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2023-09-27 14:39:22 作者: 遠上天山
    「不用緊張。」齊妙笑道,「我成年之後演第一場戲,導演是我小時候合作第一場戲的導演,我倆特別熟,我小時候他老誇我,結果那場他把我罵哭了。」

    「我氣得飯都沒吃,可該演的角色還是得演,又不能撂挑子不干。」

    「我一邊挨罵一邊NG,一遍不行再重來,你比我當時好多了。」

    「相信自己,相信劇本,相信角色。」齊妙握拳,狠狠給顧熠鼓了一把勁。

    演員們都做好準備後,孫有明神情嚴肅:「拍攝開始!」

    《一枚信箋》的故事圍繞著實驗展開,也以一場實驗收尾。

    沈遙一日日瘦了下去。

    接手製藥的工作後,他幾乎是夜以繼日勞心勞力,實驗的環境本就惡劣,儘管他們這批研究人員享受到了最好的物資,看著外面餓得嗷嗷叫的孩子,沈遙心中仍是不忍。

    實驗到了關鍵階段,他更是不敢有絲毫懈怠。

    沈有明緊盯著鏡頭。

    這場戲開拍前,顧熠有許多憂慮,可拍攝開始那一刻,他不自覺間就進入了沈遙的狀態。

    他極其專注。

    因為內心清楚,實驗成功只有一線之隔,他卻遲遲不能叩開那扇門。

    沈遙的焦慮沒有對旁人說明,都體現在細節里———顧熠對角色的塑造已經很細膩了,沈遙眨眼的頻率、不自覺間撥動手指,以及神色微小的變化。

    這些變化都沒有被其他研究人員發現。

    旁人只看得出他日漸憔悴。

    「顧熠真是神了。」

    副導演緊盯著場中顧熠的神態轉變,許久才憋出這麼一句。

    沈遙的內斂還在,在內斂這個框架里演出情感波動,難度可想而知。

    最後一場實驗,沈遙已經察覺到,他漸漸摸到成功了。

    他的神色專注到了極致,緊盯著反應每一刻的變化,看向實驗的產出時,他的目光甚至是虔誠的。

    然而,變化只在一瞬———

    玻璃器皿倒映出沈遙無措的臉,在《一枚信箋》整個劇本中,沈遙只無措過這一刻。

    慌亂是瞬間,決斷卻比慌亂更快,在第一時間,沈遙便將戀人俞盈和其他研究者推了出去。

    而他自己則守在原地,支撐著憔悴的面龐和還算清醒的大腦,將實驗結果的變化用最快的速度解析了出來。

    實驗產生的危險物質卻在這一刻浸沒了他。

    鏡頭給了顧熠一個長長的特寫———

    畫面中,沈遙一眨不眨地盯著自己寫的反應公式,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他的面容憔悴到了極點,眼中有紅血絲,看向窗外的眼神卻無比溫柔,正如他和戀人俞盈初相見的那一刻,他也是用這樣的眼神去看俞盈的。

    只有一窗之隔,他知道俞盈就在那裡。

    沈遙艱難地翻了個身,手中攥著一張字條。

    然後,他靜靜等待著,直到失去聲息。

    拍攝現場一片安靜,過了許久,導演孫有明才喊了一聲「卡」。

    「很好。」這個詞孫有明對顧熠說過許多回。

    每一場戲開拍的一刻,他都以為那會是顧熠的上限,可這一刻,孫有明眼中也不由流露出激動之色。

    他愛電影,因為電影可以展現無數種可能。

    可以演生死,演離分,演眼淚,演熱愛。

    他愛電影,愛每一個如此刻這般的瞬間。

    第41章 041 後續

    演員們想像過最後一場戲該怎麼拍,甚至做好了不停NG的準備。

    因而孫有明宣布一條過的時候,眾人臉上都有驚詫,還有迷茫。

    齊妙強捺住心跳———她和顧熠在這場的對手戲最多,她記得顧熠最後看向她的眼神。

    那一瞬,齊妙清晰地意識到,她被顧熠帶動了。

    屬於沈遙的情感傳遞給了俞盈,進而讓她投入到了俞盈這個角色當中。

    和顧熠的合作時間越長,齊妙越是清楚顧熠的可怕之處。

    她真的看不到他的上限。

    在齊妙接觸過的角色里,沈遙已經是很難駕馭的了,這類角色挑選的往往是經驗豐富的成熟演員。

    顧熠經驗並不豐富,或者說,他用天賦展現出了不遜於成熟演員的演技,越到後面越讓人心驚膽戰。

    齊妙和經紀人吐槽:「我現在知道什麼是後浪了。」

    放在偶像圈,齊妙這個年紀已經快跳不動了,可放在電影圈,她年年都是新星。

    電影圈的人才凋零比電視劇圈更嚴重,畢竟圈子整體更封閉,對演員的長相、演技要求都更高。

    齊妙拿過雲星獎最佳新人,在女演員里屬於比較能打的,她也和同齡、甚至年紀比她輕一些的演員對戲過,可沒有誰比顧熠更讓她體會到危機感。

    齊妙不由同情起了註定要和顧熠對上的男演員們。

    自《一枚信箋》定角以來,各家公司的通稿發了不少,都是落選沈遙的男演員在表達自己的遺憾之情。

    齊妙之前覺得他們挺遺憾的。

    現在想想,等《一枚信箋》上映之後,他們大概會更遺憾。

    ……

    孫有明的笑容幾乎都止不住了,最難的一場戲順順噹噹拍完,這就是最好的兆頭,接下來的戲份不如這一場重要,只要按這個節奏拍,電影絕對可以提前收尾。

    孫有明覺得自己還是有點運氣在身上的,如果不是偶然聽了好友的推薦,他絕對不會碰上顧熠,《一枚信箋》的拍攝計劃必然要一拖再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