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2023-09-27 15:02:52 作者: 林清玄
    我們看佛的八十種好,有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是佛的諸相圓滿,但不離世相,使我們可以從佛法來觀察世法,如果有一個人能具有八十種好中的幾好,則雖不中,亦不遠矣。不會是什麼巨奸大惡之人。

    二是,用來形容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時候 ,時常以動物為譬喻,例如眼睫如牛王、腹如鹿王、迴旋如象王、儀容如獅子、行相台鵝王、馬陰藏等等,可見眾生平等,各有如來德相,我們在佛的《本生經》里看到佛陀的宿命,知道旨陀無始劫來曾投生在六道之中救拔眾生,他是從眾生成佛道的,成道時自然具有眾生的種種相好莊嚴。

    三是,佛的相雖是莊嚴美好,是最理想化的外表,但這些外表是人格偉大的象徵與呈現,如果我們以這些外相來求如來,就容易落於斷見,不能體貼到佛陀真正的本懷。

    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這第三個問題尤其重要,在《金剛經》里就有一段佛陀與弟子須菩提的對話,談到三十二相的問題。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何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你覺得可以用三十二相來觀如來嗎?)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是的是的,我覺得可以用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如果能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那麼轉輪聖王,就是如來--因為,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相。)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現在我心開意解,知道佛所說的真意,確實不應用三十二相來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如果以外相來看我,以音聲來祈求我,而不是以心來相應我的法身,這是人走向了邪道,不能見到真正的我呀!)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辱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佛陀在這裡,對佛的外相做了一個重要的結論,這一段很難翻釋,我還是試釋如下:

    」須菩提呀!你如果這樣想:'如來不是因為諸相圓滿具足的緣故,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呀!你不要有這種念頭,如來確實不是因為諸相圓滿具足的緣故,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但是,你如果有這種念頭,會使得發心求無上佛道的眾生,認為諸法有斷滅的外相。為什麼不要有這種念頭呢?因為發心求無上佛道的眾生,在真實的法上是不說斷滅相的。」

    因此,當我們說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時候,只是依方便說,依相來說,也就是,在外相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二種好並不表示是證得無上菩薩的如來,為什麼呢?佛陀在《金剛經》中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這樣說,理解起來可能有因難,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像印度、尼泊爾的佛像,和中國的佛像都是三十二相,卻多少有差異和日本、泰國的佛像也不同到底哪一尊才是真的如來呢?再例如,密宗有一尊」不動明王」,是大日如一佛為降伏一切惡魔而顯現出的相,他背負火焰,七結髮辮垂在左方,上下牙齒表出。現憤怒威猛之相,那麼,他是不是如來呢?

    可見如來不在外相,而在心行。

    像我們熟悉的彌勒佛,不是常被塑成笑眯眯的,肚腹挺出的樣子嗎?這就不是三十二相。但也有寺廟供奉披瓔珞、戴寶冠的彌勒佛菩薩。又有塑成三十二相具足的彌勒佛如來像。卻從來沒有人覺得有何不妥,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心中若有如來,見佛像就是如來!

    此所以在《金剛經》里佛陀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瑪麗亞觀音與佛的面目。

    如來無定相可循,菩薩也是如此,觀世音菩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有種種的變身,這些變身有許多不是依經軌而來,像白衣觀音、楊柳觀音、水月觀音、魚籃觀音、十一面觀音、不空羅索觀音、千手觀音、如意觀音、馬頭觀音、准提觀音、四臂觀音等等,這是指正統佛教的觀音相而言,至於民間信仰中的觀音,實際上應化救人而化出的觀音像更是難以勝數呀!

    最有意思的是,在日本有一尊觀音菩薩叫做」瑪麗亞觀音」,這尊菩薩相是因為日本江戶時代,禁止天主教的傳教,逮捕了許多天主教徒,天主教徒為了避免被抓,就把天主教的聖母瑪麗亞塑成觀世音菩薩的樣子來供奉,這尊相安了當時天主教徒的心靈,並且有許多感應。到現在,日本還有人拜」瑪麗亞觀音」,有的是天主教徒,有的是佛教徒,在天主教的心中,他是聖母瑪麗亞,在佛教徒的心中他是不折不扣的觀世音菩薩。

    我們不能牽強地說,瑪麗亞是觀世音菩薩,或說瑪麗亞有可能是觀音的化身之一,但是,從」瑪麗亞觀音」,我們卻應該知道菩薩應化世間,實在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測其萬一。

    重要的不是我們應如何去祈求菩薩,以色去見,以音聲去求都是虛妄,重要的是要如何回到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心中有如來,有菩薩,有一天,當我們與諸菩薩的法身相應的時候,我們才能貼近《金剛經》中最動人的一段經文: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日本的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在他佛堂的案上,供了一尊釋迦如來佛,是印度的古董。由於時間的關係,那尊佛像全身都成了黑色,面目早就模糊了,甚至分不清他的眼耳鼻口等五官,有一次鈴木先生的一位學生起了疑情,問他說:」教師您為什麼不供奉一尊新佛像呢?這尊佛像已經沒有面目了呀!」

    鈴木大拙沒有回答他的話,反問他說:」你認為佛應該有什麼面目呢?如果你真正進入佛的門檻,就知道佛並沒有一定的面目了。」

    鈴木大拙可以說道出了佛的實相,而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只是我們凡夫看佛的一個角度而已。

    這樣看來,吳昌碩說:」寫佛不能如花卉之頭頭是道。」似乎也沒有什麼錯了。

    飛入芒花

    母親蹲在廚房的大灶旁邊,手裡拿著柴刀,用力劈砍香蕉樹多汁的草莖,然後把剁碎的小莖丟到灶中大鍋,與餿水同熬,準備去餵豬。

    我從大廳邁過後院,跑進廚房時正看到母親額上的汗水反射著門口射時的微光,非常明亮。

    」媽,給我兩角。」我靠在廚房的木板門上說。

    」走!走!走!沒看到沒閒嗎?」母親頭也沒抬,繼續做她的活兒。

    」我只要現金角銀。」我細聲但堅定地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