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2023-09-27 15:02:52 作者: 林清玄
只要我們深入經典,必然知道佛陀從不在不當的時機地點對不當的人說法,由這時里更可以看出佛陀智慧之深廣。後來,演變到今天,《菩薩戒本》里有一條就是」不能對大根器者說小乘法,不能對小根器者說大乘法。」說了就算犯戒,見法之不易。
一聲新雁覺天寒
我們閒話表過,還是回去到」如是我聞」吧!
記得我第一次讀《金剛經》,讀到」如是我聞」四字,有一種特別的感受,送我《金剛經》的朋友對我說道:」'如是我聞'就是這是我親耳聽佛的意思。」
我聽了,疑惑地問我的朋友:」就是這麼簡單嗎?」
」是呀!就這麼簡單!」
」好像不應該這樣簡單的,那麼,'如'是什麼意思呢?'是'以是什麼意思?'我'是什麼?'聞'又是什麼呢?」
朋友被我問得滿頭大汗,說沒有有這樣讀佛經的,應該去找明師指點才行。我後來找到了明師。可卻不是教讀經的,而是教禪定與智慧的,於是」如是我聞」就成為心中的小石子,找不到落腳之地。
我找了許許多多關於經典的注釋,發現」如是我聞」確可以更深入的來解釋。
六祖慧能的解釋是」如是指義,是者定詞,阿難自稱如是之法,我從佛聞,明不自說也,故言如果我聞。又,我者性也,性即我也,內外動作,皆由於性,一切盡聞,故稱我聞也。」
傅大士更進一步說明」如是」兩字:」如者,眾生之性,偶別千左,動靜不一,無可比類,無可等倫。是者,只是眾生性之別名,離性之外,更無加緊法。又雲,法非有無,謂之如。綿是佛法,謂之是。」
在《金剛經百家集注》有一位川禪師,他給」如是我聞」的解釋更有意義,他說:」如如,明鏡當台萬象居。是是,水不離波波是水。鏡水塵風不到時,應現無瑕照天地。我者,為性自在,強名之也,又雲身非有我,亦非無我,不二自在,名為真我,又雲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頌曰:我我認著分明成為兩個,不動纖毫合本然。知音自有松風和。聞者,聽離也。經云:聽非有聞,亦非無聞,了無取捨,名為真聞。又云:切忌隨他去。頌曰:猿啼嶺上,鶴唳林間,斷雲風卷,水激長湍,最愛晚秋霜午夜,一聲新雁覺天寒。」
川禪師的文字真是美,境界也很高。可見得」如是我聞」真不是那麼簡單,我們用簡單的話說,」如如」是指我們心性的動靜,它像明鏡一樣反映著我們的一切:」是是」則是指這種情況是確定不二的;」我我」是指佛性的永恆才是真我,開悟的時候就與我們的肉身合一;」聞聞」是指我們若有所聞皆是假象,因為所聞一切都將變滅消失,要內外了無分別者真的聽聞呀!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其實,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如果能細解,就能觸及到佛教的基本精神,當一個修行者到達如如不動、是一不二、了破我執、平等無別的境地,也算修行有了成果了!
這四個字也是佛教里極重要的字。
在佛教經典里,」如」的意思是諸法的實相,般若經里,如是指空義;法華經里,如是中義。其實兩者指的都是實相,佛教里的法門雖個個不同。它的法性,實際、理體則一味平等,這就是」如」,正是維摩經說的:」如者不二不異」。所以,如也是真如、如如不動之義。
《大智度論》把」如」字解釋為:」諸法有二種,一者各各相,二者實相。」各各相就是如地屬堅相,如水屬濕相,如火屬熱相等等,是可變的。穿過這可變的事相,找到了不變的空相,就是實相。
」如」是實相的緣故,所以佛教里的一切佛都有十個名號,其中一即是」如來」。成實論說:」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大智度論說:」如實道來,故名為如來。」
引伸出來,對於一切契理的法叫」如法」印可稱讚時叫」如是」,隨順已意叫」如意」,真實不妄的話叫」如語」,變化出來的種種事物叫」如幻」、」如化」。
可見,」如」是佛教中重要的字,一個人能如實空、如實智、如實知自心、如實修行、如如不動,就能體證到佛教修證的精妙之處。
」是」是定詞,不像」如」有奧微之義,我在這裡謹引《觀無量壽經》的一段經文來說明:」諸佛如來是法界,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但是到了」我」字,問題又大了,我是誰呢?佛教里指色、受、想、行、識和合者是為」假我」,破除這假我,真我即現前。真我在佛以里有很多名稱,」自性」、」佛性」、」神識」、」八識心田」都是。
《圓覺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大乘起信論》說:」 一爭邪皆依我見若離於我,則無牙執。」說的無非是我們這個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肉體,不是真正的實我。
因此,佛教修行的道路,是撫看清了假我無常,拼寫著破掉對假我的執著、貪愛、傲慢,才能見到真正清淨的自心,也才有解脫的可能。這正是先天無我、我空,才能證行自性無垢的妙諦。
」聞」字在佛教里也很重要,」聞、思、修」在佛教里稱為」三慧」,聞是三慧之首,也是觀音菩薩修行的法門。
《楞嚴經》里記載了觀世音菩薩在楞嚴會上,向釋迦牟尼及大眾報告修行的經過,這段經文非常之美,我抄錄在下面:
爾進,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年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天,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一悲仰……
由於觀世音菩薩由聞性修起,後來」聞所聞盡,盡聞不住」,所以才能」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所以」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這也就是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
耳根淨聞的修持方法觀音法門中的重要法門。耳朵是五官中最圓滿的器官,它能聽上下十方一切音聲,不像眼睛只能看前不能顧後;它能不動自在地聽左右內外,不像鼻子進進出出,忙個不停;它不需要什麼東西,所以藏污納垢,不像嘴巴愛吃又常亂說話……在《法華玄義》里說:」聞慧具足,如有人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