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頁

2023-09-27 13:56:41 作者: 羅青梅
    江南士紳家境富裕,喜歡享受,用老百姓的酸話說就是富貴閒人,他們眼界開闊,很樂於接受新的事物,所以白長樂才能成功在士紳階級中傳教。

    如今沿海的變化可以說是日新月異,江南士紳以學習外國新知識為時髦,誰家沒有幾個綠眼睛的外國朋友,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

    趙師爺聽說南方的改變後,收拾行囊南下,預備趁這個機會再教出幾個女學生來。

    他老人家的想法是好的,但做法太激進太天真,幾次和當地世家大儒辯論,公開鼓勵女子上學堂,被當地大儒排擠,還有人造謠說他是個老流、氓。

    傅雲英想勸趙師爺到荊襄來。

    這裡新建的州縣都歸襄城,而襄城直接由朝廷管轄。蘇桐他們已經著手丈量土地,按照之前記錄的名冊分給流民田地。這裡會建起新的渡口,市鎮,村莊,縣衙……

    還有學堂。

    男女都可以入學的學堂。

    這一塊地方是傅雲英經略的,在這裡,她擁有極高的名望。

    流民們大多流離失所,沒有太多束縛,在她的號召之下,肯定會有很多人願意送兒女上學讀書。

    事情得一步一步來,現在不可能讓女孩子和男孩一樣,只讀科舉之類的書,因為幫助不大。

    目前最緊要的,是教給女孩子們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女孩子們能讀會寫,有一技傍身,也就能掙錢,先有養活自己的能力,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隨著越來越多的女孩子讀書認字,情況會越來越好的。

    荊襄有便於水運的漢江,漢江匯入長江,長江流經江南,最後東流大海。

    有便捷的水運條件,有朝廷的免稅優惠,荊襄可以通過武昌府,和南方的蘇杭一帶連成一條線,然後再和雙魚島、小琉球島連成一張網。

    到時候,這裡會和武昌府一樣,形成一座屹立於漢江之上的繁華巨鎮。

    董氏、牛銀姐她們在雙魚島自力更生,襄城流民之後的女孩子們也能趁著襄城的崛起壯大自己。

    一個在沿海,一個在內陸。

    她埋下種子,等著它們生根發芽,終有一天,它會茁壯成長,枝繁葉茂。

    趙師爺肯定會喜歡荊襄的,這裡正需要他那樣不輕視女子的老師。

    傅雲英剛寫好信,隨從在外面叩門。

    張嘉貞求見她。

    她吹乾紙上墨跡,收好信,請張嘉貞去正堂說話。

    「大人,我想留下來。」

    看到傅雲英走出來,張嘉貞便朝她拱手,一揖到底,堅定道。

    她詫異了片刻,「你想留在襄城?」

    襄城對於其他人來說,是流民聚集、流寇遍布的凶蠻之地,張嘉貞南下途中經常偷偷抱怨,竟然會主動提出要留下來?

    張嘉貞點點頭,抬眼看她,「大人……你為什麼會為我說話?我的外祖父是海寇。」

    之前崔南軒徹查南方世家通倭的事,張嘉貞的外祖父長期和海寇勾結。

    傅雲英拿出證據時,張嘉貞堅決不相信,認為她公報私仇,故意陷害他。

    他寫信回家提醒族人小心。

    結果信剛送出,他就接到母親的求救信,母親信中說外祖父確實長年和海寇合作,他現在是京官,一定要想辦法保住外祖父還有幾個舅舅。

    看完母親的信後,張嘉貞枯坐了一整夜。

    他找朋友訴苦,沒想到朋友第二天就上疏彈劾他,說他外家通倭。

    張嘉貞心灰意冷,上疏辭官。

    他平時和同僚相處得一般,沒有人為他求情。

    傅雲英卻在這時候向朱和昶舉薦他。

    朱和昶考慮過後,把他的摺子扣下了。

    得知自己即將隨傅雲英來荊襄時,張嘉貞冷笑不已,不就是想趁著民亂除掉他這個眼中釘麼?何必假惺惺為他說話?

    但這次南下,根本沒有人為難他,所有人都吃一樣的苦,做一樣的事,作為監軍的傅雲,也是如此。

    原來一切都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哪怕他曾多次當眾反駁傅雲,傅雲並沒有懷恨於心,反而很賞識他。

    正堂點了一盞油燈,燈火微弱。

    軍餉籌措不易,衛奴接連攻下防守重鎮,為保住寧錦防線,所有精銳全都送往遼東,全國稅收的一大半也幾乎都送去遼東充當軍餉。皇帝朱和昶先後幾次開私庫撥銀。為減輕壓力,大臣們倡導勤儉節約,傅雲英作為監軍,自然要響應,夜裡只有寫字看書的時候才點蠟燭。

    她低頭用銀簽子撥弄燈芯,道:「那天在傅宅宴請的眾位大人,都是真正有真才實學、肯干實事的能臣,皇上愛惜人才,即使我不出面,皇上也會找理由留下你。」

    水至清則無魚,朝中大臣或多或少都有污點,但他們也真的幹了不少實事。不然,她和朱和昶不會單單挑中他們。

    張嘉貞身上有很多毛病,可他是個真心做實事的人,對得起他身上穿的官袍。

    他外祖家的事,和他無關。

    張嘉貞看著她眼眸低垂時眼窩一圈淡淡的青影,沉默了一會兒。

    半晌後,他笑了笑,笑容苦澀。

    「大人……我讀書科舉,所有花費,都是我外祖父供的。」

    外祖父喜歡讀書人,他從小在外祖父的教養下長大,族中子弟中,他最為聰穎。外祖父很喜歡他,抱他坐在自己懷裡,餵他吃松子糖,「嘉哥好好讀書,以後做大官,光耀門楣!」

    外祖父對他要求嚴格,要他做正人君子,當一個為民請命的好官。他小的時候調皮搗蛋,外祖父會嚴厲斥責他,有時候還會打他。

    母親縱容他,外祖父就罵母親:「我外孫子以後是要做大事的人,不能嬌慣!」

    所以得知外祖父通倭的時候,張嘉貞覺得傅雲實在太可笑了,他外祖父寬厚仁慈,鄉里人人都夸,怎麼會做出那種醜事?

    接到母親那封求救信後,他呆坐窗前,仿佛能聽見自己的腦海里響起清晰的碎裂聲。

    原來他一直最為尊敬的外祖父,是個表里不一、私通倭寇的惡人。

    他的所有堅持,天崩地裂。

    外祖父的家財,是用那些慘死在海寇刀下的亡魂換的。他的科舉之路,風光無限,剖開來看,卻是一片惡臭。

    傅雲英抬起眼帘,看到張嘉貞眼底一閃而過的淚光。

    她輕聲道:「不管怎麼樣,你的才學不是假的,你這些年做的事也不是假的,與其浪費你這麼多年的刻苦辛勞,不如施展你的才能,為老百姓多做些實事。」

    張嘉貞牙關緊咬。

    她接著說,「你多救幾個人,就會有更多人感激你,也許你外祖父當初就是這麼想的。」

    張嘉貞愣住了。

    外祖父供他讀書,督促他做一個君子,鼓勵他當一個正直的官員……都是真心的?

    他久久不說話。

    燈火搖曳。

    張嘉貞站了起來,再次一揖到底,「大人,那我更要留下來了,這裡更需要我,我願意紮根襄城,早日讓襄城變成可以和武昌府並稱的巨鎮!」
關閉