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2023-09-27 14:39:22 作者: 遠上天山
    那是演技和演技的碰撞,只不過在《殺機》之前,這份碰撞只屬於經驗豐富的演員。

    一部《一枚信箋》,一部《殺機》,顧熠正式有了坐上棋局的資格。

    「孫有明到底是從哪兒挖的人?」《殺機》的一場活動上,張繁熟悉的一位老牌導演感慨道,「我們為了找合適的演員,電影學院跑遍了,還搞海選,各家公司也都有推薦的演員。」

    但客觀來說,這幾年嶄露頭角的年輕演員里,沒有一個比得過顧熠。

    不僅是演技,顧熠屬於只要出現在屏幕上,觀眾就捨不得移開視線的那類演員。

    「孫有明眼光太毒了。」

    ……

    此前那位評判顧熠演技「懸浮」的大V仍把那條微博掛在首頁,《殺機》上映後,雖然各位同行的評分都不低,他依然不肯打高分。

    一位同行忍不住留言道:「你與其說顧熠的演技懸浮,還不如說《殺機》的劇情懸浮。」

    《殺機》並非典型的正義戰勝邪惡的電影,贏家算不上真正的贏家,又融合了槍戰、懸疑、黑吃黑種種元素,這是放在電影裡的M城,要放在現實的S市,和城社區的叔叔阿姨們就能把老闆這份基業扼殺在萌芽之中。

    M城貧富差距太大,犯罪者也多,那就從基層干起,先精準扶貧,再點對點幫扶,整治環境,建設文明城市,電影裡的故事壓根就不會發生。

    再說了,公檢法一向審查最嚴,為什麼嚴,看《殺機》就明白了,把程灝這樣的犯罪分子後代放進正義隊伍里,能行嗎?

    顧熠偶爾還聽王阿姨他們吐槽,說有些專家建議取消審查,說這是對犯罪者子女的株連,問題是犯罪者自己犯罪的時候都沒考慮到子女,專家倒是先替人家考慮上了。

    按現實社會的劇情來拍,程灝壓根不會和陸銳成為同事。

    大V對同行的留言不屑一顧,篤定道:「顧熠糟糕的發揮必然會毀掉《殺機》的票房。」

    影視大V對票房的預測往往是一部電影上映後的熱點話題。

    這位大V早早篤定《一枚信箋》票房慘敗,職業生涯遭遇了一波滑鐵盧,雖然《殺機》有兩位影帝加盟,票房註定不會太差,他還是在一片看好聲中瘋狂唱衰。

    ……

    《殺機》上映首日,便在五一檔奪下3億票房,在票房排行榜上高居第一,《追殺》成績雖然不如《殺機》,卻也以近兩億的票房拿下了榜單第二。

    不過上映第一天的成績並不代表電影的最終票房,就以和《一枚信箋》競爭的《瀚海》舉例,《瀚海》的首日票房並不遜色於《殺機》,最終成績卻很不盡如人意。

    當然,論成本,《殺機》遠遠比不過《瀚海》。

    《瀚海》票房的慘敗,在近幾年的電影市場都是數得上號的。

    所以《殺機》劇組上下的壓力遠不如當初的《瀚海》,何況院線這邊排片和場次都不錯,不像《一枚信箋》上映時,電影只能拿到邊邊角角的場次。

    嚴錫澤和張繁兩人正合體進行路演,等第一輪路演結束,張繁先帶著顧熠到臨近的幾座城市路演,嚴錫澤則帶隊去別的城市。

    ——雖然觀眾們很期待扮演程灝和丁暉的兩位演員能在現場互動。

    ……

    顧熠準備外出的這兩天,他的舍友們看他的眼神都很古怪,最近連飯都不讓顧熠帶了。

    顧熠:「……」

    真的,丁暉是耍槍的,不搞化學攻擊。

    雖然……化學這個專業的確有些危險,但他真的沒有丁暉附體。

    除此之外,《殺機》這部電影帶來的效果是———在班級群里聊天,@顧熠時,他的同學們都會不自覺用上敬稱。

    有時候@完顧熠,還會立刻撤回,加上「同學」或者顧熠在文體部的身份。

    以示尊敬。

    顧熠:「……」

    真的離譜。

    他們老師也去看了《殺機》,看完還把顧熠上下打量了一番:「看不出來,你脾氣還挺大的。」

    「老師,電影不是現實。」

    「我明白的,顧熠同學。」

    為什麼連老師都會特意加上「同學」這個詞啊!

    放心,他是同學,不是殺手。

    等京大BBS上有同學留言,說一旦顧熠在圖書館裡打開書包,他們就懷疑顧熠能立刻掏出一把槍來,對現場突突突幾下。

    還有人嫌熠字難打,直接叫他丁暉的。

    對此顧熠表示,自己已經心如止水。

    第111章 111 真愛你的皮

    「白了。」一見顧熠,張繁就笑眯眯地打量著他。

    《殺機》拍完之後,顧熠和嚴錫澤倒是在時尚圈和電影圈的活動上見過面,張繁卻一直很忙,電影的後期、音樂、和院線的協調……方方面面都要他這個導演去考慮。

    《殺機》後期耗費的時間很長,到了三月宣傳片還沒定,張繁這個導演心理壓力也很大。

    好在電影正式上映了,一切都塵埃落定。

    電影上映的首日4月30不在今年的五一假期,卻依然取得了3億的票房,張繁和顧熠見面的時候,電影的實時票房總數已經超過6億,票房成本已經回來了。

    作為導演,張繁打了場勝仗。

    《攀登》固然讓他對鏡頭的把控和審美得到了認可,也讓他重回大眾視野,但《攀登》畢竟偏文藝性質,電影的票房很有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