會發現打不了自己習慣的位置,發揮不出來自己的長處,這些其實都不是重點。

    你先不要雄心勃勃的想著怎麼去『拯救世界』,要先能留下,能打上比賽了你才有機會實現理想!」

    ……

    高博宏講完,助理教練老國腳、此前長期執教青年隊的鄭博又開始訓話,他拉下臉反覆強調了戰術紀律,最後狠狠的撂下一句話:「你們給我搞清楚,這是國家隊!

    我不管你們在各自俱樂部有多牛,什麼在五大聯賽還有歐冠都進球了……到了這裡就得服從隊裡的要求!

    是虎,你得給我臥下;是龍,也得給我盤著!」

    好幾名隊員不由自主的把目光投向了李良,他的臉一下變得火辣辣鄭博的話分明說的就是自己!

    儘管臉憋得通紅,李良還是忍住了,他一再告誡自己:你是來為國效力的,你是來踢球的!

    訓練恢復,李良開始全身心的刻意按照國家隊的戰術要求行動,但效果之差,連他自己也不敢相信。

    前面說過,「專注」一直貫穿在李良到現在不足一年的足球「生涯」始終,他的所有發揮都是建立在普通人難以想像的艱苦努力造就的紮實基本功,和驚人的閱讀比賽速度的基礎上的。

    現在他在場上的觀察,思考,判斷和決策全都多了一個環節「這樣行嗎?合要求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