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2023-09-27 15:02:52 作者: 林清玄
突然,門外傳來敲門的聲音,富人去開了門,發現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在寒風裡凍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這開滿梅花的園外凍了一夜,他說:」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給我一點東西吃?」
富人請乞丐在園門口稍稍等候,轉身進入廚房,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飯菜,他布施給乞丐的時候,乞丐忽然說:」先生,您家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說完了,轉身走了出去。
富人呆立在那裡,感到非常震驚,他震驚的是,窮人也會賞梅花嗎?這是他自己從來不知道的。另一個震驚的是,花園裡種了幾十年的梅花,為什麼自己從來沒有聞過梅花的芳香呢?
於是,他小心翼翼的,以一種莊嚴的心情,深怕驚動了梅花似地悄悄走近梅花,他終於聞到了梅花那儲蓄的、清澈的、澄明無比的芬芳,然後他濡濕了眼睛,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為了自己第一次聞到了梅花的芳香。
是的,乞丐也能賞梅花,乞丐也能聞到梅花的香氣,有的乞丐甚至在極飢餓的情況下,還能聞到梅花清明的氣息。
可見得,好的物質條件不一定能使人成為有口味的人,而壞的物質條件也不會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個人沒有錢是值得同情的,一個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氣一樣值得悲憫。
一個人的品質其實與梅花相似,是無形的,是一種氣息,我們如果光是賞花的外形,就很難品味到一個人隱在外表內部人格的香氣。
最可嘆的是,很少有人能回以自我,品賞自己心靈的梅香,大部分人空過了一生,也沒體會到隱藏在心靈內部極幽微,但極清澈的自性芳香。
能聞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現在,讓我們一起以一種莊嚴的心情,走到心靈的花園,放下一切的纏縛,狂心都歇,觀聞從我們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貓空半日
坐在茶農張銘財家的祖廳兼客廳兼烘茶葉的茶坊里,我們喝著上好的鐵觀音,聽著外面狂亂的風雨,黃昏蒙蒙,真讓人感覺這一天像夢一樣。
我們坐在這個臨著懸崖的地勢,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名字」貓空」,從門口望出去,站在家屋前那棵巨大的樟樹,據說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左邊有兩析長得極像蓮霧的樹,名字叫」香果」,在風雨中落了一地。風雨雖大,並且陣陣撲時窗隙,但房中的茶香比風雨更盛,那是昨夜烘焙好的一籠鐵觀音還在爐子上,冒著熱氣,鐵觀音特殊的沉厚之香,濃濃地從爐子上流出來。
」貓空,真是奇怪的名字!」我說。
張銘財聽了笑著說:」我也覺得奇怪,但如果你用台語發音就不怪了,空就是洞,這是貓洞。為什麼叫貓洞呢?因為三面屏障,只留下一個小通口,讓貓進出,所以叫貓洞。你看外面風雨這樣大,其實不用擔心,吹不進貓洞的。」
」怎麼確定吹不進來呢?」
」因為,我們家在這裡,從我祖父開始,已經住了快一百年了,」張銘財得意地說:」我空的地理是很棒的,從風水上說,我傾家蕩產的地方是美人座,對面的指南山背是銅鏡台,這在風水上叫'美人對鏡'。」
我們順他的眼光望去,正看到指南山的翠綠向兩邊開展出去,中間隔著一條幽深的谷口。
張銘財是在貓空這間老厝出生的,他說他從四歲就開始到茶園去採茶了,和茶結下不解之緣。如今他家牆上掛著的滿滿的茶賽得來的獎狀,是他三十多年努力的成績。
我們翻開台灣茶葉的歷史,找到」鐵觀音」的條目,上面這樣寫著:
相傳」鐵觀音茶」名稱之由來,系清乾隆年間,福建安溪魏氏在一觀音寺的山岩發現一棵茶樹,認為是觀音菩薩所賜,幾經移植繁殖,由於葉片厚重製成的茶葉色澤如鐵,而稱之為」鐵觀音」清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張乃妙、張乃乾兄弟由安溪攜鐵觀音茶苗十二析在木柵樟湖(今指南里一帶)種植,逐漸繁殖迄今,當地茶園面積達七十公頃。是全台正宗鐵觀凌晨茶產地。
張銘財正是張乃妙、張乃乾兄弟的後人,而在這一個山谷里,種鐵觀音維生的也都是姓張的,屈指一算,有近百年的歷史。張銘財家最早的祖廳現在還屹立著,紅瓦磚牆,十分優美,他說那是來自福建安溪先人親手蓋成的。
正言談間,我們看外面的風勢漸漸大起來,黃昏漸漸深了,想起立告辭,張銘財卻說:」再坐一下嘛,山里沒什麼好東西招待你們,只有茶,這茶是我媽媽一葉一葉摘的,是我炒的,我太太泡的,你們不喝光就走,真是太可惜了。」
我們只好把風雨暫時在心底封藏真正用心地品起鐵觀音的滋味,這鐵觀音真是與我平常所喝的茶大有不同,可能是剛烘焙出來,也可能是主人的熱情,使我們不僅喝出了那深厚的香醇,也品到了山香雲氣,再另上張太太沖茶的方法獨特,這鐵觀音的香氣直衝雲霄,把我日常喜愛的凍頂與武夷遠遠拋在後面了。
在厚實的飯桌上喝茶,使我思及今天奇特的緣分。昨夜新聞剛發布了佩姬颱風將在今天登陸的警報,清晨,一位瘋狂的朋友打電話來說:」到山上去喝茶,看風雨吧?」
」下午有颱風呀!」
」颱風晚上八點才登陸,緊張什麼?」
」什麼山呢?」
朋友說,在木柵指南山有一個開放的茶園,市農會在山上蓋了一棟木造的現代建築,臨著高高的窗口,可以看到整個綠絨絨的山谷。」並且,那裡有著上好的鐵觀音與包種茶,保證不虛此行。」
我們便沿著指南山路開始往山上開去,一入山,才發現這一整片山除了林木,就是茶園。茶園雖然沒有什麼變化,但只要想到它的芳香,那每片茶葉都美麗了起來。走過了樟山寺,佩姬的初擺便開始浪漫地搖擺起來了。
一路上走走停停,繞過瓦厝、樟湖,時常有動人的視野出現 。尤其到了樟湖的坳口附近,同時有三條彩虹出現,天上一道,山谷里也有兩彎,在揉和著雨絲與陽光的午後,有一種出塵之美,朋友說:」看到這三條彩虹,再大的風雨也值得了吧?」我只有黯然同意。
等我們到達一傳聞中美麗的建築,才知道這棟外表全以紅磚建造,內部由木頭構成的樓房名稱是」台北市鐵觀音、包種茶展示中心」,名字雖然俗氣,內部倒是十分雅致,它背山面谷,一望無際,我想,在這樣的地方喝茶,不管什麼茶都會好上三分。
可惜福緣不夠,這茶中心已經打烊了,我們雖然一再拜託,但中心的人因為要趕著下山,便不能招待我們了。這時走過來一位年輕帥氣的青年,熱情地說:」你們要喝茶,請到我們家來吧!」
這位青年就是眼前的張銘財。
他把我們帶回家的時候,他的母親和妻子並不感到意外,那是因為他時常帶人回家喝茶,在他家的前庭還蓋了一個露天飲茶的石桌椅,可惜風太大,使我們不能在戶外喝茶。
張銘財對他自己所種的茶葉有十足的信心,他說自己在茶樹中長大,由於住在深山之中,對物質早已沒什麼欲望,他最大的理想是研究的品種與技術,希望能種出更好的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