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2023-09-27 14:39:22 作者: 遠上天山
顧熠:「……」
也好,他也不是很愛說話。
聽了一會顧熠就發現,吳慶春說的全是乾貨。
對方的藝齡有三十年,顧熠還沒出生,他已經開始拍話劇了。
聽到後來,顧熠乾脆拿筆記下來。
吳慶春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副導演見了這場面都想笑。
但他也理解,吳慶春從年輕時候就開始當配角,年輕時給同齡的小生作配,年紀大了給年輕人作配,他在同齡的小生那裡未必能得到尊重,到了這個年紀,能像顧熠這樣認真請教他的年輕演員也不多。
在《一枚信箋》劇組裡,孫有明是絕對權威,再強勢的演員都不能挑戰他這個導演的威嚴。
可據副導演所知,在有些劇組裡卻不是這樣。
為所欲為的演員不在少數,這些人沾不上孫有明的邊,在他們自己的圈子裡卻能混得很不錯。
顧熠原先只是從側面揣摩他的表演,卻不清楚演這些戲時,吳慶春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
這會兒他有些明白了。
第40章 040 最後一場戲
在《一枚信箋》里,吳慶春扮演的袁建中是沈遙的搭檔,經驗比沈遙更為豐富,沈遙歸國後,製藥的實驗室以沈遙為主導,袁建中則從旁輔助。
計劃進行到一半,沈遙和袁建中發生了巨大的分歧。
他們研製的新藥物,是建立在國外已有的研究基礎上,雖說國外醫藥公司已經推出了新藥,但沈遙認為,他們不應當延續國外已有的研究,而應該開闢一條前人未走過的新路。
袁建中則認為,前期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盤推翻的話,他們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何況新方法也未必能成功。
這場戲孫有明沒有干涉,任由顧熠和吳慶春自由發揮。
等孫有明喊了開始,方才還討論得熱烈的兩人立刻換了一副神色———
孫有明瞳孔微微張大,饒有興致地盯著此刻顧熠和吳慶春此刻的互動。
現場的氣氛並不是劍拔弩張。
劇本里只有「巨大分歧、激烈衝突」這樣的提示,但具體場景還得看演員自身的發揮。
孫有明盯了一會,忽然明白了兩人這樣演繹的巧妙之處。
沈遙和袁建中展開了一段辯論,兩人互不相讓,誰也沒有說服誰。
但這兩人矛盾的方式是———暫時不搭理對方,轉身去寫一段縝密的理論讓對方信服自己的研究,哪怕仍然不能說服,依舊要絞盡腦汁找到對方理論上的漏洞。
沒有激烈的爭吵,可沈遙和袁建中兩個角色的執拗專注卻因此躍然紙上。
最終,袁建中退讓了一步,他允許沈遙做新的嘗試,可一旦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沈遙必須及時止損。
吳慶春對這一段的演繹是這樣的———
他嘴上依舊沒有對沈遙服氣的意思,可在沈遙做實驗的時候,他靜悄悄站到沈遙旁邊,一邊遞上器具,一邊心疼地嘟囔:「這麼貴的材料,你省著點花。」
實驗結束後,也是他一言不發地把實驗室打掃乾淨。
袁建中這個人,如果不是這一次和沈遙在理念上的分歧,旁人很難注意到他。
《一枚信箋》里不只有一個沈遙,也有無數個袁建中,如果沒有袁建中的支撐,僅憑沈遙一個人也很難走到最後。
吳慶春的演繹看似不動聲色,卻將這個角色的輪廓細緻勾勒了出來。
他對沈遙的讓步,何嘗不是將信念押在了沈遙身上?
吳慶春不是戲霸,不會刻意在片場壓制其他演員的發揮,可顧熠和他面對面對戲的時候,卻能夠清晰地體會對方帶來的壓迫感。
這一場戲拍完,顧熠跑去檢查了一下拍攝畫面。
由於外表的緣故,在《一枚信箋》拍攝過程中,顧熠始終是鏡頭的焦點,尤其是那些顧熠發揮出色的場景,他自己都會產生一種強烈的主角感。
但剛剛這一幕,在吳慶春面前,顧熠只能想到一個詞———黯然失色。
不是說他的發揮不夠出色,只是吳慶春把袁建中描摹得太好了———不計較得失、放棄自己的榮譽,即使沈遙與他理念相悖,他依然願意站出來支持沈遙。
他不是為了個人,只是為了早日實現他與沈遙共同的目標。
這樣的人很少,但的確真實存在著。
吳慶春讓袁建中這個形象活了。
「老吳很不錯吧?」孫有明笑道,「你和他多學學,能學到不少東西。」
顧熠用力點了點頭。
他做不到像吳慶春那樣細膩地處理人物感情。
見顧熠皺著眉,孫有明道:「你這一場發揮也不錯,但主角有主角的高光,配角有配角的高光,起起伏伏才是電影。」
顧熠在《一枚信箋》劇組養成了壞習慣,他把孫有明吹毛求疵那一套學去了不少,有的戲份,孫有明沒提出毛病,顧熠自己覺得不對勁,就想著再來一遍。
他不介意重拍,但事實上,他一條過的次數反倒越來越多。
……
「小顧,來幫我看看微信。」
和吳慶春搭檔過那場戲後,兩人的關係親近了不少,微信好友加上了,顧熠平時不愛發朋友圈,可一旦他發了什麼,吳慶春必然會點讚,還會給顧熠發一個大拇指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